宣恩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湖北恩施 445512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剂量的盐酸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效果。方法:作者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通过0.50%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为对照组,通过0.35%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入室、全麻前、全麻后插管前、切皮、缝皮、拔管时的SP以及DP;芬太尼的用量;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室、全麻前、全麻后插管前的SP以及D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皮、缝皮、拔管时的SP以及DP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芬太尼用量和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超声引导下0.35%盐酸罗哌卡因进行臂丛神经阻滞,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疼痛,会降低芬太尼的用量,影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盐酸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影响效果
臂丛神经阻滞属于有效的麻醉措施,主要应用在上肢手术的麻醉过程中,采用合适的麻醉药物,选择准确剂量是十分重要的。麻醉效果会对手术的开展以及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还会对术后肢体功能的康复产生直接影响[1]。通过传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容易对神经产生损伤。目前,临床中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臂丛神经阻滞也得到了极大的应用,能够降低神经损伤率,清晰展示表面软组织,定位以及穿刺更加准确,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伤[2]。罗哌卡因属于新型长效酰胺局部麻醉药物,在超声引导下,能够得到确切的麻醉效果,但是,不同的浓度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的麻醉效果。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对照研究,分析0.50%和0.35%浓度的盐酸罗哌卡因的阻滞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所示。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作者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通过0.50%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为对照组,通过0.35%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比较,P>0.05,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情况( ±s)[n(%)]
组别 | 例数 | 年龄段(岁) | 平均年龄(岁) | 男性患者 | 女性患者 |
观察组 | 30 | 60-79 | 70.46±5.79 | 19 | 11 |
对照组 | 30 | 61-76 | 70.38±5.68 | 18 | 12 |
X2/t | - | 0.054 | 0.071 | ||
P | - | 0.957 | 0.791 |
1.2方法
麻醉之前,两组患者需要保持禁食禁饮,持续8小时,常规开放静脉通路,入室前,需要给予患者面罩吸氧、心电监护,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以及血压水平进行检测,通过超声引导,将患者的头以30°偏向对策,找到大血管的位置,对血管以及臂丛关系进行明确,将超声探头外侧1.5cm作穿刺点,进行常规消毒,使用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在放置硬膜外导管,使用穿刺针对臂丛分支进行阻滞。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入室、全麻前、全麻后插管前、切皮、缝皮、拔管时的SP以及DP;芬太尼的用量;疼痛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其中均数+标准差( ±s)用来表示计量资料,通过计算t值进行验算,率(%)用来表示计数资料,通过计算X2进行验算。
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SP以及DP水平比较情况
两组患者入室、全麻前、全麻后插管前的SP以及D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皮、缝皮、拔管时的SP以及DP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2 两组患者的围麻醉期的SP水平比较情况( ±s)(mmHg)
组别 | 例数 | 入室 | 全麻前 | 全麻后插管前 | 切皮 | 缝皮 | 拔管时 |
观察组 | 30 | 126.42±15.81 | 112.65±13.52 | 90.21±10.18 | 93.16±10.53 | 108.86±15.34 | 110.16±15.82 |
对照组 | 30 | 126.84±15.94 | 113.15±13.87 | 90.16±10.26 | 115.64±11.22 | 129.46±14.76 | 132.67±18.75 |
t | - | 0.102 | 0.141 | 0.019 | 7.789 | 5.300 | 5.026 |
P | - | 0.919 | 0.888 | 0.985 | 0.000 | 0.000 | 0.000 |
表3 两组患者的围麻醉期的DP水平比较情况( ±s)(mmHg)
组别 | 例数 | 入室 | 全麻前 | 全麻后插管前 | 切皮 | 缝皮 | 拔管时 |
观察组 | 30 | 74.38±9.56 | 69.28±8.76 | 55.36±7.71 | 54.89±7.58 | 68.46±8.67 | 72.26±10.46 |
对照组 | 30 | 75.01±9.89 | 69.67±8.79 | 55.64±7.79 | 71.26±9.46 | 82.79±10.65 | 88.76±10.68 |
t | - | 0.251 | 0.172 | 0.198 | 7.397 | 5.715 | 6.045 |
P | - | 0.803 | 0.864 | 0.844 | 0.000 | 0.000 | 0.000 |
2.2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芬太尼用量比较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芬太尼用量和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芬太尼用量比较情况( ±s)
组别 | 例数 | 疼痛评分(分) | 芬太尼用量(μg) |
观察组 | 30 | 1.49±0.46 | 504.48±7.19 |
对照组 | 30 | 3.78±0.57 | 576.41±9.15 |
t | - | 17.124 | 33.856 |
P | - | 0.000 | 0.000 |
讨论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属于肢体手术的主要麻醉方法,大多数麻醉在肌间沟完成,组织效果良好,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功能。目前,臂丛神经阻滞技术比较以来表面解剖标志,并且没有良好的准确定位性,且需要反复穿刺,从而增加神经损伤率,告知患者的痛苦大大增加,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3]。随着成像技术的不断成熟,超声技术广泛应用在临床麻醉阻滞中,能够准确定位,更好显示臂丛神经位置,实现有效麻醉,安全性高。罗哌卡因能够起到良好的阻滞效果,但是,不同浓度,会产生不同的麻醉效果[4]。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患者。由此可见,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应用0.35%的罗哌卡因进行超声引导,能够有效改善血压,缓解疼痛。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0.35%的罗哌卡因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有效提升组织效果,降低疼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胡顺晴、王晖玥、张元信、刘中杰、张新建. 超声和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阻滞的感觉-运动分离作用研究[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0, 20(8):4.
[2]史李飞, 韩飞. 不同浓度和剂量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BPB效果的影响[J]. 西南国防医药, 2019, 29(4):3.
[3]王利, 王丽娟. 不同浓度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J]. 中外医疗, 2020, 39(3):3.
[4]叶姣, 薛荣亮. 不同浓度和剂量盐酸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J]. 陕西医学杂志, 2019, 048(00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