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 46010219940827****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城市快速建设的过程中,建设了大量的水泥道路和房屋建筑,不透水地面面积越来越大,破坏了原本的生态环境,大自然的水文循环受到阻碍。城市遇到暴雨天气时由于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参与水文循环,容易发生内涝灾害。基于城市排水的严峻形势,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的城市建设理念。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方法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建设理念在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与发展进程中被广泛应用,并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有效调节城市内涝的效果,减轻城市的排水负担,有效完善城市地表生态水系环境,还能够有效满足绿色生态城市的实际发展需求,对优化城市水资源整合协调与统筹再利用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进一步完善与服务民生,推动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柔软有弹性,遇水时有吸水、渗水、蓄水的特性,通过受力挤压又可以将海绵中的水释放出来。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就是希望建设的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具有调节的能力,在雨季时有吸收雨水、储蓄雨水的能力,在雨水不足时又能将之前的蓄水释放出来滋养城市,减少内涝和干旱的发生,使城市拥有大自然的水文循环能力,实现城市水文系统的自我调控。
2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分析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范围的不断壮大,绿色生态城区在我国已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广泛普及,对于绿色生态城区的科学性、系统性体系构建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作为现阶段新兴的城市化发展理念,是指在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让城市具备海绵一样的特性。比如,吸水、蓄水和排水等,能够最大限度的在城市环境发生变化时提升城市的适应能力与反应能力,将外界环境对自身的建设发展影响降到最低点,不断强化城市的弹性。这种新型的城市发展理念,不仅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带动城市的经济增长,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城市的绿色生态发展,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水平,发挥出城市绿地建设、道路规划和水循环建设等对雨水等自然生态的吸纳、蓄渗与缓释作用,在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方面彰显着尤为显著的效果。因此,现阶段城市面临的难题就是应该如何科学、高效的进行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的建设规划,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设计分析与研究力度,有效促进我国城市区域发展与建设规划水平。
3海绵城市规划思路与规划内容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主要内容包括:现状与问题分析、总体建设目标、海绵城市建设需求综合协调规划、道路竖向与超标雨水径流汇集系统规划、超标雨水径流排放与调蓄系统规划、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规划、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城市蓝线划定与管控要求、工程量与投资估算、近期建设规划、专项规划对相关规划调整的建议及规划实施保障等内容。
4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思路
4.1地面的透水性处理和排水管道的规划设计
海绵城市最重要的目的还是防止雨洪来临时,城市积水严重、大水漫灌、内涝灾害的发生,所以做好地面的透水性处理和排水管道的规划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上文所述,在城市规划建设时要依据当地的雨水量、地形地势等情况,做好排水管道规划,再建立配套的设施,使城市可以应对暴雨来临时的排水压力。对于地面透水性的处理,上文分析了两种技术:一种是生物滞留技术;另一种是透水铺装技术。规划海绵城市时,可以在城市低洼处规划一些生物滞留的区域进行填料,种植花草、树木等,通过生物滞留技术的处理,可以使这些区域在雨水来临时,暂存雨水,减小雨水径流量,可以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例如,城市的绿化园林、绿化景观等,通过生物滞留设施,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在地面道路上合理地采用透水性铺装技术,使雨水可以通过缝隙渗透到地下的泥土中,减少地面道路的积水。总之,在海面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要结合多种生态技术和配套设施,提高城市的自我调节能力。
4.2建立安全韧性的内涝防治体系
综合采用“渗、蓄、净、用、排”等工程技术措施,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提标改造、积水点改造和重要防涝设施建设来实现城市雨水排涝安全。源头消减。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太原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确定为不小于80%。已编制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海绵城市指标的地块,按照批准的成果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既有项目海绵化改造,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根据实际建设条件和具体设计方案由海绵主管部门组织研究、审查确定;其余新建地块分不同用地性质、不同区域暂执行通则式管理。过程控制。结合现状雨水系统分区以及城市规划的总体布置、竖向规划和受纳水体。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的需求,在发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标准以内的降雨时,城市道路路面不应有明显积水,即“小雨不积水”。
4.3科学合理的设计城市的规模与功能区
共建筑用地达到城市总用地面积的一半以上,以期实现对城区建设规划的整体性与科学规范性,推动绿色生态城区的现代化规划建设。与传统的常规化城市规划建设相比较,绿色生态城区的海绵城市用地规划更具规范性与科学性,重点表现在城市规划与绿地系统设计等方面,有效保证城市的各项功能发挥。通常情况下,再对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进行实施划分时,需要依据城市用地的主要功能对其展开规模式划分,主要包括的类型有城市居住区、公共建设区、弹性区、道路广场区、工业园区、市政区和绿地建设区等。在此环节中,不仅要将城市的区域划分与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有效融合,还需要注重对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比如,在绿地建设环节中,利用雨水资源能够有效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有效推动城区建设的快速发展,凸显城区建设规划格局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有效保证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整体设计质量,最大程度的强化绿色生态建设的实际应用价值。另外,在绿色生态城区的功能与规模划分中,应当确保公共建筑用地与城市居民用地的分离,并且保证城市居住用地和公共建筑用地达到城市总用地面积的一半以上,以期实现对城区建设规划的整体性与科学规范性,推动绿色生态城区的现代化规划建设。
结束语
在中国日益强大的今天,经济得到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国家和人民都开始重视城市的生态环境。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有利于绿色生态城市的建设,有利于减少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2015年,国家已经对海绵城市进行了试点工作,并且近几年也一直在执行。国家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现在国家考虑得更多,不但要建立经济发达的城市,更要建立一个使人们生活美好的绿色的、生态的城市。海绵城市的建设重在规划和设计,需要在规划设计时就将城市的功能区域进行划分,对排水管道等设施提前做好规划,地面道路做好透水性铺装处理,解决城市的用水和排水困难,在城市改造中更要注重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使城市具有弹性的水文调控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建兵.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21):10.
[2]赵斯卓.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19):54.
[3]周游.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低碳世界,2018(07):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