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 , 安徽 淮南 232001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部署,是破解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发展困境的根本途径。笔者以帮扶乡村整治建设规划为立足点,以28个中心村的规划和整治方案设计、800多套乡村住宅户型设计、68个中心村平面规划设计以及10个村民活动广场设计的主要帮扶成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探索与实践为建设生态宜居型美丽乡村的土地利用区划途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帮扶乡村建设;土地利用区划;美丽乡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在《辞源》一书中,“乡村”被解释为主要从事农业、人口分布较城镇分散的地方。中国的农村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也造就了独具特色、风格鲜明的乡村建设特点。但是,目前农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人口锐减,必将带来农村生活、生产方式和居住环境的根本性重构。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当前我国农村发展至关重要。
1 聚焦乡村振兴中问题的成因分析
建设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是农民安居乐业的必然选择。其重大意义在于:第一,建设新农村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第二,建设新农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第三,建设新农村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第四,建设新农村是实现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这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前提。
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居住环境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农村垃圾问题突出,没有配套的处理办法。本团队立志为帮助解决乡村环境问题贡献己力,为农村提供一系列规划与建设服务,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1.1 临泉县综合治理总体情况分析
笔者针对黄岭镇、瓦店镇两个镇有重点的分析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建筑情况现状
村民住宅建筑主要分布在县道以北,沿路多为近几年建设的2-3层楼房,村庄靠近中心水塘处大部分为老旧单层民房,建筑质量低。
笔者分析了单体建筑优缺点:
1、建造上缺乏整体规划,没有统一建设标准,住宅浪费现象严重;
2、结构上不符合建造要求,存在安全隐患,房屋质量问题突出;
3、房屋建筑不符合绿色节能要求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道路交通现状
1、冯营中心村,规划区内现有两条主要道路,宽约5米,路面质量较好,均是连接各自然村的联系通道;
2、黄大庄中心村,村内仅有一条水泥路,道路硬化率低,且路较窄,村内主要以泥路为主,没有形成系统的交通网络。
1.2 临泉县综合治理总体情况总结
笔者发现调研的村庄中存在的较多问题,如:建筑占地面积较大、缺少配套的基础设施等问题。
经过前期调研、实地考察,结合自身专业素养以及相关专家讨论,做出了一系列现存乡村振兴规划的办法。团队切实考虑农村痛点,有针对性的解决现实问题。
2建设生态宜居型美丽乡村的土地利用区划途径
笔者主要选取临泉县乡村为试点,深入农村,了解临泉县13个中心村的村民需求,结合当地的地域条件,开展乡村整治建设规划设计、给排水工程设计改造、贫困村房屋可靠性检测加固、灾后道路桥梁检测等方面,设计出多套方案,编制区域建筑设计导则,以供农村建设工作参考。
2.1 临泉县美丽乡村建设综合治理分析
2.1.1 环境美化治理
将中心村垃圾集中处理,然后覆盖以绿地植被,或改造成宅基地,或者改造成居民公共休息处,或结合景观形成小型公园,还村子一个自然美丽的生活居住环境。
2.1.2 沟河渠塘治理
中心村沟河渠塘整治总体分为三部分进行:
1、打通中心处聚集的片状水系,使其贯通成片状,形成整体水系观光带;
2、清理河沟渠塘及内部垃圾,相对整治水体,设亲水平台、观光梯道等装置作为观光带;
3、集中梳理河道,将沟河渠塘连接起来,运动整个水系,带动整个中心村发展。
2.2 临泉县土地利用区划途径分析
笔者针对临泉县总体情况,设计规划了一种“一河两岸数组团环抱景观中心”的总体发展结构。
2.2.1 公建区划设计
公建结合村内住宅进行公建布置,以最大服务半径优化布置,尽可能服务村民。公建总用地面积达10000平方米。规划的公共服务设施要求与人口规模相对应,与住宅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时投入使用。
2.2.2 景观区划设计
中心村在绿地设置上,随着空间的变化,或局部设置林荫漫步道、或局部放大为小广场,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态环境和宜人的活动场所。同时规划上强调中心绿地和组团绿地结合布置,使之相互穿插。在村庄中部依托水系边空地设置中心绿地,结合绿地设置广场,为中心村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健身、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空间。
2.2.3 道路交通区划设计
为符合总体布局的阶段要求、满足场地性质的功能要求、满足场地使用的消防要求以及相关设计规范和设计标准,打造主要道路、次要道路与宅间小路道路体系,因地制宜,完善中心村的道路系统。
3建设生态宜居型美丽乡村的土地利用区划途径启示
乡村振兴的主体必须是农民,这样才能保证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坚持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在政府和外来资源的帮助下,让农民自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打造自己的美丽家园。
笔者通过对28个中心村的规划和整治方案设计、800多套乡村住宅户型设计、68个中心村平面规划设计以及10个村民活动广场设计、22000户农村房屋安全鉴定、500余户房屋加固工程方案设计,15个村的村民游园景观设计、沟渠整治和农业产业园规划、农家乐和儿童游乐园设计等进行总结分析,探索出建设生态宜居型美丽乡村的土地利用区划途径的一系列方法。
乡村建设环境整体改良之后,道路干净整洁,街巷花木成荫,河水清澈干净。后续可大力打造乡村改造品牌,重组乡村规划格局,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再结合当地政府所作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发展当地历史文化旅游或风景游览等。农民开办农家乐,既可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工作岗位,也可以获得许多额外的收益,大大提高了居民经济收入。
乡村振兴的核心,就是要多渠道、多路径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要构建可持续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周婕,丁杨. 精准扶贫政策下的美丽乡村空间规划策略探索——以恩施州白果乡扶贫规划为例[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8:11.
[2]姚毓春, 梁梦宇.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乡关系:历程,逻辑与展望[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1).
[3]张林. 欠开发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有益探索——对台江县开展农村“一户一技能”创建活动的调查报告[A].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改革开放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C].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8:7
作者简介:李沈烈青(2001.08),男,汉族,安徽合肥人,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在读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建筑设计、道路桥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