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人民医院 , 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06-09月我院接受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80例156眼,术前、术后1m和术后6m时,使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细胞仪测量患者角膜中央区单位面积内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测量指标包括角膜内皮细胞数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边形细胞百分比、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角膜内皮细胞面积标准差和细胞面积变异系数等,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随访期内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1m时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835.45±293.06个/mm2,较术前减少2.49%(t=4.59,P=0.00);术后1m时患者角膜内皮细胞面积标准差为117.67±31.78μm2,较术前显著增加(t=-3.79,P=0.03);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六边形细胞百分比、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和细胞面积变异系数等指标在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的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早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轻度下降,但角膜内皮细胞功能未受到显著影响,随访期内未发生进行性角膜内皮细胞丢失。
关键词:飞秒激光;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随机选取2019年06-09月于我院接受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80例156眼,其中男60例118眼,女20例38眼;年龄18~34(平均24.69±3.01)岁;等效球镜度-7.00~-1.25D(平均-4.57±3.32)D。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每位患者知情同意后进行。入选标准:年龄≥18岁;屈光度稳定2年以上;无隐形眼镜配戴史;能按时随访。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详细的术前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眼底、电脑验光、主观验光、散瞳验光及角膜地形图等。
1.2方法
1.2.1检查方法术前、术后1m和术后6m时,使用SP3000P非接触式角膜内皮细胞仪(Topcon,日本)观察患者角膜中央区内皮细胞形态,采用低闪光、自动拍摄模式获取图像,测量指标包括角膜中央区单位面积内的角膜内皮细胞数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六边形细胞百分比(HG)、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Savg)、面积标准差(SSD)和面积变异系数(CV),所有检查均由同一操作熟练的技师完成,每眼测量3次取平均值。
1.2.2手术方法采用,德国蔡司全飞秒激光(visumax)制作角膜瓣,频率500Hz,单眼制瓣过程约15~18s,术中负压吸引约65±20mmHg(1kPa=7.5mmHg)。设定角膜瓣切削厚度100μm-120μm,蒂位于上方,制瓣后采用蔡司mel90准分子激光机行标准化LASIK激光切削,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名熟练的屈光手术医师完成。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对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等观察指标测量值进行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术中并发症。术后随访期内未见角膜扩张、角膜感染、弥漫性板层角膜炎、层间上皮植入等并发症。
2.2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数目术前、术后1m和术后6m时,患者角膜中央区单位面积内皮细胞数目分别为124.73±14.77,121.18±12.32和122.12±15.15个,术后1m时角膜内皮细胞数目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6,P=0.67),术后6m和术后1m时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95,P=0.87)。
2.3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前、术后1m和术后6m时,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906.05.67±285.16,2835.45±293.06个/mm2和2821.21±214.71个/mm2,术后1m时ECD较术前减少约2.49%(t=4.60,P=0.00),术后6m和术后1m时EC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20,P=1.24)。
2.4手术前后六边形细胞百分比术前、术后1m和术后6m时,患者角膜内皮六边形细胞百分比分别为(49.04±8.79)%,(51.60±9.24)%和(53.52±10.40)%。手术前后各随访时间点角膜内皮六边形细胞比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面积
2.5.1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术前、术后1m和术后6m时,患者Savg分别为392.24±38.24,385.15±41.97,387.54±48.43μm2;Savg测量值在手术前后各时间点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2细胞面积标准差术前、术后1mo和术后6m时,患者角膜内皮细胞面积标准差分别为109.52±25.77,118.57±31.58和119.65±28.79μm2。术后1m时SSD较术前显著增加(t=-3.85,P=0.03),术后1a和术后1mo时SSD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6,P=1.01)。
2.5.3细胞面积变异系数术前、术后1m和术后6m时,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分别为32.51±5.71,34.11±4.54和33.77±514,手术前后各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飞秒激光是一种以脉冲形式运转的红外激光,波长1053nm,是人类在目前的实验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最短脉冲,持续时间短,能够聚焦于直径3μm的空间区域进行精确切削,并在透明组织中不被吸收,几乎没有能量衰减[1]。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中,首先利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然后对瓣下基质进行准分子激光切削从而达到矫正目的,这种由两种激光相互配合共同参与的屈光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是否产生影响,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本研究使用SP3000P非接触式角膜内皮细胞仪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结果显示,术后1m时患者角膜中央单位面积内皮细胞数目为121.15±12.42个,虽较术前(125.13±14.67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数低于术前,提示飞秒激光制瓣LASIK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虽微,但仍可能存在一定影响,如若扩大研究的样本量,将会获得更加可靠的研究结果。此外,术后1mo时ECD较术前减少2.64%,SSD较术前显著增加,但术后1mo和术后6m时ECD和SSD的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早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会有轻微下降,但并未对角膜内皮细胞功能产生显著影响,且术后1a内并未发生进行性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
参考文献:
[1]赵慧.高度近视ICL植入术和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v.6;No.388(71):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