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广东新高考试题分析下的备考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6
/ 2

基于广东新高考试题分析下的备考策略研究

——2021届新高考地理备考总结

赖彩娜

广州市增城区荔城中学

要:随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不断深入,2021年广东省自主命题,在新高考、新课标、旧教材的背景下,广东省地理高考的备考策略也随之需要调整。本文在研读新课标学科要求的背景下,通过分析2021年广东新高考地理试题和对比全国卷,结合本校的备考经验,得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可行的地理备考策略及做法:重视基础教学,把握主干内容;讲透地理原理,建构地理思维模型;注重情境创设、培养地理实践力;强化图文转化、掌握解题技巧。

关键词:新高考;试题分析;地理备考;策略


一、新课标的学科要求

2021年高考是回归广东自主命题与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第一年,在新高考、新课标、但旧教材的背景下,如何应对?首要任务就是要研读新课标的要求。

在“一核四层四翼”的新课标要求下,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目标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及地理实践力。四大核心素养在能力要求上,有着层层递进的关系:

61934cc7bc458_html_81178208e5db9f72.png








根据素养要求,研究其如何落实到考题上、以怎样的方式呈现、以怎样的角度考察,是我们一线教师必要读懂的第一课。


二、2021年广东新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1、总体分析

笔者认为,2021广东新高考地理试题总体难度适中,但比之前传统的广东高考地理卷难度大。试题紧扣高考评价体系,设问形式灵活,选取素材多样,创设情境合理,具有“重基础、重应用、重时事、重生活”的特点:选择题中,分别考查了德国无人机、黄河源逆温、新疆棉花、咸水湖湖岸线、长江中游边滩和深槽水沙运移、卫星发射时间计算等问题,非选择题则考查了罗斯海冰山漂移动力机制、江浙汽车产业集聚等。选考部分考查了长江口夏季溶解氧低的原因以及青藏高原热融湖影响等相关问题。材料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生活气息浓厚,考查学生对地理空间格局的观察、概括、归纳以及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特征的分析与综合,引导考生关注国家经济建设和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同时关注重大时事地理热点事件。


2、对比全国卷

本次试题的知识点布局、命题特点等均与全国卷的风格较为一致。均是在结合地理学科重难点的基础上,利用素材与情景,从地理学科逻辑上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设问进行深入挖掘。将爱国主义、人地协调观、正确的价值观等德育目标渗透到试题当中。

(1)素材及区域上,出现多个重叠,如:新疆棉、无人机、上海市、青藏高原等等。

素材及区域

2021全国1

2021广东卷

新疆棉

选择题1--2

选择题3--4

无人机

选择题3

选择题5--7

上海市

综合题36

综合题18

青藏高原

选做题44

选做题20







(2)难度上,因广东卷时间较充裕,总体比全国卷低一点,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信息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等的要求上,则不亚于全国卷,如17题考查的罗斯环流,试题的探究性较强,打破了常规和固定的思维模式,有较好的区分度。

(3)从模块考点分布来看,2021广东新高考与2021年全国卷在模块分值比重上对比如下:

61934cc7bc458_html_d1ef4f45a1572b57.gif











从上表中可得,两者虽略有差异,但对重点知识模块的把握上,是相当接近的,均对自然地理、区域地理、图文材料的提取与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因此考生能明显感觉到试题较模拟题的难度明显提高。

三、新高考下的备考策略

通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以及对本年高考题落地后的认真研究与对比后,笔者认为在复习备考中,应根据本学科特色培养好学生的四大素养能力:


1、重视基础教学,把握主干内容。

今年的试题基调还是以主干知识作为命题基础,如:气候、水文、地表形态塑造、产业活动等。考题素材及情境变化虽层出不穷,但是考查的基本知识原理不变。所以,复习中可以用不变应万变,抓好基础知识教学,把握好主干知识。

第一,个人先行,集体把握。备课组成员根据课标要求,对本章主干知识进行整体把握,每个人根据内容及资料得出认为主干知识,集体比对,精准得出主干知识内容。

第二,集备研讨,明确分工。集备时共同对本章主干知识进行研讨,并针对近年的考题,对主干知识进一步做到精准把控,并按章节内容分节设立主备人。

第三,不断完善,责任到人。主备人对该小节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教学安排与处理,形成导学案初稿。在二次集备中对该处理手法及方式进行阐述,其他组员对安排、点拔、习题等细节进行提议或补充,由主备人修改后形成二稿印刷。

第四,结合实际,个性处理。各班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具体情况,对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微调,处理形成导学案三稿进各自课堂。但保证基础主干知识不偏差。

如:复习重要单元《农业》一内容时,具体集备流程如下:

61934cc7bc458_html_f0648ddb669c5d74.png








2、讲透地理原理,建构地理思维模型。

地理原理,特别是自然地理原理,是学好地理的一大突破口。从今年试题(如17题:材料给考生提供了罗斯海的区域地图与相关的信息,要求考生根据大气、洋流等关联知识,解释该环流形成的原因)。该题中对自然地理模块的考查,不仅要求考生深刻理解自然地理某一单一现象的成因,更需要重视其原理的推理过程以及与其他现象的相互联系,这就是综合思维。

帮助学生建构思维模型,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的整体环境,并能把地理知识能力加以联系,探索一些真实情境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学习中,可通使用“框架重构法”或“图表总结法”等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对地理原理的理解、以及利于思维模型的构建,形成综合思维。

图表总结法:

61934cc7bc458_html_15b3b81f5ae57a70.jpg

框架重构法:

61934cc7bc458_html_34f746195f9d2d6a.jpg


学生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正是对知识、原理的重新认知与理解的过程,也是地理思维模型形成与建构的过程。在高三复习课中,我们几乎应用在每节课或每节内容中,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进一步地达成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3、注重情境创设、培养地理实践力。

从试题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情境素材如:德国无人机、新疆棉花、卫星发射时间计算、江浙汽车产业集聚等,选取上均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生活气息极为浓厚,因而,复习中要强调创设串联情境,带动知识点输出,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境创设要做到:设计主题化、内容生活化,学习兴趣化,问题情景化。

例如在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课时,我利用“疫情期间,甘肃榆中县70吨的高原夏菜支援武汉”的主题素材,由浅入深地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每个问都深化着地理核心素养的能力要求,如下表:

情境创设的问题链

核心素养的考察及培养

(1)分析榆中县种植高原夏菜的优势自然条件(8分)

通过设问,培养学生对该地的区域认知能力。

(2)分析榆中县农民在菜地上覆上地膜再种植高原夏菜的作用(6分)

在区域认知基础上对该区域的缺点进行改造。

(3)分析榆中县高原夏菜能远销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原因(6分)

结合材料,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4)针对榆中县高原夏菜价格波动较大,有时会持续低迷的状况,请你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8分)

重视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一一解决完这些实际问题后,不但知识要点能一一掌握,并能使地理核心素养得得到很好的培养与提升。


4强化图文转化、掌握解题技巧。

地图是地理的学科语言,它承载着试题众多的信息,今年的试卷在图表呈现方面,要比全国卷多,有坐标图、分布图、统计图、区域图等多种类型,这也无形中加大审题的难度,整体对学生的图文信息提取与转化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识图能力训练,注重知识点与地图的有机结合,以获得完整的、综合性的地理信息,提升图文转换能力非常有必要。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两点落实:

第一、把学生请上来,读图说图。

无论是复习课还是讲评课,让学生上讲台,把他是如何从图中获取信息的,如何加工处理的,把读图的思维过程及读图所获取的信息表达出来。这样,一来老师容易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帮助学生改正,利用综合思维形成及表达能力提升,二来课堂的氛围及效果也明显提高,为了讲题效果,我们一般会根据智学网大数据提前安排好讲题学生。

第二、让学生动起来,记图画图。

把重要地理事物落实在地图上,记在脑海里,例如中国地图,可转换成两“田”一“口”;世界地图,可转换成多个”三角形”的一笔画,来帮助学生记忆,这样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图,空间定位明确。

另外,一些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我们通过打印基础的空白地图,让学生画,帮助学生提高读图能力。一些重要区域的简图,我还要求学生手绘完成,以便加深印象,强化记忆。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研读新课标——分析地理试题——总结学科素养如何落地——培养学生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是每届高三备考的核心,我们需在每届备考经验上,取其精华,并有所创新,找出最适合学生学情的一套备考方案。从本年考题来看,在第一年新高考备考的摸索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