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学院,菲律宾女子大学
摘要: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宝,高校民族音乐课程的开设对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组织、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音乐人类学自出现以为探索音乐奥妙提供了途径保障,同时也为提升高校民族音乐教学效率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本文从音乐人类学视野下论证分析了鄂伦春族音乐文化研究的内容与意义,旨在抛砖引玉,引起业界对于鄂伦春族音乐文化的更多关注,并希望在现今多元文化发展的态势之下,就如何更好地传承、保护、研究我国少数民族韵文化这一课题引发更多地思索。
关键词:音乐人类学;高校;民族音乐;教学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内涵的升华。音乐人类学自提出以来为更好地探究民族音乐文化提供了重要的途径。歌唱首先是歌,其次是唱,对于歌唱文化的研究应该以此两方面为基石予以展开。基于此,针对鄂伦春族韵文化进行分析,应将文化视为本体,去探析该民族当地音乐特征、歌曲类型,由此助力人们解析鄂伦春歌唱艺术价值及文化内涵。
一、音乐人类学视野下民族音乐概述
音乐人类学被定义为:运用人类学这一学科领域的方法理论来对音乐进行研究和探讨的一门学科。从基础定义可以看出,音乐人类学中有两个关键词分别是“音乐”与“人类”,从当前音乐人类学的研究学者身份角度来看,其往往兼具了音乐家与人类学家的双重身份。音乐人类学是融合、交叉的跨学科类型。
民族音乐的根源是雄厚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文化决定了民族音乐的内涵与表现。民族音乐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化符号,在历史发展进程过程中民族音乐早已与美学、哲学、数学等学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中国民族音乐历史源远流长,拥有数千年的文化根基与文化积淀。民族音乐是根植于各族人民的劳动生产之中,创造了具备本民族音乐轮廓,并能展现本民族文化和民族力量的音乐作品。
二、鄂伦春原生态歌唱文化体现
鄂伦春生活生产环境较为特殊,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与文化属性,鄂伦春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反映在其独有的艺术形态上,折射出了的特有的规定性与文化痕迹。鄂伦春民族文化是我国多元文化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散发着原生态的魅力。原生态音乐概念自提出以来,学界分别从民族学、民俗学等各个不同的角度展开了比较细致的分析与挖掘,使得原生态音乐的资料得以积累,为丰富我国的音乐文化给予了支持。但是,随着西方音乐文化及社会流行音乐文化等的多重冲击,鄂伦春音乐文化不可避免地出现传承断裂,于是保护这种少数民族的音乐形式就成了亟待解决的课题。我国自上世纪中叶起就针对鄂伦春历史进行了调查研究,相关成果不断增多,到 80 年代与鄂伦春族有关的研究活跃度更高,内容涉及该民族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时至今日,鄂伦春的民族历史、艺术文化、生活生产习惯等内容已经编辑成书并整理成册,客观上为当地传统音乐艺术形态的保护、继承、发展助力,使其民族音乐得以走向繁荣。笔者认为,“原生态”音乐的基本内涵是一种开放与共融的综合。可以看到,鄂伦春原生态歌唱文化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方式的转变呈现出不同的内涵与特性。研究鄂伦春原生态歌唱文化既要关注传统音乐歌曲本体的形态与特征,也要关注其流变与传承。
三、音乐人类学视野下鄂伦春族音乐文化传承模式构建
(一)坚持“文化中的音乐与音乐中的文化”基本教学观
民族音乐的本质便属于民族文化现象,在各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文化根基上,每一个民族所展示的文化特色各不相同,也真是民族文化出现的差异性,促成了五彩斑斓的音乐文化体系。第一,坚持各民族音乐平等的基本原则。必须平等对待各民族音乐,我国国内民族音乐颇为丰富,没有高低优劣之分。第二,坚持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民族音乐文化。辩证法是正确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重要保障,看待民族音乐文化,也应当坚持用辩证的方法,从多角度,多方面对民族音乐进行了解。因此,在对待传统民族音乐过程中,必须辩证地看待其承载文化中所蕴含的消极积极两方面的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发挥民族音乐对大学生个人素质发展的影响力。
(二)将“濡化”理念引入教学学科理论之中
鄂伦春民歌是最常见的民族音乐表现形式,它所映射出的文化渊源极深,是国家最宝贵的艺术资源之一,民歌也被当前教育学者普遍重视将民歌纳入高校音乐教材之中。鄂伦春族音乐文化作为区域民族音乐的瑰宝,在实际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也不能遗漏其民族特色。在“濡化”理论下,教师应当发挥鄂伦春音乐的教育渗透力,本着负责、认真的态度完善民族音乐教学内容涉及。另外,鄂伦春族的民族舞蹈也是不能被忽视的。众所周知,我国少数民族能歌善舞,舞蹈种类繁多。不同的民族都拥有特色的民族舞蹈种类,舞蹈音乐是我国民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灵活运用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民族音乐教学效果的直接影响因素,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因此灵活运用创新教学方法应当抓住以下两个关键点。第一,田野调查法。采风是音乐人类学领域中划定的重要手段,也是了解民族艺术、接触民族音乐的重要保证。第二,创造性教学法。鼓励音乐创造是高校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因此需要授课教师能够从多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民族音乐实践活动、展示民族音乐成果,由此来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