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导管室护理人员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7
/ 2

介入导管室护理人员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许雅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导管室


摘要:介入导管室在医院诊疗、急救、检测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各种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存在,给导管室工作增添了一定负担。本文将对其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探讨分析,并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辅助服务工作。

关键词:介入导管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对策

  1. 引言

介入导管室是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心脏介入检查或其他器官诊疗、抢救等工作的场所,其特点在于工作范围广泛,人员流动性大,且患者病情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所以,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任何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十分严重的问题,有效提升介入导管室的工作安全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介入导管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探讨,并分析对应策略,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1. 介入导管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

    1. 护理人员数量不足

介入导管室的主要工作包括检测、诊疗、急救等,患者数量及疾病种类的繁多导致了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的大大增加,再加上日常急救工作通常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导管室人员不足等因素,都导致了现有护理人员需要长期处于一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人员疲劳,且精神上容易出现不良情绪等,给安全操作留下隐患,可能会导致操作失误或工作疏忽等情况的发生,造成安全事故。介入导管室在医院中的主要作用就是介入检查、诊疗等工作,在介入导管室工作的护理人员不仅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且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在长期超负荷工作的状态下,护理人员的很容易疲乏,无法保持工作热情,甚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从而降低护理质量。另外,由于身心俱疲,护理人员无法在工作中集中注意力,严重时,可能导致一系列的不安全事件产生。

    1. 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有一部分导管室护理人员在接诊行为过程中与患者沟通时,存在语言行为不当或态度问题,这类行为会致使患者及其家属对临床诊疗行为产生疑虑或不信任感,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医患矛盾引发医患纠纷,给日常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就大多数护理人员来看,均不具备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具体的护理工作当中,经常会出现操作不规范,与患者沟通时态度较差等情况,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产生抵触,甚至引发医患纠纷。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医患纠纷事件的产生,都是由于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不良导致。

    1. 导管室护理工作无完整记录

一般来说,护理工作在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记录整理,并总结归档。但由于导管室许多工作为突发性行为,临床医生在检查、诊疗及急救过程中常常会情况紧急而采取口述医嘱的形式完成护理工作,在治疗结束后会存在护理人员未及时补充护理记录,护理工作为进行记录,缺乏完整性。

    1. 缺乏完整的护理理念

手术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应激原,很容易就会导致患者产生较为强烈的生理与心理的应激反应,从而引起护理的不安全结果。而护理人员通常只是机械的完成配合检查及治疗任务,缺乏对患者疾病治疗、护理及心理状态的了解和关心,忽视了对患者的整体护理,易导致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1. 缺乏与患者之间的良性沟通

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大约有80%的护理纠纷投诉的引起原因主要是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不畅,这在介入导管室也不例外。若导管室护理人员缺乏与患者之间的良心沟通,则就容易导致护患纠纷的产生,给护理工作增加不安全风险。

  1. 介入导管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对策研究

    1. 合理安排人员

减轻护理人员的超负荷工作状态可对医院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调整,根据护理人员工作经验、工作时间以及实际情况等对其进行科室合理安放,有效缓解导管室医护人员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此外,还可采用规范合理科学的排班制度,来确保导管室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能够合理有效开展。

    1. 定期组织学习,加强专业培训

除了要提升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同时也要不断提升其思想意识,进而提高抗风险能力等。培训可以讲座的方式进行,也可通过对外交流学习的方式完成,不断的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加以提升,加强新业务、新知识的学习,了解目前护理工作的动态。加强沟通能力的培训,使其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从而降低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其服务意识,使其能够在具体的工作环节中,以患者为工作核心,将患者视为自己的亲人,尽心尽力的为患者服务,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定期组织介入导管室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有效增强医护人员法律观念,提高导管室人员法律意识,在危险面前沉着冷静,提升导管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

对介入导管室护理人员定期举办各种讲座或组织培训学习,其目的在于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工作技能,减少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疏忽或纰漏。此外,还应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对本专业前沿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增强护理人员之间的知识沟通,增强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并及时更新业务知识与技能。

    1. 完善护理工作记录

在介入导管室,护理人员完成急救或日常诊疗及检测工作后,需在6h内对记录进行补充完整并做好情况说明,同时做好备案工作。这是因为护理人员在急救、诊疗工作中通常会进行详细的观察和了解,其所做的具体描述在法律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可在发生医患纠纷时提供有利的证据。

    1. 在工作过程中为患者提供科学、舒适的护理服务

在介入手术开始前与患者进行良性沟通,了解患者的相关病情及心理状况,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强情绪,对患者存在的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进行及时疏导,保证患者以平稳心态接受手术。其次,在介入手术后与患者及时交流,告知患者手术是否顺利及术后恢复注意事项,及时与临床医师及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工作交接,详细提供患者的相关信息,保证护理工作的连贯性。

介入导管室应配齐抢救工作所需的器材和药品,并保证其时刻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从而确保一旦发生抢救工作时,所有工作都能够有条不紊、顺利进行。患者的信任是顺利开展护理工作的基本前提,而护理人员要想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首先要具备专业的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责任心。

    1. 增强护理人员与病患的沟通交流

护理人员应及时询问患者的身体症状,了解患者身体情况及病情症状,以便对患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少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降低安全风险因素。

  1. 讨论

在医疗市场日趋激烈的现状之下,高质量、高安全的医疗和护理服务是患者在就医选择时最为重要的标准。为了顺利实现这一标准,帮助更多的患者解决病痛,就需要在工作中时刻遵守各项法规制度,应用科学的手段管理好各个步骤,重视护理安全,保证护理安全能够制度化、标准化和系统化,防止护理缺陷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方便、满意的护理服务,为造福人类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陈美俊.介入导管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0):96-97.

[2]高宏博.介入导管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6):5075+5078.

[3]余芳,胡校云.介入导管室不安全因素对护理工作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01):167-168.

[4]刘东燕.介入导管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7,9(14):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