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 73090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诊断缺血性卒中中新型磁共振影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分别行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中,CT的诊断率为73.8%,MRI为92.5%,两者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卒中早期诊断中MRI的诊断效果更理想,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早期诊断;新型磁共振影像技术;MRI;CT
缺血性卒中是畸形脑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生率较高,约占据了全部畸形脑血管疾病的60%-70%左右[1]。该病不仅发生率高,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对患者生活质量、生命安全的威胁非常大。早期明确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2]。新型磁共振影像技术是临床上诊断缺血性卒中的常用方式,为提升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效果,本研究中对比了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两种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式,以期为缺血性卒中早期诊断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为今后诊疗提供帮助。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8岁,平均(55.9±3.0)岁;病程最短2h,最长68h,平均病程(22.9±3.0)h。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指南》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
标准;患者监测抽查前均未行其他相关治疗;患者发病时间均明确;患者均知晓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精神状态正常,有正常沟通交流能力,可以配合研究;患者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排除不同意参与研究者;排除配合度不佳者;排除有MR检查禁忌症者;排除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者;排除合并有严重内科疾病者;排除合并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排除合并有全身严重感染者;排除合并有血管畸形、脑血管瘤者;
1.3方法
本组研究对象均分别行CT与MRI检查,具体为:
CT检查:仪器选用日本东芝公司提供的Aquilion型64层螺旋CT机,设置扫描参数为:管电流300mA,管电压120kv,间隔与层厚均为10mm,开展连续向上轴位序列扫描。先行CT平扫,明确患者是否有缺血病灶,若发现缺血病灶,则应以病灶最大面为灌注扫描中心展开扫描;若无缺血病灶,则将基地节面作为中间层展开扫描。
MRI检查:仪器选用西门子公司提供的磁共振扫描仪,线圈选用标准8通道相控阵头部线圈,对患者整个脑部进行扫描。先行常规横轴位扫描,扫查范围应包括自旋回波T1WI及T2WI,设置扫描参数:T1WI:TR为1750ms,TE为21.80ms;T1WI:TR为3598ms,TE为107.30ms;然后开展3D Spiral快速自旋回波磁共振灌注成像(DWI)扫描,设置参数为:TR为8400ms,TE为87.00ms,层厚4.0mm,层间距2.0mm,扫描视野(FOV)为24cm×24cm,矩阵为128×128,扫描时间为4min,连续扫描50次,然后团注钆喷酸葡胺0.2mmol/kg,控制注射速率为5ml/s,完成注射后行连续扫描;将获取的图像上传至系统工作站进行后处理。
CT及MRI所获取的影像学图像均有医院2名资深影像学医生进行双盲阅片,获取最终结果。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处理数据,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X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MRI检查诊断率明显高于CT检查诊断率(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比较
诊断方式 | 例数 | 脑实质密度低 | 脑回密度低 | 脑梗塞 | 脑沟浅 | 诊断率 |
CT | 80 | 8 | 9 | 37 | 5 | 59(73.8%) |
MRI | 80 | 10 | 12 | 46 | 6 | 74(92.5%) |
X2值 | | | | | | 10.03 |
p值 | | | | | | 0.002 |
3讨论
缺血性卒中也叫脑梗塞,为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其主要包括脑血栓、腔隙性梗死、脑栓塞等,主要是指突然出现的脑组织局部供血障碍或血流中断现象,使得局部脑组织崩解破坏,出现缺氧缺血坏死现象,进而所引发的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3]。该病发生后患者多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现象,如感觉障碍、共济失调、偏瘫、失语等,部分患者还可见呕吐、昏迷等现象;轻者预后良好,严重者可引发严重后果,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发病后快速判断患者缺血范围、了解脑组织灌注情况,并及时予以患者溶栓治疗,以促进缺血组织血流灌注恢复,缩小梗死组织十分重要[4]。故而,早期诊断评估患者病情意义重大。
临床上对于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诊断多以影像学检查为主,其中CT检查为临床上常用检查方式,其可通过不同组织密度获取CT图形,从而准确的对大部分颅内出血情况进行识别,可为临床上诊断缺血性卒中提供有效参考,但CT扫描密度分辨率较低,而发病时间在24h以内的患者脑组织通常只有轻微病变,行CT扫描容易造成漏诊,具有一定局限性[5]。近年来,临床上逐渐将新型磁共振影像学技术应用到该病患者的诊断中,相对于常规CT诊断而言,MRI诊断具有更好的软组织、空间及时间分辨率,且可以任意平面成像,能够清晰的对病灶区域脑血流、脑功能代谢情况进行显示,故而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清晰、更准确的参考;加之,该诊断方式还具有无电离辐射等优点,故而逐渐得到医患人员的认可,成为临床上早期诊断缺血性卒中的首选方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MRI的检查诊断率高于CT(p<0.05),提示MRI的诊断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在早期诊断缺血性卒中中MRI的应用价值更高,可为临床上诊断评估患者病情提供参考,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巩雷. 缺血性脑卒中后胃肠道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 15(24):195-197.
[2]张德忠. 探究多模式磁共振影像技术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的价值[J]. 系统医学, 2020,5(23):114-116,119.
[3]张继业.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及卒中复发的影响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 13(09):98-100.
[4]陈娟. CT与磁共振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比较[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0, 21(04):90-92.
[5]谢标林, 梁毅.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006(0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