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 心内科 266555
目的:探讨冠心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以供临床参照。方法 :于本院2020年5月~2021年4月随机原则选择68例冠心病患者,查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随机分组之后,实验组34例患者,护理实施心理护理及常规药物护理,对照组34例患者,护理期间实施常规药物护理,并实施基础护理。将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护理效果、康复效果、心肺功能、生活质量得分。结果:对比对照组,护理效果、康复效果、心肺功能、生活质量得分均明显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心病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绞痛,可促使患者复发率明显下降,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 : 心理护理;冠心病,康复;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临床上常见,患者病情复杂,护理难度较大,发病后,可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会大大下降,因此,临床对如何护理本病患者进行了探讨及分析。临床多发冠心病,发病因素包括生理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等,因此,除了给予冠心病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还需要从心理方面为患者提供对症护理。本组选择68例冠心病患者,分析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遵循随机原则选择68例冠心病患者,知情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后入组,选取时间2020年5月~2021年4月,对所有选取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及分析,分组办法是随机数字表法,实验组34例,分别是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范围是47~88岁,平均年龄69.01±1.12岁,对照组34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范围是48~87岁,平均年龄69.51±1.52岁。将两组患者以上资料进行对比,P>0.05。
入组标准:确诊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完整;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类疾病;合并严重冠心病并发症;认知功能不健全,及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34例患者,护理期间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如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连续用药21 d。
实验组34例患者,护理期间实施心理护理及常规药物护理。(1)首诊时,全面评估患者实际情况,例如不良情绪、心理状态、家庭背景、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疾病认知、文化学历等,积极与患者沟通,聆听患者主诉,构建良好医患关系;(2)由于患者不了解疾病相关常识,容易发生不良情绪,加上患者年龄较大,认知能力不高,获取健康知识途径不多,护士应根据患者认知水平,为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健康自我管理的了解,向患者阐述护理目的以及方法等,将患者护理疾病信心相应提高;(3)利用网络办法,向患者及其家属发送神经护理调节音频,每天患者可以开展放松训练,每次持续45 min;(4)日常生活中,引导患者将心态放松,每天进行1次深呼吸,每次维持20 min,指导患者对涌泉穴进行正确按摩,待患者回家后,每天按摩1次,时间可以选择睡前,每次持续20 min,将患者随访工作做好,利用家庭随访以及电话随访办法,了解患者情绪以及行为,重点干预患者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护理后,症状完全消失,心电图正常,心功能正常,判定显效;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心功能均好转,判定有效;不符合以上条件,判定无效。
2、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x2检验,检验标准α=0.05。护理效果对比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临床研究证实,给予冠心病患者实施药物治疗配合康复及功能恢复,效果均较为理想,为了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效果,还需要实施心理护理,目的是促使患者并发症明显减少,疾病复发率下降。总结分析冠心病发病与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发现冠心病高危心理因素是易激动、易怒、好斗、好胜等,对于患者来说,长期精神紧张以及压抑,会导致患者神经活动失衡,患者体内儿茶酚胺分泌量会明显增加,会激活患者血液中血小板,患者血管中凝促物质参与反应,可导致患者发生血小板聚集,增加患者血液黏稠度,最终导致患者发生心脏病。
为了将冠心病患者病情改善,对患者疾病进一步发展进行有效控制,应给予患者实施基础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可促使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利用心理护理,可将患者不良情绪发生有效避免,可促使患者交感神经活性明显下降,结果提示,应用心理护理,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临床认可。
参考文献
[1]索晓菲.王亚红,王居新等软坚通脉汤护理冠心病PCI术后I期心脏康复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陕西中医,2020 ,41(1):29-31.
[2]张建忠.经不同血管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护理对病人心理状况及康复的影响[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