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批”——主动纠误的有效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6
/ 1

“再批”——主动纠误的有效途径

王培幼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居敬小学

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每次考试结束,当我们认真、仔细地批改完试卷进行错题原因分析时,学生们总是漫不经心,他们只关注所得的分数,心游离于老师对他们“苦口婆心”地纠误,等到下次再考查,错的还是这些题。可见老师对学生的纠误起效甚微,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学生是不是不喜欢这种讲评方式?是否可以改革一下这种“亡羊补牢”的形式?基于以上现状分析,我采取了实际改革行动:

  1. 摈弃单一,进行互动讲评

课堂上应形成灵活多样的互动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搭建起宽广的平台,“动态生成”的课堂信息交换活跃而且频繁,灵活多样的互动方式能保证信息传输的通畅与高效。互动方式不仅可以用在探究新知中,在讲评试卷、作业时同样有效。

第一步:独立订正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加上答题时不仔细,又没有养成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会做的题也往往错掉,所以试卷一发下,我先留5——10分钟时间让他们独立订正。由于粗心算错的计算题、题意没有看清的填空题、审题不仔细的应用题等都可以自我纠误,学习成绩处于中上游的学生通过独立订正基本能把错题纠正过来了,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把计算题订正好,其他题如果有能力自己完成的则更好。

第二步:小组交流讲评

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团体的影响是影响课堂效率的一种重要因素。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小组交流的方法,在小组里,学生们会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充分暴露了思维过程,交流面扩大了,而且学生也能从同伴的发言中来填补自己知识的空缺,相互取长补短,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试卷讲评中我也引入了这种学习方式。

第一步独立订正有困难的题到小组交流讲评中解决,组员们可以展开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对于不会做的题向四人小组中的同伴请教,被请教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对题目进行讲解,其他几位同学有不同思路的可以补充,如果自己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则向就近组“求救”。两个环节以后大部分的错题可以订正完了,学生也在交流、讨论、讲解、倾听中懂得了如何学习、如何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

第三步:综合互动讲评

变单一讲评为互动讲评,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教师不能全身隐退,作为新课堂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该做到“放心地退出去,适时地站进来”。前两步所订正的题一般是基本错误,至于试题中的难点,学生分析得是否到位则会因为小组互动讲评比较分散、小组数量又较多等因素而很难掌握。因此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进行综合互动讲评,对于批试卷时发现的普遍错误应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对学生进行引导、讲解;对于本张试卷的难点也应再次强调并找出突破的方法。当然,如果你觉得你的学生有这个能力,也可以请一些思路清晰、发言响亮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师再适当地叫几名学生重复思路,以达到掌握根本的目的。最后,教师别忘了对本次考试情况做个小结。

  1. 投其所好,给予酌情加分

每位学生对于自己的分数总是比较在意的,同伴间的比拼是一个重要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怕把试卷拿回家时被父母批评。针对学生这一要害,我在进行再批时给予加分,这既可作为他们在讲评时保持兴奋状态、努力去发现错误、寻找错误原因的“催化剂”,也可以切实提高互动讲评的效果,达到扎实有效掌握知识的目的。当然,要加分必须当着老师的面说说为什么这样改?原来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为的是找到错误的根本,反思知识间的联系。为了避免让原来考得好的学生产生不公平的想法,也为了避免学生养成“反正订正好了能加回所有的分数,考试时不用检查”的习惯,再批时只能酌情加分。

独立订正后进行的再批符合要求的给予大半加分,小组交流后说明理由的给予减半加分,其他情况教师可以见机行事。另外,老师再批时对待优生与差生的标准应该不同,要因人而异,根据各个学生的基础、态度等不同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同伴的指导能说明理由的,老师在鼓励的同时给予稍高的加分,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当然,总体还是应该有一个原则的,避免引起学生的不满心理,这样容易事与愿违。

考试、分数、加分都是教师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和途径,这一切的一切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我已经对互动讲评和再批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尝试,花费的时间可能会比传统的讲评多,每个步骤后老师都得有一次面批,比较繁琐,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能较好地达到主动纠误的目的,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各种能力也得到了相应提高,那么多花点时间、麻烦点也是值得的,毕竟我们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同行们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