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近岸景观生态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6
/ 2

公园近岸景观生态设计研究

胡顺华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320

摘要:研究发现,驳岸至关重要,该区域作为水陆交界,其设计水平将直接影响滨水区域的稳健发展。在新时期,近岸景观生态设计受到社会高度关切,通过先进的、具有成效的生态驳岸处理技术,可以将近岸景观生态持续改善,为环境的优化增添助力。实践证明,借助生态体系的建立以及科学利用生态构建技术,可以将原本的水体重金属污染降低,从而解决富营养化问题,在此前提下,提升水体净化能力,将近岸景观的生态设计推向全新的高度。

关键词:生态设计;方法;近岸景观

引言:在经济的牵引下,生活品质明显改善。水体景观的规划成为新城市发展的亮点。通过实践发现,在水体景观的建设中,滨水景观带尤为关键,是整个建设中最具表现力的地带,近岸景观生态设计,可以增添优美的环境格局,从根本改善水陆生态系统。

1 驳岸生态化技术概述

生态型护坡驳岸在现实应用中,具有稳定性强等竞争优势,同时工程量小,能够很好协调景观,因此备受关注。自然驳岸没有过多的限制,应用期间主要利用草皮、石块等元素,作为自然式缓坡。相比之下,人工驳岸则有所不同,项目实施期间,主要使用钢筋混凝土,完成筑坡。在此基础上,结合护坡现场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材料,将其垒砌成自然式,并确保基础的稳定[1]。现实中,公园内的驳岸,为了达到理想效果,应采用自然的缓坡形态或积极营造软坡形式。具体工作中,鉴于浅水域动物特征,驳岸坡角应保持理想的坡度,与此同时,岸上种植水生植物,借此科学搭建湿地生态软坡驳岸。实践表明,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保障驳岸不受破坏,同时合理规划动物觅食的场所。现实工作中,若水深或水面较窄时,需要借助阶梯性驳岸,这样的稳固性更高,或利用编桩柳条驳岸完成有效固定。这样的措施,可以在驳岸行洪不被影响的基础上,强化生态效果,将水岸按照体系分成不同深度等级,在此前提下进行水土保持,完成岸线固定。

2近岸景观生态设计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发现,公园近岸景观带非常重要,属于水陆的过渡地带,在具体使用中,既承接了高难度的景观塑造功能(陆地场所的),同时又凭借自身特征,发挥着过滤净化以及高效的水域生境的改善功能。由此可以看出,只有为水体建立起高质量的防御污染生态体系,公园生态景观才能合理改善。在减少外部污染源的核心原则下,实现生态功能最大化[2]。在此基础上,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从源头保障公园环境的自我修复功能。

通过实际了解到,近岸景观生态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了以下几点。(1)湖体开挖过度,导致近岸原有的植被生命力降低,惨遭破坏,从而阻碍植被的生长。(2)地表径流严重,不断冲刷着基地内地势低洼地带,从而造成了严重破坏,造成了生态环境失衡。(3)在城市发展中,城市雨污水直排进入,会对公园水体造成污染。除此之外,在设计阶段,还需要考虑高度落差以及水域生境单一等问题,防止水中污染物堆积。

3近岸景观生态化设计方案

通过现实工作可知,公园生态规划设计较为复杂,涉及内容较多,不是单一的工作,而是要掌握整体式规划的科学思路,在设计工作中,调动水域、植被、小品等多样元素。在这样的前提下,进行针对性设计,合理地规划完善,在工作中,将水体、地形等元素有效地结合,借此达到生态保护目标。在总体设计中,需要结合城市规划,站在城市总体布局的角度,依据现状运用核心的生态理论,完成相关的元素设计[3]。例如:河流、植被廊道等元素的设计。在设计中,要方便物种的交换,同时做好基因的保留,将近岸景观生态化设计作为重点,发挥公园系统的最大生态价值。

3.1驳岸设计

3.1.1直立式驳岸设计

直立式驳岸比较常见,由于公园近岸区域内,存在较大的高差(水体和离岸位置),所以往往无法采用相对自然的接坡形式,所以常采用直立式驳岸。通常情况下,在水面和陆地落差较大的区域,或是空间明显不足的驳岸,会考虑采用这种直立式驳岸。在应用直立式驳岸时,需要参考实际的防洪需求,借此强化防洪的效果。在现实应用中,直立式驳岸形态特殊,常采用C30抗渗混凝土。同时,外立面还要采用火山岩进行修饰(最好是具有天然孔隙的)。在此基础上,驳岸挡墙顶部要留住空间,与水面保持一定高度。现实应用中,这种形式的生态驳岸功效显著,既能利用其稳定性,合理保护湖岸,又可以为整个驳岸营造多孔性的环境。驳岸线以上的地带,为了保障效果,可以借助微地形的处理方式,采用乔灌草立体设计,丰富植物配植方式。在植被选择期间,香樟、杨柳等均是比较合理的,还可以搭配耐阴耐湿的二月兰。

3.1.2自然草坡入水驳岸

在公园区域内,离岸位置与水体连接处,一般都是平缓的地形地势,同时场地中园路距离水体将会保留一定的安全距离。在这样的前提下,整体地势坡度的设计应自然、合理,控制在安息角范围内。现实证明,水位落差小,实际产生的水流效果就较平稳。一般情况下,在该区域位置,需要利用自然草坡,进一步完善驳岸设计处理方式。种植区域内,要将素土夯实后,完成300 mm厚种植土回填,然后进行平整坡面的操作。最好利用环保型三维植被网,选用6mm直径钢筋并配合U型钉进行固定。

3.2 深槽浅滩构建技术

该项技术主要是利用石笼挡墙完成理想的围合设计。石笼挡墙中,需要完整填充火山岩,火山岩应具有天然孔隙,从而提供微生物繁衍场所。针对浅滩区域,主要是利用缓流的科学手段,为动植物提供合理的静域。同时,为了强化效果,还可以栽植如风车草等植物,这样的植物不仅可以给动物提供必需的食物,还可以促使动物排泄物能够成为有机肥,最终被微生物转换和分解,形成稳定的生物链。现实中,这种深槽浅滩的构建,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通过湿地岛等来串联整个生境,从而实现生态平衡。

3.3植物设计

结合现实可知,植物作用显著,是湿地景观中核心的设计元素。现实工作中,根据不同功能分区,可以高效完成立地条件模拟,并在此基础上,搭配相应植物群落结构。为了达到理想效果,湿地公园在设计之初应保留原有的植被,然后再进行复层设计,提高设计精度和深度。不同分区根据功能应完成不同的层次结构空间设计,在工作中,科普宣教区栽培方式,一切设计应尽显自然,在此基础上,注重植物自然化设计,发挥植被自然化设计功能。另外,湿地文化区要结合实际,考虑其景观的多样性,在景观生态化设计阶段,注重植物文化内涵。在现实工作中,最大化栽植乡土植被,从源头积极保障植物种类多样性,借此实现生态平衡。

在现实工作中,为了让植物的功能尽显,场地设计要综合多项元素,做到因地制宜。在工作中,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尽可能选用拥有强大吸附污染物功能的乡土树种,借此来维持核心区域生态平衡,从根本保持地域肌理符号。现实生活中,除了种类多样性要达标之外,植物层次结构同样需要重视,应根据当地气候,实现植物景观过渡设计。科学方法是乔灌草复层结构实现有设计感的混合搭配,同时保证植物层次高低错落,合理避免单一结构。在工作中,要尊重植物个体特征,完成花期、花色等多种形态的对比,合理满足季相变化现实要求。

结论:综上所述,随着环保理念的持续渗透,公园近岸景观生态性变得尤为重要,设计标准不断提高。近岸景观生态设计相对复杂,涉及的元素较多。在现实工作中,需要多方综合考量,发挥植物设计、驳岸设计优势,提升公园近岸景观生态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郑佳燕,万林旺,丁予安.九龙湖公园近岸景观生态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0):173-177.

[2]孟令彧. 基于生态服务功能的富锦国家湿地公园景观优化策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

[3]刘鸿琳,东昆鹏.城市公园驳岸景观设计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2(03):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