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永定区医院骨科 福建 龙岩 364100
【摘要】目的:探究四肢骨折后急性疼痛肿胀应用补肾接骨汤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疼痛的改善效果。方法:遴选2020年2月—2021年2月80例四肢骨折后急性疼痛肿胀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对照组(均n=40),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合用补肾接骨汤。评价指标:临床总疗效、疼痛评分(VAS评分)、肿胀程度。结果:相较对照组结果,观察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观察组治疗3d、5d、7dVAS评分显著低,肢体肿胀程度更轻(P<0.05)。结论:改善四肢骨折后急性疼痛患者,实施应用补肾接骨汤加减治疗,不仅对患肢疼痛肿胀的改善具有显著效果,同时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实现提高患者预后的目标。
【关键词】补肾接骨汤;四肢骨折;急性疼痛肿胀;疼痛评分
四肢创伤骨折作为高发性、常见骨折的一种,由粉碎性骨折、开放性骨折等类型,损伤程度不同治疗方法存在一定差异性。骨折引起机体生理生化变化,加快蛋白质分解导致机体处于一定负氧状态,引起机体急性疼痛、肿胀等现象,导致骨折愈合缓慢,如未能及时开展治疗,病情延误易引发功能性障碍,患者生活生活质量严重下降。通过有效手法复位后可以修复及矫正骨折情况,但伴随的肢体疼痛肿胀情况,将影响骨折愈合,导致患者预后不良。从中医学角度讲,骨折术后急性疼痛肿胀可从行气活血、止痛化瘀等方面入手,有效解除肢体肿胀,缓解疼痛,以加快骨折愈合速度[1]。本次研究取80例四肢骨折后急性疼痛肿胀患者,着重分析补肾接骨汤的临床应用价值,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遴选2020年2月—2021年2月80例四肢骨折后急性疼痛肿胀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对照组(均n=40)。对照组:男女分别占23例、17例;年龄线低至19岁,高至64岁,均龄(37.56±4.33)岁。观察组:男女分别占25例、15例;年龄线低至21岁,高至56岁,均龄(38.69±4.52)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纳入患者均符合畸形、骨擦感、异常活动等特征,并存在急性疼痛肿胀等伴随症状;②均为闭合性骨折;③通过X线等影像学技术得到证实;④患者及家属充分知情研究内容及风险性,高度配合性;⑤此研究内容已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剔除标准:①严重神经、血管损伤;②重要器官不健全或严重损伤;③妊娠、哺乳女性生理阶段;④对本次研究药物有禁忌者;⑤存在认知缺陷、精神障碍。
1.2方法
两组患者根据实际病情接受常规手术或手术复位治疗手段,利用X线手法复位骨折,确定复位满意后应用夹板或石膏进行固定,患肢固定后制定康复锻炼计划。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手段,应用接骨七厘片,口服用药,每日5片,每日用药5次,持续给药1个月。
观察组:联用补肾接骨汤,方剂组成:骨碎补13g、补骨脂13g、丹参8g、黄芪28g、自然铜8g。随症加减,针对肢体肿胀者添加火麻仁8g、红花8g,对于明显疼痛者则加入郁金10g。以上药物用水煎煮后取汁,分两次早期饮用,每次200ml。持续给药1个月。
1.3观察指标
临床总疗效:①无疼痛及肿胀感,骨折完全愈合,活动正常判定为显效;②急性症状肿胀症状显著好转,骨折基本愈合判定为有效;急性疼痛肿胀症状无任何好转,骨折未愈合判定为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病例数×100%。
疼痛程度:采取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分值介于0-10分,分值高表示疼痛感重。
肢体肿胀:测量患肢周径、健康肢体周径,利用患肢和健肢肿胀差与健肢的周围直径比率评估患肢肿胀程度[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分析软件,VAS评分、肢体肿胀程度作为连续性变量资料,为 ±s形式,实施t检验;临床总疗效为定性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或P<0.01,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用药总疗效较对照组明显高(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 n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有效率(%) |
对照组 | 40 | 17 | 15 | 8 | 32(80.00) |
观察组 | 40 | 21 | 17 | 2 | 38(95.00) |
x2值 | - | - | 4.114 | ||
P值 | - | - | 0.042 |
2.2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治疗3d、5d、7d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低(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对比( ,分)
组别 | n | 治疗3d | 治疗5d | 治疗7d |
对照组 | 40 | 7.96±0.75 | 6.64±0.53 | 5.59±0.43 |
观察组 | 40 | 7.26±0.72 | 5.54±0.38 | 4.34±0.29 |
t | - | 4.258 | 10.667 | 15.242 |
P | - | <0.001 | <0.001 | <0.001 |
2.3两组肢体肿胀程度比较
观察组3d、5d、7d肢体肿胀程度较对照组更轻(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肢体肿胀程度比较( ,%)
组别 | n | 治疗3d | 治疗5d | 治疗7d |
对照组 | 40 | 37.75±5.14 | 36.39±3.56 | 32.24±2.56 |
观察组 | 40 | 34.27±4.12 | 31.57±2.84 | 27.59±2.24 |
t | - | 3.341 | 6.693 | 8.645 |
P | - | 0.001 | <0.001 | <0.001 |
3讨论
发生四肢骨折后,机体微循环紊乱,导致骨折断端严重缺血,干扰骨折愈合,同时骨折后存在剧烈疼痛症状,引起肌肉反射性痉挛,从而阻碍肢体静脉回流,进而造成血管壁扩张,血管通透性提高,组织间隙严重水肿,出现四肢骨折后急性疼痛肿胀情况。
研究发现,利用中医药手段对四肢骨折后急性疼痛肿胀治疗,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机体缺氧缺血情况,促进代谢产物排出,以加快炎症消退、坏死物质全面吸收,同时可在骨折端钙磷离子聚合,形成软骨素,钙化骨折,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环境,且有效改善肢体肿胀,缓解间充质细胞分化[3]。从中医学角度讲,在发生四肢骨折后会损伤机体气血,引起血脉离经随行,恶血凝滞,形成淤血,致使机体气血运行障碍,血液循环受阻,出现疼痛症状,因此临床治疗可从活血化瘀、行气活血等方面入手[4]。本次研究结果:相较对照组结果,观察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治疗3d、5d、7dVAS评分显著低,肢体肿胀程度更轻(P<0.05)。分析如下:应用补肾接骨汤,方剂中黄芪具有益气固表、行滞通痹的功效;骨碎补具有续伤止痛的作用,可以促进糖类及蛋白质代谢,以加快新骨生成;自然铜具有生肌消肿、接骨续筋的作用,其中还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及钙盐,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及酶代谢,以加快骨折愈合;丹参具有活血续断的功效,可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小板表明活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实现抗血栓、调节微循环的作用,有效缓解患者血瘀情况[5]。
综上,四肢骨折患者应用补肾接骨汤,可显著缓解患者肢体疼痛肿胀,加快骨折愈合速度,促进患者预后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学恒. 补肾接骨汤方对患者四肢骨折后的疗效及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J]. 抗感染药学,2018,15(6):1027-1029.
[2] 胡胜云. 补肾接骨汤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世界临床医学,2019,13(4):196.
[3] 杨翰,杨家福. 补肾接骨汤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肿胀效果及其对骨折愈合的改善作用探讨[J]. 心理医生,2018,24(20):72-73.
[4] 全文学. 补肾接骨汤对四肢骨折后疼痛肿胀症状及骨折愈合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6):47-48.
[5] 尹鹏. 补肾活血接骨汤辅治四肢骨折后急性疼痛肿胀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1):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