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如何化解中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9
/ 1

中医针灸 ,如何化解中风 ?

郑梁

珙县巡场郑梁中西医结合诊所 四川 珙县 644500

617bb1b9baffd_html_2c728edfb6123f42.jpg

针药并用殊途同归

中风病,为针灸临床常见病之一,随着我国人口逐渐步入老龄化。中风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中风病特别是其恢复期及后遗症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中风病的急性期,应强调中西医结合。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为首要。不得有丝毫松懈或门弟之见。而在恢复期以后,中医、针灸的优势就比较明显,有助于患者瘫痪的恢复,应将其治疗放在优先的地位;此时的治疗上,还应特别注重针灸与中药的配合应用。它们虽有外治法与内治的不同点,但对于病症的治疗,针药同源,治疗的方向与大法,均是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选穴用药以调气血、通经络、扶正祛邪,治愈病患,同功并举、殊途同归、相得益彰。在临床上中风患者进入恢复期以后,其经过急性期的损耗原本虚损的阴阳气血就更加衰惫,而针灸治疗的作用在于通过经络的作用调整阴阳平衡,如患者自身气血偏衰,经络失养,功能偏弱,机体抗病力、恢复力均差,则针灸调整阴阳平衡。调动机体抗病力、恢复力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此时,就应以中药调补气血,扶正益气,以治本为主。兼顾治标;而用针灸通经活络,调整阴阳之偏盛偏衰,治标为主,兼颞扶正。二者相辅相承,其治疗效果必优于各疗法的单独应用,这是无可争辩的。临床所遇中风后遗症的患者,要在辩证的基础上.或用补阳还五汤加减,以补益气血,疏通经络。或以温胆汤加减。健脾利湿化痰通络等;而针灸多选阳明及少阳经穴为主,以取其多气多血及气血方盛之经穴,助气血运行,使营卫气血旺盛,经脉气血通畅,筋肉得养。机体功能得以恢复。如此方法种种,结合应用,多收良效。足以说明针药结合应用的重要性与优势。

风病人肾论治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为命火之所寄,且主骨生髓。而脑为髓海,肾虚而精亏,髓失所养,髓海不充,为中风发病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外,肾为水脏,阴常不足,失于制阳,使阳气偏盛,引动内风,风阳上扰清窍而引发中风病。故针灸治疗是要掌握其本质,切记肾元实证,常为不足。针灸中药治疗时,要培其不足。阴虚者只针不灸,施以补法;如见肾阳亏虚症,则可加入灸法,关元、气海、诸穴位于下焦,为元气所聚之处,遥常用其振奋元气,扶助肾气。可针而灸之以温补肾阳。而肾阴亏虚,多致肝阳偏亢,此乃水不函木,损及肝阴所致,如此时治以平肝潜阳,时不能制其偏亢之阳,故又当用补法以益阴,用补肾泻肝之法,使其阴阳平衡。具体应用不外乎取其二经之原,肾经之原位于太溪,肝经之原位于太冲。补太溪而泻太冲,以补水泻水滋肾水涵肝木。但若肝阳过旺,化火生风,则要以行间替代太冲,清泻肝火,行间为肝经之荥穴,属火为木经之火穴,泻之以平肝火。如若肾虚较甚,可加肾俞,强滋补充精气足,髓海不空脑有所养,神清智明,中风诸症则易于治疗。这就是治中风为什么要从肾治疗的原因。

风病与康复锻炼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患者多注重于病后的治疗,而对于自身锻炼,往往重视不够。中风患者更是如此,一但患病,过于依赖药物,肢体康复训练不足,有些家属往往怕怠慢患者,服侍过于周到,亦不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临床发现有些家中经济条件好,子女又十分孝顺的患者,往往因过于依赖家中亲人,恢复的不十分理想。针对以上情况,在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之时,多强调患者加强肢体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提出三分治疗、七分锻炼。耐心说明针灸治疗要在患者积极锻炼的配合下,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并嘱咐患者家属,要配合作好患者肢体的被动锻炼,如按摩、活动肢体关节等。另一方面,要求肢体功能有部分恢复的患者,要多做肢体自主性的锻炼,能自己做的事,均要坚持不断去做并做好它。如起床、平卧、起立、抬腿、持物、系衣扣等,不要过于依赖他人,如此,才能配合各种治疗,尽快达到生活自理的程度。

结束语:中风是当今时代发病机率相对较高的疾病之一,为了降低中风后遗症的机率,就要在发病初期对其进行治疗,将疾病带来的危害将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