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视域下国土土地利用与保护形势研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5
/ 2

生态保护视域下国土土地利用与保护形势研究分析

李倩

惠民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滨州 251700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下,土地资源已成为一项重要资源。这也使我国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及利用变得日益重视,由于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这也使人均土地资源变得非常有限。如何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研究课题。鉴于此,本文便对新时期下我国土地资源保护与现状开展深入的研究,同时针对其保护与利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生态保护;土地利用;保护

引言

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为此,必须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绿色新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引导人们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活中能够秉持节约能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并采用各种方法促进自然生态环境自然恢复的方法,使自然变得更加宁静、和谐与美丽,以此为人民群众营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一、生态文明建设简析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来的概念。所谓的生态文明,就是指人类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的生活家园而采取的各种行为动作以及这些行为动作所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以及制度成果。在实际生活中,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贯穿在社会发展及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始终。

二、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土地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从生态文明建设角度来看土地的保护和利用,必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地区政府部门虽然基本上完成了“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工作,但并没有加强三条控制线的管控工作,使得土地的保护和利用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具体如下:

2.1城市扩展规模较大

当前,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来到城市打拼,极大地加速了我国城市化的建设,导致部分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部分城市没有把握好城镇开发边界的控制线,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热衷于拉框架、铺摊子的摊大饼式发展,导致城郊大量农用地以及林地被转化为建设用地,使其失去了原有的生产和生态“碳汇”功能。这样高速扩张城市的规模,不但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还会因土地失去原有的生态“碳汇”功能而影响到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质量。

2.2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较低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偏低。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城市的领导热衷于招商引资,并放宽了土地使用的门槛,导致部分投资商大肆囤积土地,而其囤积土地上的建筑容积率也远远不足投资建设的要求。甚至很多地方修建的配套厂房、宿舍被大量闲置,极大地降低了土地的利用效益。

2.3农用地开发利用缺乏统筹

近年来,随着城乡建设一体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或是涌入城市打拼生活,或是集中居住。与此同时,农用地的利用方式在空间上缺乏有效的统筹。特别是在集中居住模式上,因为大量农户集中居住,导致集中居住点中很多优质耕地被转化为建筑用地,而转移过来的农民原本的宅基地被用来复垦,产能较低,甚至还有很多地区农民原本的宅基地被大量闲置,没有进行生态修复与复垦,这样也造成了土地资源极大的浪费。

三、从生态文明建设角度探讨土地保护和利用优化的对策

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在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日益凸显。

3.1保持土地开发强度的动态平衡

当前,国家明确强调了要把握三条控制线,因此,在进行土地保护和利用时,必须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把握好三条控制线的划分工作,保持土地开发强度的动态平衡。为此,相关地方政府在进行建设规划时,必须认真考虑本地区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的位置划分,然后系统分析本地区土地复垦的潜力,特别是人口迁出地区农民宅基地的复垦情况,通过用地增减挂钩,实现耕地的占补平衡,保证土地开发强度的动态平衡。

3.2节约集约化利用土地

当前,我国的资源空间较为有限,同时在过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时期,对生态资源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导致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优化土地的保护和利用,必须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对土地的利用属性节约化和集约化,大力发展新型工业,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道路,提高单位土地的利用效率,从而破解土地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此,相关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必须合理预判本地区城市发展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用地规模,严格执行国家建设用地的标准。

3.3促进土地功能的混合化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要想优化土地的保护和利用,还必须科学统筹城乡空间的布局、交通网络以及产业的发展,不断促进土地功能的混合化,以实现布局的优化、产业的融合转型发展,进而促进本地区的节能减排降耗,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实际操作中,相关地方政府部门在进行城市建设规划时,应加强顶层设计,将居民的居住、工作以及生活休憩用地进行合理混合,同时引导人们绿色出行、绿色办公,最终实现节能减排降耗的目的,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浪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此外,还要做好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工作,实施耕地轮休制度,确保本地区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能够承担农业生产的任务,并确保本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对于非农田保护区的农田,应为其明确划定范围,防止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对这部分耕地的蚕食,从而有效提高本地区地表的生态“碳汇”功能,促进土地的保护和开发,促进地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4以土地利用制度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

在我国城乡建设快速发展的时期,中央提出现阶段我国土地管理主要任务为: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生态的方针,努力实现土地,特别是耕地的供求动态平衡。1)从制度上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提高土地承包权的稳定性,适当延长承包期,让农业生产者能安心长时间投入生产利用活动,不用担心因承包权的不稳定性、承包期届满后土地产权纠纷导致其对土地的资本投入无法实现收益。2)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发展的资金支持以保证农地利用的投入。目前,农村金融进行融资活动较为困难,仅有少部分地区的土地经营者能以其承包农地的经营权作为抵押向金融机构贷款,用于农地的开发、生产、经营,在发展过程中严重限制了乡村的自主性。3)深化“三块地”改革,盘活农村闲置土地,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集体经营建设性用地入市有利于激发农村内部经济活力,同时构建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土地市场;探索有偿使用制度,保证一户一宅,建立有偿自愿退出机制,以消除空心村,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将农村内部金融活动作为农村发展的动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地方政府要想实现土地保护和开发的优化,应该加强三条控制线的管控工作,严守不被投资建设项目突破,科学、适度地发展生态产业,促进土地生态“碳汇”功能的实现,为此,相关地方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保持土地开发强度的动态平衡,同时节约集约化利用土地,并促进土地功能的混合化,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土地生态“碳汇”的功能,实现土地保护和开发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地方经济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强.城市郊区“三调”土地利用现状的特征分析[J].测绘标准化,2020,36(03):58-61.

[2]李树枝,张丽君,郭瑞雪,李蕾,张迪,祝培甜,陈霈弦,戈晚晴.2019年我国国土利用与保护形势分析[J].国土资源情报,2020(09):28-35.

[3]马俊.我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耕地保护效果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13):33-35.

[4]周露洪,姚熠,刘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