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通江小学 614000
摘要:四年级的学生要把游览路线写清楚,需要从游记中学习方法。学生有一定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可是要掌握写好游记的方法并非易事。学生会认为游记谁不会写,但是恰恰是地点与地点转换的准确描述,同学们还欠缺一些技术支架。那就需要老师在备课时有文体意识,凸显游记的特点,并用上恰切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写得顺畅。
关键词:课堂教学 游记特点 技术支架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认知能力,对去过的地方有一定印象,但是要按照游览顺序写成一篇游记还需要一些技术支架,如按照一定顺序;用上表示行走方式的词语,让读者感到像和作者结伴同行一样;还有用过渡句,使得景物间的转换更自然。
叶圣陶先生的这篇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游览路线清晰,重点突出,文字朴实无华且充满真情实感,给学生们起到很好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怎样把这些技术支架悄无痕迹地传授给学生?我是这样落实的:
教学目标凸显游记文体特点
(一)由标题中的“记”字介绍该篇文章特点:游记
课堂伊始,先学习标题“记金华的双龙洞”,读,解题,我问“读懂了什么?”,
有的说写的是双龙洞,有的说双龙洞在金华,有的说作者写的是游览双龙洞的文章,我眼睛一亮,问道:“你从哪个字知道的?”学生说:“‘记’就是记录的意思。就是把他游览双龙洞的过程写下来。”我肯定地说:“对。像这样把自己游览的景物写下来的文章就叫游记。‘记’还有记述,就是对景物特点的描写。”
(二)读课文,先了解大体游览路线
1、我接着说:“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并勾画出相关句子。”
2、学生们很快就找到了,请学生读勾画的句子
3、然后交流得出洞口、外洞、孔隙和内洞。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扎实落实语文要素
1、从生活经验出发,找到最近发展区
学生们有一些游览经历,如何把各个景物有顺序地介绍给大家还有难度,因此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知作者怎样按照游览顺序把各个地方写清楚的。我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想,游览过哪些地方;写,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及具体的游览地点;再想,怎样一一介绍这些游览地点。
大部分学生能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用上表示先后的词语说出来,但是各景物的位置不清楚,介绍行走方式的语言单一,一个词语“来到”反复出现,把所有的景物介绍完了。学生们这时面带难色,我知道这时该再让学生读读刚才找到的句子了。
出示句子,再读。学生发现,原来有些平淡无奇的字词如“在……抬头望”“走进去”“这就到了……”,其实是在介绍作者的行进方式,是在介绍各个景点的具体位置。这样就能写清楚作者的游览路线,就能明白地告诉我们景点间的位置关系。
2、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
请学生帮忙补充板书。目的是掌握作者如何把景物间的转换写清楚,写自然的,为单元写作打下基础。
这时学生们已经大体了解作者的游览路线,但要写清楚自己的游览经过还得再继续探究文本。
我追问到:“作者是不是就只写了这些地方呢?”哦,原来还写了罗店、山、溪流。我和学生们又走进文本了解作者的行进方式。这时我故意将板书不写全,只写“金华城”“罗店”“山”,让学生用箭头表示,并说出理由。学生兴趣高涨,在下面纷纷指着这些词语说“‘金华城’‘罗店’之间用向右的箭头,因为作者说了是‘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罗店’‘山’这里用向上的箭头表示,因为这里用了‘过了……入……’。”这两处地方学生都说得很顺利,可说到溪流方向时就有同学哑口了,再让学生读句子“一路迎着溪流。”,语感好的同学一下子就抓住了“迎”,激动地说:“箭头应该是左方向,并且左低右高。”。
学到这里,我并没有结束了解作者游览路线的学习任务,而是让同学们看着板书,尽量用上书中语句给我们完整描述出作者的旅游线路。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中,我紧扣游记文体特点,以发展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同时遵循“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原则,联结学生生活经历,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唤起学习兴趣;又在对比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让他们沉下心来认真读文字,发现文字的妙用——我们也能跟随作者去游览双龙洞。
二、质疑激趣,继续品味这篇游记的独特之处
(一)完善游览路线的板书,知道泉水的来路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
在第一课时的板书中,溪流部分我画得很简单,板书不能准确反应作者观察所见,学生不能感受到作者准确的描写。第二堂课开始,我就让学生再读描写溪流的语句,并请他们帮我改一改板书。
于是学生们又在文本里读、找。有“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等接着他们又自由读,边读边找出溪流的具体位置,我依据这些语句“洞口右边”“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靠右边”,把板书完善了。这样一来,学生们有一些新发现:发现在文章中多处出现写溪流的语句,发现这些语句出现在描写不同景点时,发现作者的游览顺序正好于泉水流出的方向相反。我顺势引导,“溪流在文中不同的景物里反复出现,而且于作者的游览顺序正好相反,那这溪流就是文章的另外一条线索。”
(二)突出重点景物,感受作者如何写详细写具体写生动。
学生们很容易就知道这篇游记重点是写孔隙。但是怎样详细具体生动地写
出它的“小”,这是难点。怎样让他们突破难点、掌握写法是很不容易的。为了让学生有探究欲望,我先让同学们找出能体现孔隙小的语句,再让学生们去提出问题,有个别学生马上就想到了“作者介绍的是孔隙可为什么在写小船,要写他的亲身体验?”带着一番自豪感与成就感,学生们继续学习。通过文段中介绍船,以及船的进出方式与作者真实感受的关键词、句,学生们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到船的窄小。然后把“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这句话去掉,让学生直观感受加了这句话在写法上更详细更具体更生动。接着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把自己想象成作者,去体验仰卧在船里从外洞进入内洞的感受。很快,学生们就抓住“左右”“上方”“挤压”等词语感受到空间非常狭小。我再稍微点拨:“作者就是写出了他的所见即直观描写与他的真实感受,就把游览途中特别吸引他的景物这么详细具体生动地介绍给我们。我们在介绍特别吸引自己的景物时也可以试着用上方位词让读者身临其境地去感受。”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能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知道用上准确的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我把难点放在了感受作者详细具体生动的描写上。目的是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不仅能正确清楚地介绍游览过程,还能把自己的独特体验写详细写具体写生动。对课文其他内容,只在学生有提及的时候作适当的补充。
准确定位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学有所得。就是要依据“最近发展区”,面向全体学生,合理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照顾学生差异,搭建适切的教学支架,确保教学目标全面达成。
主要参考文献:《四川省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