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目的:观察在急诊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实施超早期气管插管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将本急诊科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57例分成两组,针对A组28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气管插管治疗,针对B组29例患者实施超早期气管插管治疗,对比两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两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后的治疗优良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呼吸机使用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治疗中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超早期气管插管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促进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现象的发生,提高急诊治疗效果。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急诊治疗;超早期气管插管;干预有效性
重症颅脑损伤主要是指由于外力作用在头颅和脑部所引起的损伤现象,主要事故原因包括火器伤、跌倒伤、交通意外及坠落伤等等,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类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恶心呕吐、瞳孔散大、头痛等等,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1]。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来说,早期有效的急诊治疗的气管插管治疗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础。为了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急诊治疗中超早期气管插管的应用效果,本科针对收治的57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展开了治疗对比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将本急诊科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57例分成两组,A组2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7:11例,年龄分布在26至65岁,均值为(38.79±5.26)岁;
B组29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7:12例,年龄分布在25至67岁,均值为(38.75±5.33)岁。
统计学处理两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资料,结果显示差异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且可比性高。本科收治的57例患者经临床诊断后均符合“重症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且患者均符合气管插管的治疗指征。
1.2方法
针对A组28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气管插管治疗,主要是指在患者入院之后出现一系列临床指征后给予气管插管的处理,如患者的呼吸频率和节律出现异常表现,出现点头式呼吸或抽泣式呼吸且呼吸频率一分钟在30次或以上、10次以内;患者实施面罩吸氧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在50mmHg以上,或动脉血氧分压在60mmHg以内,血氧饱和度在90%以内;患者的氧合指数在20mmHg以内。
针对B组29例患者实施超早期气管插管治疗,在患者出现相应的临床指征之后第一时间开展气管插管治疗:当患者出现持续性且频繁的恶心呕吐症状;患者存在呼吸道的梗阻症状;患者存在昏迷症状;患者口腔内存在大量的脑脊液渗漏现象或口腔内出血症状。超早期气管插管中协助患者采用仰卧位,将患者头部垫高10cm,保证患者头部保持后身位,开放气道,将口齿分开后置入喉镜,操作者用右手使用执笔的姿势将气管导管自患者的口腔的右端通过喉镜插入导管,至导管顺利导入后等待导管口部位存在温热气流流出之后使用听诊挤压法进行救治治疗。
1.3观察指标
针对A组与B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后的治疗优良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呼吸机使用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治疗优良率=(优+良)/例数·100%;其中优:治疗后患者安全出院,轻度残疾且生活能够自理;良:治疗后患者安全出院,中度残疾且生活部分自理;无效:治疗后患者死亡或重度残疾。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7.0软件对两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处理,治疗优良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呼吸机使用率为计数资料,采用x2表示,当P小于0.05表示两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B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后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A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P<0.05),且B组患者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呼吸机使用率低于A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见表1所示:
表1:两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呼吸机使用率
组别 | 治疗优良率(n/%)(n/%)(n/%) | 吸入性肺炎发生率(n/%)(n/%) | 呼吸机使用率(n/%) |
A组(28) | 20(71.43) | 9(32.14) | 12(42.66) |
B组(29) | 27(93.10) | 3(10.54) | 5(17.24) |
X2值 | 4.63 | 4.07 | 4.47 |
P值 | 0.03 | 0.04 | 0.04 |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环境的变化,现阶段临床中重症颅脑损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患者预后。由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极易出现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因此有效的气管插管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属于一种较为高效的人工通气方式,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症状,降低颅内压,对患者的脑组织产生相应的保护作用[2]。通过超早期的气管插管治疗干预能最大程度上清洁患者呼吸道及口腔鼻腔内的大量分泌物,通过附带气囊在进行充气之后形成封闭空隙,降低患者误吸现象的出现,最大程度上保证呼吸道的通畅性,减少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3]。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超早期气管插管干预的B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干预后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实施常规气管插管治疗的A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且B组患者干预后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呼吸机使用率相对于A组患者明显更低,说明在急诊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给予超早期气管插管干预的有效性较为显著,利于患者预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由此可知,重症颅脑损伤急诊治疗中超早期气管插管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建议在临床急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徐育智, 李松年, 谭云鹤. 重症颅脑损伤院前急救早期气管插管的应用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9, 17(006):10-12.
[2]岳淑霞. 紧急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意义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29(018):107.
[3]林梅毅, 孟晗, 曾维新,等. 超早期气管插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急诊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15):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