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新湖分院 832200
摘 要:手足口病可以引发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损害,严重威胁着患儿的生命健康,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手足口病的流行现状,其次分析了手足口病的流行性特征,最后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控制对策,以减少此疾病的发生和流行,进一步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现状;流行病学特征;防控对策
手足口病属于一种世界范围日内流行的疾病,其主要是由于肠道病毒引发的,通过粪口、呼吸道飞沫等途径传播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具有传播速度快,感染几率高的特征,一旦发病极易造成聚集性疫情,呈大规模爆发的现状[1]。当疾病出现后,则会有厌食,发热以及手部、足部、口腔溃疡等临床症状出现,如果能提前预防或者及时治疗,则可以有效治疗疾病,且基本会在7天左右痊愈,但现阶段提升疾病认知以及制定相应的防控对策是研究重点之一。
当前手足口病的流行现状
1.1 国外现状
在国外的许多国家均发生过手足口病流行现象,但是这种流行并不存在特别显著流行区域性,此疾病最早发现是在1957年新西兰,于1958年在加拿大患儿体内检出了柯萨奇病毒,随后美国根据患病以患儿的临床症状将此传染病正式命名,即“手足口病”。确定疾病名称之后在1969年的美国加利福利亚州发现此疾病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为主要病原体,且逐渐形成以肠道病毒71型为主导的一种疾病趋势,直至今日,在全世界范围内,手足口病依然属于流行性较高的一种疾病[2]。
1.2 国内现状
在我国出现首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时间为1981年,且在国家疾病控制中心也有数据表明,手足口病的爆发、流行均以亚洲为主,为了应对此疾病,我国已于2008年,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之中,需要强调的则是此疾病的管理则是按照乙类标准展开,足见此疾病的危害性较大。在近几年中,我国手足口病的持续爆发原因则是肠道病毒71型,且因为我国血清中肠道病毒71型抗体水平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又因为此疾病的极强传染性,使得传播速度快,流行强度和规模也相对较大,不利于控制,而疾病的变异能力较强,给后续的疫苗开发也增加了困难程度。
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性特征
对于全球生物而言,人为肠道病毒唯一的宿主,患者本身和肠道病毒感染的情况属于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对于肠道病毒而言,其能够经过口、呼吸道以及皮等方式多种传播,一般情况下,感染情况会在发病之后的7天内大量复制,且排放量也较高,随着疾病持续的时间增加,经过治疗后其症状、体征消失之后也并非是安全,一般病毒会在数周内还是存在传染性的。对于手足口病而言,其一年四季均能够发病,通常夏、秋的发病率高于冬天、春,且具有2--4年周期流行性特征,低于5岁儿童的发病率则是最高的。对于流行场所而言,幼托、中小学学校属于易暴发疫情的地点;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之后,经济水平、卫生条件文化条件之间的差异,也会造成疾病发病率的不同,即机体免疫力、暴露机会则会使得疾病流行情况受到影响;尤其是高温、高湿环境、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聚集的地区发病率则较高[3]。
手足口病的防控对策分析
3.1 政府需强化疾病的认知,做好部门联防联控工作
手足口病的发生、流行并非是单一的因素造成的,各级政府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同时组织此疾病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医院科普讲座提高人们的认知,或者通过电视、广播以及微信公众号文字推送、视频讲推送等方式,让人们能够提高对疾病的警觉性,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注意事项以及预防应对措施等,从而加强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与流行几率。另外政府也还要重视防控工作的展开,于人力、财政以及物资等方面加大投入,组织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防控工作之中,最终形成一个政府主导的,各部门通力协作的,人人参与其中的防控格局,至此方能起到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疫情蔓延的目的。
3.2 进一步加强监测的力度,确诊疾病后需积极救治
一旦出现手足口病疫情,应该制定针对性的救治处理方案,以此及时、有效的处置疫情,对于卫生医疗机构而言,需要强化疫情监测的力度,将监控工作落到实处,特别是病原学的监测工作,需要通过科学的分析进行研判,以便于能够及时的发布预警信息,有利于人们做好防护工作。另外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在接收患者治疗的时候,需重视院内的感控工作,尤其需设置手足口病的专用门诊以及儿科病房等,在每一个功能分区中落实消毒,防止感染增加,威胁院内的其他患者。最后需要积极的救治确诊患儿,特别需要做好早期重症患者识别,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同时不断强化医生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增加医院的整体救治能力,防止危重、甚至是死亡病例出现[4]。
3.3 加强托幼机构管理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
对于托幼机构而言,其属于手足口病最为容易感染的地点,也属于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严格的落实晨午检制度,确保机构中的宿舍、教室以及食堂能够有足够的通风,并按时进行消毒;同时需注意的是重点对玩具,餐具和日常用的课座椅展开仔细的消毒,继而保障机构内有良好卫生环境,降低传染发生的几率。
3.4 强化疫苗接种工作,形成易感人群免疫屏障
为了进一步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需推广进行EV71疫苗的接种工作,同时也是预防手足口病最经济、最有效手段;EV71疫苗的接种虽然只能对肠道病毒EV71型造成的疾病加以预防,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机体免疫力,从而减少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大大降低致死率。另外疫苗接种的最佳时间为幼儿3之内,且在6月龄便能够接种,越早接种则越能为易感儿童提供相应的保护[5]。
结束语
手足口病在当今并无特异性药物进行治疗,但是通过有效预防能够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为此需加大相关研究投入,制定完整的预防控制方案,以进一步防止大规模流行情况出现。
参考文献:
[1] 覃敏兰. 手足口病的流行及防控策略研究进展[J]. 职业与健康,2018,34(21):3004-3006,3011.
[2] 刘敏,杨宇鹏. 手足口病流行及防治研究进展[J]. 社区医学杂志,2019,17(10):619-622.
[3] 曹卫丹,于江琪,林志红,等. 手足口病的诊疗研究进展[J]. 中国民康医学,2021,33(8):144-145,148.
[4] 闫继玫. 手足口病的研究进展及预防策略探讨[J]. 医学信息,2020,33(z2):17-18.
[5] 李洁,张勇,许文波. EV-A71感染导致的重症手足口病的机制及防控研究进展[J]. 病毒学报,2018,34(2):277-284.
姓名:池怀燕 性别:女籍贯:江苏 职务:卫生员 职称:预防医学副主任医师学历:大专 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新湖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