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复学生心理关注群体危机事件处理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高校复学生心理关注群体危机事件处理与分析

——辅导员工作案例

杨诗云

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桐乡 314500

摘要:心理关注生中的复学生是心理健康工作中的一个重点群体。如何在复学工作中解决好心理关注生的适应问题,帮助其顺利回归校园,成为了高校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关键点。本文以复学返校的心理关注生案例为切入点,分析该类群体危机事件应对及处理办法。

关键词:复学生,心理关注生,心理危机,高校辅导员

当下,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处理已经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领域。伴随心理危机群体范围扩大和年龄层级下移,危机事件频率增高,危机形式多样化已经成为一个显著特点。而在家、校、医三方联动下必要的休学,成为了处理心理危机事件的一般过程和关键环节。因此,心理关注生中的复学生成为了心理健康工作中的一个重点群体。如何在复学工作中解决好心理关注生的适应问题,帮助其顺利回归校园,成为了高校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关键点。

一、案例概述与背景

王某,女,某高校学生。在校期间曾因重度抑郁症,发生自杀行为,于某年9月休学,经定点专科医院鉴定,于次年9月复学。复学当年11月,该生突发心理危机,该生主动联系辅导员,自述头痛剧烈,无法控制情绪,出现严重幻听情况。辅导员当即带其前往精神卫生中心就诊,并上报学院,联系家长,经家、校、医多方联动,成功干预危机事件。

二、危机应对及分析

1.善于捕捉一手讯息,化被动处理为事前预防

事发前两日,辅导员在走寝过程中发现王某重感冒加之情绪低落,便提议带其就医,自然过渡与学生独处机会,掌握第一手信息。

实际工作中,辅导员一定要具备极高的敏感度和一手信息捕捉能力。事发前,辅导员已经关注到该生存在异常情况,提前进入高度预警状态,并及时做好危机预判和干预准备。同时,在不涉及关注生隐私和不过度增加其他学生负担的前提下,适度合理发挥学生干部功效,组建一支敏锐度高、责任感强的学生网格员队伍,确保敏感信息直线上报,助力心理工作由被动关注向主动关注转变,由注重事后处理向注重事前防范转变。

2.立足健全信任体系,应急处理系统快速响应

事发当日,王某主动联系辅导员表达自己情绪失控,自述头痛剧烈,出现幻听。当即,辅导员带该生前往地方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就诊,并在途中完成上报学院、联系家长等工作。经医生判断、家长、学院、医院三方沟通,该生留院观察,由辅导员(同性)24小时陪同。次日,家长到校,结合家长意见和医生诊断,决定学生当日出院,重返校园。

案例中,辅导员与该生在前期已建立起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引导学生能在危机出现第一时间求助于老师。完善的应急体系和工作机制支持辅导员在30分钟内完成危机处理的前中期工作,多方联动,明确权责,确保危机处理过程程序到位。

三、经验总结与工作启示

1.帮助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引导复学生顺利回归校园

案例中,王某为复学生,其“特殊”的身份需要在辅导员在工作中多花一些“心思”。和王某相同,大多重度心理疾病的学生都会面临休学、复学的敏感阶段,面对复学的心理关注生群体,如何引导其顺利回归校园生活是心理工作的关键一步,而帮助其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是这一步中的核心工作。

王某今年9月复学正值新生军训,在对该生目前心理状态有了清晰把握后,安排其进入新寝室,并建议学生及早融入群体。安排该生在军训期间担任志愿者服务同学。引导学生用这样的方式在新同学面前自然地出现。日常工作中要善用罗森塔尔效应,引导学生主动适应,自我调节。帮助学生解决好现寝室和原寝室之间的过渡问题,促进其建立其新的、运行畅通的社会支持系统。在此基础上该生与现辅导员情感羁绊深,信任关系好,因此在日常困扰和突发情况时能第一时间向辅导员倾诉和求助。在系统的建立过程中,要坚持合理引导,适度安排的原则,对学生的日常动态细致观察,合理诉求适度回应。只有疏通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上的阻碍,才能疏通心理层面的阴霾。

2.善于提防同期药物冲突,家校联动落实好服药监督

该案例中,王某突发状况的原因为日常心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关注视角。该生一年内正常服药,定期治疗,心态积极,情况稳定,但为何会突发状况,并且是严重的幻听和头痛。在详细了解情况后,医生给出了可能,即同期摄入多种药物,产生不良反应。该生重感冒三天,前往医院输液一次,持续服用感冒药的同时也在持续服用抗抑郁的药物,其中部分药物发生了相互作用。此类情况为心理辅导工作敲响了警钟,对于心理关注生因其他病症需要服药、输液或手术时要做好提示工作,要求学生自行就医时要向医生表明情况,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另一方面,王某自高中起开始服药,早年间曾自行停药,直接导致了突然截断的激烈反应而出现多次自杀行为。擅自停药、减药是众多心理危机突发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对于需长期服药的心理关注生,要做好定量定期服药监督。但服药监督的工作实际执行难度大,辅导员无法做到时时监督,强制行为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也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因此,在发挥学生网格员一线作用的同时,要保持与家长的联系,共同对服药情况进行监督。但最为关键的还是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让学生能主动反馈服药信息。

3.既往心理病史多查清,及时转介把握最佳治疗时机

王某的精神疾病史追溯至其高中时期,该情况是在发生危机事件后学生才坦言。和王某一样,很多心理关注生对自己既往心理疾病史避而不谈。我们能够理解学生进入大学想摆脱过去,重新开始人生的心态。但是心理疾病不完全等同于其他的生理疾病,能通过具体的数据判断其是否痊愈。心理疾病在特殊环境、事件下极易复发。

首先,了解清楚学生的心理疾病史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规避新生活新环境可能出现的诱发因素,帮助其更好地完成学业,解决人际交往难题。

其次,掌握了学生的既往病史,能在开学初期为学生安排相关心理咨询,必要时及时转介,把握最佳治疗时机,让学生能更快恢复,更快回归校园生活。掌握既往病史即可通过学生自述,当学生表明有确诊疾病时,可以要求学生提供自己的诊断报告;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心理疾病的深层诱因。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学生的自述与家长的表述出现了偏差,因此多渠道多角度的获取信息,能够辅助心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的开展。

最后,在实际工作中,排查清楚心理关注生的既往病史,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在心理工作中,多数辅导员并非是持有相关心理专业资格证的专业教师。在心理危机事件中能做到的专业干预和后续治疗十分有限,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也正视自己能力范围的局限性,及时转介,让学生接受更为专业的帮助和治疗,积极提升个人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这是心理工作者应当尽到的职责。


作者简介:杨诗云(1991-),女,江西上饶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