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中医医院 脾胃一科 湖北省荆门市 448000
【摘 要】目的:讨论和分析护理干预对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艾炙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8.12.至2020.12.在本院医治的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甲组(40例)、乙组(40例)。患者都是正常治疗+中药穴位贴敷+艾灸,乙组正常护理,在此基础上综合护理措施加给甲组,通过两组的胃痛缓解时间、疼痛评分、疗效、不良反应比较。结果:甲组的胃痛缓解时间(4.72±1.21)h少于乙组(9.63±2.23)h,差异明显(t=13.983,P=0.000)。甲组的疼痛评分(2.03±1.03)分少于乙组(4.56±1.25)分,差异明显(t=11.207,P=0.000)。甲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4.0%)大于乙组(74.0%),差异明显(X2=7.431,P= 0.006)。甲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4.0%)少于乙组(18.0%),差异明显(X2=5.006,P=0.025)。结论: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通过常规治疗+中药穴位贴敷+艾炙治疗中,综合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关键词】脾胃虚寒型;中药穴位贴敷;艾炙
胃痛属于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临床特征是腹胃脘部近心窝疼痛,患者常伴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1]。患者典型症状是泛吐清水、畏寒肢冷、神倦乏力、舌质淡等,患者通过温中健脾以及和胃止痛等为主要手段治疗[2]。为探讨和分析在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中中药穴位贴敷+艾炙治疗的疗效和护理措施,此次抽选2016.12.至2018.12.在本院医治的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80例)做研究,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抽选2018.12.至2020.12.在本院医治的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80例)做研究,随机分为甲组、乙组各40例。甲组有9例男性,31例女性;其年龄在22~68岁,平均为(46,30±5,29)岁;患者病程在16~83d,平均为(44,14±3.68)d。乙组有7例男性,33例女性;其年龄在24~69岁,平均为(46.21±5.26)岁;患者病程在15~82d,平均为(44.16±3.75)d。两组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 >0.05),可比较。
1.2方法
患者均常规治疗+中药穴位贴敷+艾灸: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抗幽门螺旋杆菌等西医治疗。乙组正常护理,甲组在此基础上加综合护理措施:中药穴位贴敷+艾灸治疗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敏感性皮肤者贴敷的时间通常是2~4h,可涂适量的皮炎霜在穴位贴敷前,避免灼伤皮肤。对于贴敷药物来说,要做完就贴,从而保证药效;不要选太多的穴位,以防因为长期刺激而出现不良反应,治疗中患者胃痛程度和精神状态需要观察,从而分析症状的改善程度;在患者治疗中需严密观察,一旦出现局部皮肤红肿、发痒,要立即对应处理,将贴敷和艾灸暂停。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的胃痛缓解时间、不良反应(皮肤过敏、口干、皮肤烫伤)。
1.4 评价标准
VAS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程度同分数成正比[3]。无效:VAS评分减少不足30%;有效:VAS评分减少在31%~80%;治愈:VAS评分减少超过80%[4]。
1.5 统计学分析 -
采用SPSS20.0软件计算数据,由(x±s)表示胃痛缓解
时间、疼痛评分,行t检验,由%表示疗效、不良反应,行χ2 检验,当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胃痛缓解时间
甲组的胃痛缓解时间小于乙组,差异显著(t=13.983,P=0.000)。见表1。
-
表1 比较胃痛缓解时间[(x±s),h]
组别 | n | 胃痛缓解时间 |
甲组 | 40 | 4,72±1.21 |
乙组 | 40 | 9.63±2.23 |
t | | 13.983 |
p | | 0.000 |
2.2比较疼痛评分
甲组的疼痛评分低于乙组,差异明显(t=11.207,P=0.000)。详见表2。
-
表2 比较疼痛评分[(x±s),分]
组别 | n | 疼痛评分 |
甲组 | 40 | 2.03±1.03 |
乙组 | 40 | 4.56±1.25 |
t | | 11.207 |
p | | 0.000 |
2.3比较疗效
甲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χ2=7.441,P=0.006)。详见表3。
表3 比较疗效[n(%)]
组别 | n | 无效 | 有效 | 治愈 | 总有效 |
甲组 | 40 | 3(6.0) | 14(28.0) | 33(66.60) | 47(94.0) |
乙组 | 40 | 13(26.0) | 12(24.0) | 25(50.0) | 37(74.0) |
χ2 | | | | | 7.431 |
P | | | | | 0.006 |
2.4 比较不良反应
甲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显著(χ2 =5.005,P=0.025)。详见表4。
表4 比较不良反应[n(%)]
组别 | n | 皮肤过敏 | 口干 | 皮肤烫伤 | 总不良 |
甲组 | 40 | 0(0.0) | 1(2.0) | 1(2.0) | 2(4.0) |
乙组 | 40 | 3(.0) | 6(12.0) | 0(0.0) | 9(18.0) |
χ2 | | | | | 5.006 |
P | | | | | 0.025 |
3 讨论
胃痛属于内科疾病,饮食伤胃使胃痛出现的主要原因、脾胃虚弱以及肝气犯胃等[5]。胃病可分成虚、实证胃痛,其中由于气机阻滞而痛是实证胃痛者;而由于胃腑失养而痛是虚证胃痛者。从中医的角度上看,胃痛的主要的一个分支是脾胃虚寒型胃痛,当寒邪人侵时就会致使气机阻滞,导致出现剧烈疼痛。在中药穴位贴敷中,艾灸穴位可调气养血、暖经去寒、使皮肤代谢能力增强、使局部血液循环以及降低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达到缓解胃痛的目的。在治疗患者时,涂抹适量的皮炎霜和控制治疗时间,防止对皮肤造成灼伤。贴敷药物要做完就贴,防止药物失效;观察皮肤情况,确保可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从而及时止损;
综上所述,在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的常规治疗+中药穴位贴敷+艾炙治疗中,快速缓解胃痛,有效降低胃痛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可通过综合护理。
参考文献
[1]杨强.中医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临床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8,25(41):67.
[2]杨炳权.中医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20):102,104.
[3]杨帆.中医辨证施护对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9):220.
[4]陈团友,杨冰,龙雅洁.中药外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4):122-124.
[5]朱竹兰.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炙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疗效及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02(0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