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心理匹配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0
/ 2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心理匹配策略

陈丽军

赞皇县南清河乡南清河小学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1230

摘要: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学会使用心理匹配策略,对于现有的教育方式做出合理化的变革。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心理匹配中开展课堂学习,为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营造一个良好的沟通模式,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基于此,本文章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心理匹配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心理匹配策略;应用

引言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性格、思维以及思想都未健全,但是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枯燥的,所以小学生自然而然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排斥心理,从而导致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小学老师要转变教学形式,将课堂的主角归还给学生。

一、心理匹配策略的运用优势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心理匹配策略有着明显的优势,心理匹配策略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构建翻转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同时,运用心理匹配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学习探索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我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知识,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进行科学的引导,可以迅速指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学习上的难度。此外,在心理匹配策略学习中,学生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协调不同的意见,避其锋芒,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心理匹配策略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理念的普及,大多数老师都已经意识到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也尝试运用心理匹配策略进行教学,但是部分数学老师在运用心理匹配策略进行教学时,仅仅是停留于对心理匹配策略的字面意思的理解,只是将全班同学按照现有的座次就近分组,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自然也无法起到学生之间取长补短的作用。除此之外,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匹配时,也只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部分学生只是利用小组讨论的时间来进行嬉戏打闹,从而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抑制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的有效性。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心理匹配策略的建议

(一)开展小组合作,实现高效互动

老师可以将全班分成六个小组,每个组成员可以有6~8人(这里根据实际情况来分),在一个小组中要同时有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既可以不让后进生落下,同时又有利于提高后进生的成绩。同时,教师若想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的高效合作,可以改变教室桌子的摆放格局,即半圆形或者围坐。这样都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小组合作,我们会发现老师在小组中占有重要位置。半圆形或围坐的桌子布局可以使学生与老师的视觉距离拉近,更方便老师与学生进行肢体语言的交流,可以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实现高效互动。

(二)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因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所以老师就需要在合作学习活动中融入全新的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比如把游戏教学法应用到课堂授课活动中,以此让教学活动更富有趣味性,推动学生获得更好更快的成长。如,在对“可能性”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时,老师就能够按照学生对“一定会发生”“有很大概率会发生”“完全不可能发生”有基础了解的前提下,举办充满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老师要预先准备好一个装满球的箱子,然后让全班学生随意摸取,那么就会出现三种可能性,分别是学生摸取的球都呈现为蓝色;学生随意摸取一个球,摸到的有可能是蓝色;随意摸取一个球,摸到的必定不会是蓝色。然后将全班学生划分成诸多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述游戏活动。在本次活动结束以后,应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针对“装球时,一定要都装蓝色的小球”“最少都需要装一个,数量不限”“随意装选多个小球,只要箱子中没有篮球就可以”等等问题进行分析,如此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让他们完全掌握老师讲解的知识。

(三)善于应变,注重双向建构

在学习60÷7的计算中,不少学生写成7……11的答案,这时老师不应该立马去指正错误,老师可以随机应变,根据学生的答案来让学生计算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余数11大于7,所以商可以是8。所以当商是8的时候,答案是8……4,再次让学生验算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从而使学生明白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在学习“众数”的时候,不少学生误认成平均数或最大数和最小数。老师应该根据学生所出现的问题,从根本出发进行解决。在解决众数这一问题时,老师先不要着急直接指出错误,而是先告诉学生什么是平均数,什么是最大数,什么是最小数,让学生牢记这些概念。最后引导学生明白众数就是所有数字当中出现最多的一个数。

(四)小组合作做好课前预习,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做好课堂前的预习工作,引导学生在数学的课堂上做好合作学习,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学习质量。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学生之间做好预习工作,在学习的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对于数学这门学科进行合理学习,对于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做好预习工作,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内容,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基本认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预习的方式,提前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找到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切实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五)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

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一定要在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促使小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做什么,以此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而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千克和克》一课时,教师应该在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后,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了解克与千克这两个计量单位,并能够灵活地转换,促使小学生建立起重量意识。随后,教师可以将整体小学生合理地划分成若干小组,并准备好两个电子秤,其中一个电子秤以克为单位计量物体的重量,另一个则以千克为单位计量物体的重量,教师可以拿两个不同的物体分别放在两个电子秤上,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抢答正确的得1分,抢答错误的则需要扣2分,最后得分最多的小组获胜。通过这一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小学生的竞争意识。

结束语

虽然很多数学老师在运用心理匹配策略进行教学时,只是流于形式,在表面上完成了划分合作小组这一教学活动,但是并没有深入把控小组合作教学的内涵,从而导致小组合作教学法的实施效率相对低下,数学老师可以采取合理划分小组、明确合作内容以及对学生进行及时指导等方法,来不断优化小组合作教学方法,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惠侠.合作学习背景下小学数学自主探究课堂的构建[J].文理导航(下旬),2021(01):41-42.

[2]朱雅丽.刍议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1(03):67-68.

[3]吴月琴.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J].考试周刊,2020(A1):73-74.

[4]苏辉凤.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35):147-148.

[5]王艳娥.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基础教育论坛,2020(35):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