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社会福利中心 453000
【摘要】目的 探究在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运动中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的价值。方法 于我院接诊的痉挛型脑瘫儿童中随机抽选24例为调查对象,遵循接诊日期先后划入两组,即核心组(n=12)与常规组(n=12)。常规组执行基础康复运动,核心组采纳核心稳定性训练。记录两组儿童训练后的PDMS FM、WeeFIM评分。结果 较之于常规组,核心组训练后的抓握程度、视觉运动功能评分明显更高(P<0.05);且WeeFIM分值也明显更大(P<0.05)。结论 为痉挛型脑瘫儿童采用核心稳定性康复训练,推动了患儿运动功能的康复。提高儿童的日常活动能力,临床运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核心稳定性训练;康复运动;痉挛型脑瘫儿童
临床上,脑瘫是一种常见神经运动残疾性疾病,诱发因素包括:婴儿大脑发育不成熟、先天性发育缺陷等。有报道显示[1],脑瘫儿童中,痉挛型脑瘫儿童的占比约为60%-70%。近年来,康复训练越发受到临床重视。为脑瘫患儿开展针对性、有效性的康复运动,对改善其运动、视觉功能有重要帮助。核心稳定性训练,有利于控制人体骨盆、躯干之间肌肉的运动姿势与稳定[2]。此外,其对四肢的发力、力量传导等均具有协调作用,强化运动功能。本文旨在探究在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运动中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我院接诊的痉挛型脑瘫儿童中随机抽选80例为调查对象,遵循接诊日期先后划入两组,即核心组(n=12)与常规组(n=12)。常规组中,男8例、女4例。粗大运动功能等级,Ⅰ、Ⅱ级:16、24例。年龄:15-46个月,均值(28.30±3.18)个月。核心组中,男6例、女6例。粗大运动功能等级,Ⅰ、Ⅱ级:17、23例。年龄:14-48个月,均值(27.92±3.20)个月。对比两组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资料,数值比较无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执行基础康复运动,方法:神经发育疗法,核心为:Bobath法,每次40min。推拿:每次20min;作业疗法:每次30min。每周5次,疗程:12周。核心组采纳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1)翻身训练:引导儿童开展主动、被动相结合的翻身训练,训练期间可借助器械。训练患儿的肩部、骨盆控制能力。2)腹部按压训练:开展对患儿的腹部按压训练,再联合体位转换训练,强化儿童的座位平衡能力。康复师借助滚筒,引导儿童进行爬位训练,也可训练下肢。3)站位训练:引导儿童取站位姿势,开展骨盆控制协调训练。在结合儿童的实际情况,完成弯腰拾物训练,最后进行行走训练,强化肢体协调能力。每周5次,疗程:12周。
1.3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儿童训练后的PDMS FM(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WeeFIM(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PDMS FM评分的内容:抓握、视觉运动。分值越大,抓握程度、视觉运动功能越佳。WeeFIM分值越大,运动功能改善情况越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对比、分析数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结果对比差异明显。
2.结果
2.1两组儿童训练后的PDMS FM、WeeFIM评分
较之于常规组,核心组训练后的抓握程度、视觉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更高(P<0.05);且WeeFIM分值也明显更大(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训练后的PDMS FM、WeeFIM评分(x±s)
组别 | 例数 | 抓握 | 视觉运动 | WeeFIM |
核心组 | 12 | 47.18±6.30 | 93.50±12.65 | 59.53±8.70 |
常规组 | 12 | 43.89±6.23 | 84.11±13.06 | 53.36±10.02 |
t | | 2.560 | 2.715 | 2.614 |
P |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脑瘫儿童中,痉挛型脑瘫是一种常见类型。在以往的康复训练中,主要关注点为:缓解肢体肌张力、纠正异常运动模式、姿势等。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儿童的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降低了治疗效果
[3]。核心稳定性训练,是一种新型、有效的训练方法,目的在于强化核心肌力、肌群的稳定性。有报道指出,在不稳定情况下,人体经过核心稳定性训练后,可以提高各个肌群之间的协调性、控制力[4]。人的核心控制,是四肢发力的基础,对机体起到稳定作用。为脑瘫患儿开展核心稳定性训练,引导其更好的完成上肢动作,提升手的精细动作能力。
本次研究显示,较之于常规组,核心组训练后的抓握程度、视觉运动功能评分均要明显更高(P<0.05);且WeeFIM分值也明显更大(P<0.05)。数值指出,核心稳定性训练强调以主动训练为主,更利于强化儿童的核心肌群肌力。再辅以被动训练,改善患儿上肢运动的稳定性。在训练过程中,为患儿提供不稳定的支持面,让核心肌群更有效的参与协调、平衡调节反应[5]。在不稳定情况下,刺激机体运动感觉器官,充分强化患儿的运动功能。提升伸手、抓握等动作的连贯性,推动疾病康复。
综上所述,在痉挛型脑瘫儿童的康复运动中,适宜采纳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改善患儿的康复效果有较大帮助。推动了患儿运动功能的康复,也提高了儿童的日常活动能力。改善预后效果,临床运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吴德萍, 段军, 崔珍珍,等.基于悬吊运动系统的骨盆稳定性训练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0,10(05):533-538.
[2]王疆娜,杨敬暖,毛敏,等. 平衡训练干预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立位平衡控制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2020, 35(2):87-90.
[3]何璐娜,高晶,王丽娜,等. MOTOmed虚拟情景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20,17(15):118-121.
[4]白艳,王秀霞,陈海英.经颅磁刺激联合核心肌力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02):177-182.
[5]颜丽娜,廖益萍,邱慧琴.康复训练结合家庭康复指导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22):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