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县刘集中心卫生院 山东聊城 252200
【摘要】 目的 针对头位难产产妇应用徒手旋转护理模式,对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纳入病例:128例,病症:头位难产,入组时间:2019年4月-2021年4月,分组方式:平行信封抽签,对照组64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64例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徒手旋转,对两组产妇的并发症情况和第二产程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产妇相较于对照组,出现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并发症的概率明显更低,第二产程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差异明显,P<0.05。 结论 针对头位难产产妇使用徒手旋转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得第二产程时间有效缩短,减少了出血量,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徒手旋转;头位难产;护理干预;
头位难产指的是产妇在进行分娩的过程中,出现胎儿头部位置反常,如果不能有效处理,会对产妇和婴儿造成严重伤害。一般情况下,头位难产是较为常见的临床病症,但是在临产过程中很难及时的识别,其会使得产城极大的延长。在进行处理时,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确诊,会对婴儿和产妇健康造成威胁,引起许多产后并发症,甚至导致新生儿窒息或死亡。引起头位难产的因素较多,比如子宫不能有效收缩、胎儿体积反常或发育反常、产道不正常等[1]。引起胎位反常的主要因素是胎头先露出的难产,需要及时的发现并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徒手旋转的应用使得这一难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提高了顺产几率。本篇论文针对头位难产产妇应用徒手旋转护理模式,对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头位难产产妇128例,实验开展时间为2019年4月-2021年4月,分组方式采用平行信封抽签法,实验组中,年龄(岁):最大:37、最小:21,均值为(26.18±2.21)岁,孕周(周):最大:42、最小:37,孕周均值为(39.01±2.07)周;对照组中,年龄(岁):最大:36、最小:23,均值为(25..95±1.15)岁,孕周(周):最大:42、最小:37,孕周均值为(38.91±2.32)周。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对产妇进行产前检查和基础护理,对体位进行指导,对分娩过程进行健康教育等。
实验组产妇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前提醒下给予徒手旋转助产护理模式,在产妇分娩以前,护理人员要嘱咐产妇将膀胱彻底排空,对产妇的产道进行基础的消毒处理。在产妇子宫出现收缩以后,护理人员将右手食指和中指缓慢探入阴道当中,将两个手指分开到达不同的位置,利用中指和食指共同用力,使胎头出现缓慢旋转,在产妇的腹壁位置慢慢的往下将婴儿推下。产妇出现第二次宫缩以后,将其利用枕前位进行固定,指导产妇慢慢的往下使力。出现第三次宫锁以后,要对胎头位置的衔接情况开展有效的观察,如果衔接效果良好,而且未发生脐带脱垂的情况,胎儿头部也出现降低,则将右手抽出,二十分钟后开展消毒处理,对胎儿头部的位置进行观察,帮助胎儿进行旋转并有效固定,缓慢的对胎儿肩膀进行轻轻的按压。右枕横位和右枕后位的胎儿依据顺时针方向开展49度和90度的旋转,
左枕横位和左枕后位的胎儿依据逆时针方向开展49度和90度的旋转。待胎儿头部成功旋转以后,如果产妇宫口无法完全宫缩不能开展分娩,那么需要及时开展剖宫产手术。在开展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及时跟产妇进行交流和沟通,转移产妇的注意力,达到痛感降低的效果[2]。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包括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概率进行观察和统计。
对两组产妇的第二产程平均时间和出血量进行记录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效果录入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检验行t,表示用( ±s),计数资料检验行x2,表示用(%),P<0.05是统计学意义成立的依据。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产妇相较于对照组,发生新生儿窒息和宫内窘迫并发症的概率明显更低,差异明显,P<0.05,详情见下表1。
表1: 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 | n | 新生儿窒息 | 宫内窘迫 | 发生率 |
实验组 | 64 | 1 | 1 | 2(3.13%) |
对照组 | 64 | 4 | 6 | 10(15.63%) |
x2 | | | | 5.885 |
p | | | | 0.015 |
2.2产程比较
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更短,出血量更少,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下表2。
表2:第二产程和出血量比较( ±s)
组别 | n | 第二产程时间(min) | 出血量(ml) |
对照组 | 64 | 32.22±2.26 | 304.12±37.99 |
实验组 | 64 | 21.53±2.96 | 216.38±34.87 |
t | | 22.964 | 13.619 |
p | | 0.000 | 0.000 |
3结果
头位难产会极大的增加产程时间,由于胎儿头部不能对宫颈造成正常的压迫使得宫颈不能发生反射性的力度较强的宫缩,从而造成产程时间的增加以及产程活跃期出现组织等问题。而且由于头位难产发生以后,产妇精神会出现过度的紧张,因此在临近生产时产妇会发生继发性宫缩乏力问题,造成宫颈不能像正常产妇出现扩张,引起胎儿头部降低,使得内旋的难度增加,但是胎儿头部位置无法恢复正常,从而造成难产。对分娩质量造成主要影响的因素包括三个,也就是产力、产道和胎儿,由于骨盆的大小和胎儿的体积无法改变,因此只能对胎力进行改善,如果出现头盆不对称的问题,可以利用科学的产力增加和有效的引导实现顺利的分娩。
常规的助产方法具有许多的局限性,会对产妇的阴道和新生儿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徒手旋转助产模式在进行力道的掌握时会更加容易,利用手跟胎儿进行直接的接触,具有很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开展操作过程中,徒手将胎儿头部进行旋转,使其到达枕前位,保证胎儿太不能够经最小直径线从骨盆分娩而出。徒手旋转尽管可以将胎儿位置进行改变,但是由于胎儿重心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这一助产方法也存在失败的可能[3]。在进行徒手旋转助产的过程中需要尤其注意下面几种情况:在开展助产以前,要对产妇和胎儿的状况开展评估,将不符合标准的产妇进行排除;在开展助产时要对产妇外阴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发生感染;在徒手旋转助产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旋转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有效的掌握,在宫缩最强烈的时间点对胎儿头部进行处理;可以知道产妇利用侧俯卧位,实现身体重心的改变,通过羊水为胎儿提供浮力,并对身体进行润滑,配合产力进行推动,从而将骨盆纵轴重心往前进行旋转,促进成功率的提高,以免因为失败开展多次旋转给产妇带来疼痛。难产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胎膜早破,在进行分娩过程中如果阴道发现大量的羊水,需要立刻进行触诊,对产妇的状况开展认真的观察,发现胎头降低和产程延长等情况,要立刻开展助产。
实验表明,实验组产妇出现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并发症的概率3.13%相较于对照组15.63%明显更低,实验组第二产程时间(32.22±2.26)min相较于对照组(21.53±2.96)min更短,实验组的出血量相较于对照组更少,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针对头位难产产妇使用徒手旋转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得第二产程时间有效缩短,减少了出血量,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苟素翠. 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徒手旋转的实践运用[J]. 饮食保健, 2019, 006(041):97-98.
张敏.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v.17(22):267-268.
陈晓红, 赵原. 分析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 母婴世界, 2019, 000(01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