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7
/ 2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

王 林

身份证号码: 61272319940820 ****

摘 要:我国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建设中主要包括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要进一步完善这些内容,就必须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时调整课程设置,适应社会需求与就业导向。

关键词: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建设

金融危机对我国能源行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调整机遇。尤其是新能源产业,将有可能在这次危机中得到快速发展,这是新能源发展的大好机遇,同时给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本专业提出了巨大的人才需求。在这样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下,讨论如何使本专业得到又快又好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新能源领域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目前本专业建设的主要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农业建筑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的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培养目标

科学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要从宏观上有效地引导不同学校的办学方向,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实现各专业的科学定位。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这个专业名字涵盖的面广,涉及到的领域多,在培养目标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各地、各校、学生个体、社会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培养目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尤其是近年来,新能源产业逐渐成为一个新型的朝阳产业,并一直呈强劲的发展势头。为了促进我国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从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特点和学科特色出发,合理配置学校的教学资源,促进能源学科与农业学科的交叉,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从各个院校的优势出发,并加强基础学科与应用技术的结合,从而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人才。

培养目标包含着对人才培养规格、培养方向多样性的要求,体现了高等教育改革、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对于我们科学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的目的首先是依据学生认知的顺序以及课程内容的发展顺序,便于为学习领会和掌握,同时考虑学生的职业发展,便于学生成才进行必要的调整。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对后者的重视更加务实。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一方面是为将来进一步的深造,进行更加深入的学术研究做准备,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从事本专业的实践工作。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涉及学科知识门类较多,因此,根据培养目标和计划优化设置合理的课程安排,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工程技术开发设计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生物环境工程与能源工程是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包括基础的生物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的知识;为了掌握农业工程设施的设计、开发,需要学习农业生产性建筑、设施农业与农业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的基础知识;现代建筑和设施的设计离不开计算机,所以还需掌握农业能源与环境工程CAD的设计方法,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和各种环境调控,新能源设备的开发、选型、配套、安装调试和运行管理技术,只有系统地学习这些知识,才能将这个学科各个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应用于实际。

()实践教学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程科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两个重要支柱。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学生行知脱节,导致高校人才培养脱离社会需求。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市场对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出的现实要求,以及学生创新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状况,本科院校在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实践中必须注重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契合点,构建与理论教学协调一致、有机结合的创新性、开放性、设计性、综合性实践教学模式,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的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的实践训练,应该具有本专业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论证、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等基本能力。

二、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的建设

()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在培养过程中所采取的某种能够稳定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框架和运行组织方式。因此,定位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教学研究型农科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那么,该如何定位这个目标?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第一,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主要特征;第二,农科院校的特色;第三,国内外人才培养的主要趋势。

()及时调整课程设置

从目前可再生能源的资源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看,今后发展较快的可再生能源除水能外,主要是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生物质能利用方式包括发电、制气、供热和生产液体燃料,将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可再生能源技术。风力发电技术已基本成熟,经济性已接近常规能源,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将会保持较快发展。太阳能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光伏发电和热利用,近期光伏发电的主要市场是发达国家的并网发电和发展中国家偏远地区的独立供电。太阳能热利用的发展方向是太阳能一体化建筑,并以常规能源为补充手段,实现全天候供热,提高太阳能供热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太阳能供暖和制冷的方向发展。

在课程设置上,确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主干课程的结构与内容,做到专业口径要宽,专业方向设置要灵活,确保各学校的专业建设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优势互补,具有自己的特色,又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同时,要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使教材密切联系实际,内容要精,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适应社会需求和就业导向

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强化学科专业的应用性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就业层次和发展潜力为目标,坚持专业建设与学生明确的就业导向相结合,根据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规格来设计并确定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以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组合课程,为学生搭建宽厚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训练相统一的教育平台。

在专业规范制定上,实现统一性与多样性要求,充分体现指导原则和贯彻因材施教的精神,主要实现以下两方面的突破和进展:

一是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专业规范在制定上,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方针,切实从学生和社会需要出发,加大实践教学比例。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要大力加强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实验教学、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各类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二是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规范要加大素质教育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知荣辱、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圣勇,余泳昌,张全国,等.面向21世纪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9(4):60-64.

[2]孔 羽.对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94-95.

[3]戚业国.对本科教育思想、模式、方法的再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9(2):47-49.

[4]刘圣勇,张全国,张百良,等.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0(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