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广宁县横山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 肇庆市 526344
摘要:班级管理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点:小学生认同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行动能力差,班风、学风形成缓慢,家校联动难等等。而仪式教育是德育教育的载体,是学生品德培养和人格塑造的有效途径之一。开展仪式教育,不断让学生在仪式教育的过程中增强认同感、责任感、归属感,家校形成合力,共同引领他们努力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能有效提升班级管理的实效,切实为班级管理减负。
关键词:仪式教育 班级管理
前言: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有着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尊师重道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很多人却渐渐把太多的仪式淡忘。多少次学生见到老师不再敬礼问好,见到长辈不再鞠躬问候,手上的垃圾随地乱扔的现象屡见不鲜。举行仪式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仪式中获得教育,增强同学们的认同感、责任感、归属感,加强家校合作使班级管理能更顺利就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阶段班级管理的几个难点
班风、学风形成缓慢。班风和学风是一个班级几十位学生学习环境是否良好的风向标,是决定了每一个学生能否高质量的学习的基础,是班级精神风貌的体现。而学生是整个班级的核心与灵魂。他们的身上蕴藏着无数发展的可能,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在这些拥有各种各样个性的学生里去挖掘和激发他们的个人潜能。然而在农村小学里学生的不同生活背景、不同的个性特点拼凑起了一个数量庞大的集体,班主任往往只能顾两头,而忽略了大多数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班级管理的不全面就会导致班风、学风形成缓慢。
(二)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弱、责任心意识不强。在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总觉得学生越来越难管。两人发生争执时经常会互相指责,做错事情被发现后会推卸责任;家长经常抱怨孩子作业经常一拖再拖就是为了多玩一会儿手机、多看一眼电视...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让班主任头疼不已。究其根源还是在于现在的孩子们由于物质、家庭生活相对优越,娇生惯养、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自制能力、自理能力较差,难以自我约束、自觉地遵守纪律,更谈不上自觉地养成各项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读书欲望不高,缺乏对美好前途的追求和向往。因此在处理班级的问题时,要明确目的,寻根问源,方法灵活多样,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化解心理问题,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规范行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家庭学校难联动。
如何教育好孩子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目标。现在的社会诱惑太多,学生特别是小学生自制力、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要想避免学生遭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教育环境,家校合作是上上之选。可是在农村由于家长的经济条件、政治觉悟、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等多方面的原因,家校合作大多停留在空谈。从家庭方面看,大多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不高,他们认为自己只要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就可以了,孩子的读书学习和品德养成应该由老师,只要孩子学习成绩能让自己满意就行,管在其它方面都无所谓。从班主任的角度看,有些老师认为家长不懂教育规律,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参与不到班级的管理中来,老师和家长难以达成统一,对班级管理工作无所补益。
二、仪式教育帮助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营造氛围,增强认同感
教育是育人育心的一项工程,是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一起构建和谐共处、不断完善心性的过程,也是不断为孩子们的成长创建合适的氛围的过程,而仪式教育是学生品德培养和人格塑造的有效途径之一。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一环,它的内容和载体,展示了一个班级的学风、班风和形象。仪式教育自然就会被赋予它现实的和实践的意义。每周星期一举行的升国旗仪式;一年级新生开学初举行的入学礼;班主任广泛开展宣读小学生行为守则等活动,让每一位学生从踏进学校、班级的那一刻起,就时刻感受到仪式的感染与熏陶。因此开展仪式德育活动、宣传活动的意义,可以把良好的行为准则、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思想在无形中植入于学生的脑海里,让学生从中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并把它作为人生道路中的一笔浓墨,镌刻在心上,时时刻刻提醒着孩子生活的意义,教会他们学会珍惜、懂得感恩、把握幸福。真正的让仪式教育成为推动班级增强凝聚力,成为提高班风、学风建设的助力。
(二)规范行为,增强责任感
不同时期责任不同,要想让小学生明白自己的责任并培养责任感光靠口头说是不行的,还需要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指出:“世界当然不是指理论上可以认识到的世界,而是在生命的进程中可以体验到的世界。”成功的仪式教育,往往具有强大的震撼力、感召力和渗透力,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认同感、责任感。例如少先队员入队仪式,观看党百年华诞时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新冠肺炎的肆虐时医护人员、武警官兵激昂的宣誓仪式等正能量注入学校、班级的德育教育中来,相信这一幕幕画面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们在无形中体会和汲取了积极向上的力量,它所带来教育的重要内涵和价值远比教师或家长平时的谆谆教诲更能鼓舞和感动学生更有助于学生集体意识和责任心的培养,影响更加深刻,班级管理事半功倍。
三、家校共践促发展
学生的人生第一所学校是家庭,而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与支持,而班主任则是班级活动的引导者和教育者,也可以成为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教育纽带,教师与家长积极沟通,把学生在校在家的情况互通有无。家长也积极的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中来,引导孩子把在校学到的知识落实的现实生活中,无形中就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因此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配合很重要。古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马克思也说过,“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仪式教育是班级活动的重要展现形式,不能华而不实,不能只流于形式、随意简化。在班级中开展的一些“文明在手中,垃圾不落地”签约仪式、“科学防疫”签名仪式等主题仪式教育,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挖掘仪式中的教育意义,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自省、思考、感悟,同时与家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搭建平台让学生将仪式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动中。家长和班主任思想上的统一,就能让学生由“思”向“行”中升华,共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仪式教育的开展能达到仪式育人,活动育人的目的。老师的悉心的安排,科学严密的组织,规范不同时间不同的仪式内容,在家长的默契配合下,一定会让我们祖国未来的花朵在富有意义和内涵的仪式教育中不断升华自我,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3]张伟策 邢尚豪 仪式教育不能流于形式·[EB/OL],2021-08-23。
[4]浅析在家庭、学校、社会德育中的联动关系与作用·[EB/OL],202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