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 厚积薄发——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4
/ 2

循序渐进 厚积薄发——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钟秀容

四川省仁寿县文宫镇元通小学校

摘要:所谓问题意识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探索、思考和解决中,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从而获得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学生数学问题意识进行养成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突出和发挥以及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可见,问题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策略

一、积极进行课堂问题的科学设计

在促使学生问题意识得以培养的过程中,课堂问题的引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具有引导性课堂问题的科学设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对教师问题的大胆质疑、积极思考、勇于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实现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如教师应注重围绕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具有开放性课堂问题的设计。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征,向学生提出“怎么比较一个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大小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实践性的运用呢?”等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课堂问题,引导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实现自身思维的拓展,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二、积极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实施

随着新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明确设定和提出,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以往被动、封闭式的学习转变为自主、主动的学习。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中,教师就可以借助新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来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对数学知识的自主学习中发现与解决问题,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任务的布置,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进行数学问题的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促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课前预习不仅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也能够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利用课前预习环节,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这样就使学生在预习环节中做到积极思考,推动数学问题的有效提出,从而使学生在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中获得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教师还可以借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实施来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是一项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获得和养成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着力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展,引导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以此实现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实现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三、积极进行教学资源的丰富

小学阶段为了应付小升初的考试会为学生安排比较多的课程和作业,这就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时间大多是在课堂上,再加上教材包含的知识有限,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目的。针对此,数学教师应该想办法拓宽学生学习数学的渠道,如看数学名人的纪录片等,丰富数学教学资源。数学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质疑,而教师要帮助学生探究和解决疑惑,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得以培养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积极推进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模式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在促使学生问题意识得以培养的过程中,就应通过问题教学情境的优化进行学生思维的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问题的提出和思考。首先,通过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相符的生活化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促使学生对提出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与解决。例如,在“圆柱和圆锥”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实际生活中学生常见的具体事物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而学生也可以在生活经验的调动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教师还可以创设具有实践性的问题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例如,在“圆”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教学工具的亲手制作和采取进行圆图形制作的实践活动,并向学生提出圆的半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汽车的轮胎是圆形的呢?等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在动手实践中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思考,从而有助于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困惑提出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问题意识的培养。

五、发挥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意识

问题意识广义上指学生思维的问题性心理,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尽量对数学问题产生积极的心理意识。这需要老师不断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数学课堂上保持充沛的激情和热情,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始终保持热情去学习数学,探究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应该大胆尝试各种有趣的学习方法,首先教师可以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无拘无束,可以自由发挥,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尽情发挥主动作用,激起学生学习、研究数学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时、分、秒》知识点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不应该按照教材按部就班的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动手制作钟表,教师在讲台上带领大家转动时针和分针,然后观察分针转一圈时针转了多少,因此得出一小时等于六十分钟;老师也可以带领学生通过画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的形状,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质疑,提出疑问,教师拿出真实的大钟表进行演示,解决学生的疑问,然后让学生探究分针和秒针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着重为学生创设符合学生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的问题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中,获得问题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施辉煌.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对策浅谈[J].名师在线,2019(1):39-40.

[2]潘斓.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J].学周刊,2019(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