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成都 市, 610074
摘要:目的:分析对伴有精神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遴选本院治疗的78例伴有精神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为探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法分成观察组(39例,个体化心理护理)、参照组(39例,常规护理),对比各组护理满意度与心理状况。结果:与参照组研究数据比较,观察组护理后SDS、SAS评分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予以伴有精神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个体化心理护理具有理想效果,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妇科;伴有精神症状的抑郁症;人文关怀;心理护理;效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压力随之增加,在此背景下,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提升,呈现出青壮年人群蔓延的趋势。抑郁症患者普遍存在感知、思维、行为等多方面的影响,甚至有精神症状[1]。受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极易出现严重负面心理,疾病发展至某种程度后,可诱发伤人、自伤等过激行为,为患者本人及其家人埋下了安全隐患。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伴有精神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为其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有利于减轻疾病损害。本文遴选78例伴有精神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为主体进行对照性研究,重点评价了个体化心理护理的效果,就护理内容进行以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遴选本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接受治疗的78例伴有精神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为对象,研究对象均通过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组名称为参照组、试验组,分别纳入39例。比较基线资料:参照组最大年龄是67岁,最小是22岁,均龄(44.56±2.53)岁;男女患者占比为17:22。试验组最大年龄是65岁,最小是25岁,均龄(44.05±2.76)岁;男女患者占比为16:23。以SPSS24.0软件统计试验组、参照组基线资料,确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加强疾病健康指导,明确病情损害,予以患者心理干预,促进配合度提升。
观察组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主要内容是:护理人员开展全面、系统的调查,获取患者相关信息,主要是目前所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学历水平、治疗情况等,根据实际内容明确护理目标,予以患者针对性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内容是治疗方法、疾病诱因、症状等,促进疾病认知水平提升,帮助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念。干预过程中重视患者家属心理护理工作,指导家属予以患者关心和爱护,让患者感受到来自亲人的尊重与关爱,坚定战胜疾病的决心与信心。护理过程中主动与患者深入交流,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制定个性化心理疏导方案,利用宣泄法、正念减压法、注意力转移法等形式缓解不良情绪,保证患者情绪处于放松状态。加强用药指导,叮嘱患者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要求服用药物,不得私自增减药物,促进用药依从性提升。为进一步促进病情改善,还应鼓励患者参加娱乐活动,培养患者兴趣爱好,帮助更快、更好融入社会。
1.3观察指标
①护理满意度。以NSNS(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分析护理满意度,评估内容为一般满意、不满意、非常满意。②心理状况。心理状况包括焦虑、抑郁,焦虑评估方式为SAS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内容共有20项,分值与心理状况呈反比。
1.4统计学处理
将全部数据录入SPSS23.0软件中,分别实施“ ”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以“[n/(%)]”进行表示,计量资料以“ ±s”进行表示,若比值P<0.05,说明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评价
观察组与参照组间护理满意度具有明显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护理满意度分析量表[n/(%)]
组别 | 不满意 | 一般满意 | 非常满意 | 满意度 |
观察组(n=39) | 1 | 11 | 27 | 38(97.44) |
参照组(n=39) | 6 | 13 | 20 | 33(84.62) |
| -- | -- | -- | 3.923 |
P | -- | -- | -- | 0.047 |
2.2心理状况评价
观察组与参照组间治疗前的SDS、SAS均未见差异,P>0.05;护理后组间差异明显,观察组评分明显较参照组低,P<0.05,表2为具体评估数据。
表2:心理状况评价量表(
±s,分)
组别 | SAS | SDS | |||
时间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观察组(n=39) | 57.19±5.26 | 35.32±3.71 | 55.54±6.64 | 33.32±3.05 | |
参照组(n=39) | 57.32±5.54 | 37.54±3.23 | 55.39±6.53 | 35.76±3.32 | |
t | 0.106 | 2.796 | 0.100 | 3.379 | |
P | 0.915 | 0.006 | 0.920 | 0.001 |
3讨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社会压力不断增加,抑郁症的临床发生率不断提升,患者存在明显的感知、思维、行为障碍,部分患者伴随存在精神症状,对于生活质量存在严重影响[2]。抑郁症的发生较为复杂,主要与遗传因素、精神压力、外界环境等存在关系,可造成患者思维迟缓、心境迟缓、兴趣降低、主动性降低、精神运动性迟滞等情况,可诱发不同程度的生物学异常病变,造成致残性、慢性精神障碍。
个体化护理为新型护理模式,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通过对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娱乐疗法、心理疏导、认知重建等内容,可让患者获取个体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内容,可有效缓解不良刺激,促进身心放松。针对伴有精神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特点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可松弛患者交感神经,有效分散过于集中的注意力,可实现药物治疗难以达到的效果,能够予以患者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预后[3]。
综上所述,予以伴有精神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个体化心理护理具有理想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护理满意度提升,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郭清华,陈超,栗雪琪稍等.个体化心理护理在伴有精神症状的抑郁症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0,35(01):169-171.
[2]郭鹏程,张燕.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在伴有精神症状的抑郁症病人中的有效性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17):118+122.
[3]于见.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7):11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