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对急诊胸痛患者心理情绪改善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2
/ 2


优化急诊护理对急诊胸痛患者心理情绪改善的效果 马德汶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 , 山东省 济南市 250000

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护理对急诊胸痛患者心理情绪改善效果。方法 重点分析了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于我院实施了急诊胸痛治疗的74例患者所有治疗资料,将所有研究中的患者随机分为了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7),对照组使用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使用优化急诊护理,对比两组当中患者的各项指标以及不良情绪评分。结果 对照组抢救时间、开始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长于观察组。护理后,对照组组别中患者SDS以及SAS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急诊胸痛患者期间,对其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措施可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效率,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诊护理;胸痛患者;心理情绪

引言

临床中接收的急诊患者中,占比较高的是胸痛这一症状类型,急诊胸痛患者的病因多种多样,如心血管病变、胸壁病变及支气管病变等,该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致死率高等特征,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抢救。对急诊胸痛患者的救治上,需要做好相关护理工作,为患者的救治提供极大的帮助。临床研究表明,优化急诊护理工作能够正确及快速地帮助医护人员对急诊胸痛病患进行诊断,且予以患者提供及时的对症治疗,如此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以及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同时也让抢救流程做到紧密衔接,尽可能缩短分诊与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及改善负性情绪。本次研究中,探讨了对急诊胸痛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的抢救效果以及对患者心理情绪的改善价值,目的是显著提高临床对急诊胸痛患者的救治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重点分析了74例患者所有治疗资料,将所有研究中的患者随机分为了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7)。对照组当中有20例男性患者和17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范围23岁至76岁,平均年龄为(48.61±7.63)岁。观察组当中有19例男性患者和18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范围25岁至72岁,平均年龄为(47.85±6.5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1)分诊:根据患者主诉进行简单分诊,安置于抢救室,开通绿色通道,迅速通知值班医师;指导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2)抢救: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药。及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心肌酶、凝血功能等检查。需进行手术的患者,准备手术器械药品,常规备皮,进行药敏试验。护送患者至手术室,常规行心电监护,给予吸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配合完成抢救。

观察组使用优化急诊护理措施,护理流程为:(1)由院前120急救单位与院内急诊科、心内科、介入中心等科室,组建胸痛中心,形成救治胸痛患者的绿色通道。制定好相关的诊治流程,准备好各种救治的药品和设备,贴好各种引导标识,抢救室内配备胸痛专用床位。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胸痛中心工作流程及相关专业知识培训,采取模拟训练方式对医护人员实践能力进行提升,并请胸痛中心的专家对医护人员现场考核。此外,按胸痛中心要求,在科室内制定胸痛患者处置的护理工作流程以及管理制度。(2)院前急救:120急救车通过信息化网络平台,与急诊科医护人员取得联系,沟通患者病情。必要时绕行急诊科,直入导管室。(3)分诊台接诊:分诊台护士接诊胸痛患者,立即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并安排患者做18导联心电图,心电图由急诊抢救室二线医生阅读,确定高危胸痛的患者,分诊护士立刻送患者进入抢救室。确诊低危胸痛的患者,启动胸痛急诊绿色通道。给与患者优先挂号、优先就诊。患者持分诊护士给的标有“绿色通道专用”的塑料盒,在专区抽血化验,不用到注射室排队抽血。化验室、药房等各部门,见到持胸痛绿色专用盒的家属,均给与优先处置。(4)抢救室护理:抢救室护士,接诊胸痛患者,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急救,给与患者吸氧、监护、建立静脉通路、取血、给与口服药等措施,在10分钟内完成初步治疗。确定实施急诊PCI手术时,护士及时做术前准备,如备皮等,并告知患者手术注意事项等,安抚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并配合心内科医生,陪同患者进入导管室进行手术,转运途中,备好除颤仪等抢救设备。在抢救室药物溶栓的患者,护士立即使用抢救室冰箱内的溶栓备用药品,遵医嘱用药,家属后补办交费取药手续,以缩短用药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治疗效果、用药反应,及时向医生汇报。遵医嘱在规定时间节点,做心电图及取血复查心肌标记物。(5)护士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记录胸痛的程度及变化,做好护理记录。(6)按护理级别做好基础护理及患者饮食宣教。(7)急性期过后,病情平稳时,指导患者适当运动。

1.3观察指标

在护理期间收集并分析两组胸痛患者的抢救效果、急诊护理情况、不良事件出现概率、负面情绪水平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数据。急诊护理情况包括:抢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包括:休克、心律失常、中风、心力衰竭。负面情绪通过医院焦虑抑郁量表采集数据,量表包括抑郁分量表和焦虑分量表,每个量表共计7项,分数为0~21分。患者评分越高则负面情绪越严重,患者评分>8分则表示出现抑郁、焦虑情况,患者抢救无效则默认评分21分。患者满意度通过本院自制量表采集数据,患者评分(0~100分)将整理为3个标准等级。十分满意:90~100分;基本满意:60~89分;不满意:<60分;患者抢救无效则默认评分为0分。患者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获得的数据资料实施统计分析,处理软件为SPSS23.0。计量资料用正负标准差代替,经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号代替,经x2检验。当P<0.05时,说明两组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中患者各项指标对比

对照组抢救时间、开始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中患者不良情绪对比

护理前,两个组别中患者SDS以及SAS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组别中患者SDS以及SAS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无统计学。

3讨论

急诊胸痛的抢救治疗关键在于及时的诊断和准确快速的治疗,这对减少疾病对患者的损伤、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了提升抢救治疗的效果,需要对患者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传统的抢救护理有着分诊不到位、护理流程不清晰等缺点,导致护理质量受到影响。本次研究对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经过研究得出,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护理效果良好,此种护理方式能够明确不同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责任,使护理人员掌握相应职位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效提升了护理的质量;在护理开展的过程中,会快速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预检分诊、快速地完成各项检查,并及时地送至抢救室进行抢救治疗,这有效保证了抢救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并且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会注重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和护理,有效减轻了患者的负面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抢救治疗和护理,提升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杨艳青,谭春兴,李共甜.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8,39(8):949-950.

[2]王玉荣,钱霞芳,陈元东,等.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CD].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7):96,112.

[3]张玉英.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评价[J].养生保健指南,2019,7(2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