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供给侧改革下劳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论供给侧改革下劳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及对策

张宇禾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随着人口红利衰减、国际经济格局调整等一系列因素所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了应对新常态下的结构性失衡、供需关系错位等问题,我国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业是民生之本,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就业形式和就业人群发生较大的改变,对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明确在供给侧改革下劳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路径,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证劳动者能够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路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通过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最后实现提高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时刻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因此就必须要保证人们群众在进行社会生产劳动时,其本身的合法权益不受到损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必然会影响部分群体的就业和收入,这是必须要经历的阵痛,因此劳动社会保障制度也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基于此,我们对供给侧改革下劳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及对策做出探讨。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劳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以来,全社会各行各业都积极落实改革工作,希望尽快实现提高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根本目的。但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带来的是劳动人群的变动,因此对传统的劳动社会保障制度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1. 补短板改革对劳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补短板改革是指通过对公共领域尤其是民生领域的不足之处进行结构调整,以补齐其不足之处,保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他和劳动社会保障制度都是为了减少贫困,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保证人民福利,促进社会公平发展。但是,在改革过程中,社会保障制度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使其并没有在配合改革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首先,社会保障制度对城乡、群体和各地区之间的公平性不足;其次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导致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的待遇调整不够均衡;最后,社会保障制度过于刚性,在改革过程中,对于风险的抵抗能力不足。

  1. 去产能改革对劳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较为重视钢铁、石油、煤炭等传统重工业的生产力发展,因此这些传统的重工业领域出现了较为突出的产能过剩问题。在新经济常态环境下,必须要通过去产能的改革手段来消除这些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这必然会带来大量的下岗职工和其安置的问题。据相关部门数据分析,去产能改革至少会产生1000万左右的下岗职工,这些下岗职工将会给就业和社会保障带来巨大的压力。如何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安置好因去产能改革而产生的下岗劳动力,不仅影响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否能够成功,更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1. 产业融合对劳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效应。这种融合效应可以消除行业之间的就业障碍,解决“隔行如隔山”的问题。同时,通过各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可以提供更多的社会工作岗位,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员,特别是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的生产要素向城镇转移,进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因此,就需要社会保障体制来提升农村就业服务的能力,还要确保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充足的保证。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充分发挥其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保障好人们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公共服务,为改革创造出良好且稳定的社会环境。因此,劳动社会保障制度不能默守陈规,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充分结合实际情况,也做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1. 供给侧改革下劳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路径

  1. 充分完善劳动社会保障制度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步落实,使得劳动社会保障的矛盾和问题逐渐的浮出水面,因此劳动社会保障需要充分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及时的做出相应改革。

  1. 完善失业保障制度

劳动社会保障制度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生育保障、疾病保障、伤残保障、死亡保障、失业保障等都是劳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失业保障是其中最主要的制度之一。当前,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落实,结构性失业的风险不断上升,失业保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失业保障必须要充分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相应的改革调整。首先,统一全国的失业保障制度体系,消除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间的失业保障制度的差异,同时还要扩大失业保障制度的覆盖率,确保城镇和乡村的劳动者都能享受失业保障所带来的权利,促进建立公平的失业保障制度体系。其次,政府应加大对失业人群的资助力度。无论什么改革必须要以人民为中心,因此政府要为失业保险覆盖不到的失业人群通过经济救济的手段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通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手段为他们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最后,政府相关部门要提升就业服务能力。各地政府要推动相关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统一收集整理职位信息,保证职位的即时性和有效性,为失业人群提供优质的再就业服务能力。

  1. 政府应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中的兜底性作用

政府作为制度供给的主体,因此,政府必须要充分为劳动社会保障制度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一方面要充分强调政府的兜底作用,政府要明确自身在劳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增强政府职能的参与;另一方面,政府要正确制定劳动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制度能够处理好长期与短期、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1. 尊重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政府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本着尊重和保护劳动者利益的原则,适当的节制资本实力的膨胀,保障劳动者能够享受到利润分享的权利。结合到具体的实际情况来说,就是要求企业内部应该严格遵守劳动法的规定,制定合理给的工作时间,保证按时发放劳动报酬,为劳动者办理相应的劳动保险,保证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其次,政府机关、企业和社会组织都应强化劳动保障工作,坚决杜绝拖欠工资,不缴纳社会保险等现象的出现,相关政府部门更要强力干预,不断提升管理者的劳动保障意思。

结束语:

劳动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完善成为了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政府一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工作宗旨,劳动社会保障工作更需要严格遵守这个宗旨,因为其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落实,给劳动社会保障带来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劳动社会保障制度必须要紧跟供给侧改革步伐,针对性做出改革和调整。劳动社会保障改革要把切实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保证能够解决国计民生和人民群众劳动保障的问题,这不但能为供给侧改革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更是保证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基本生活、基本公共服务和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董武全.经济“新常态”下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思考[J].理论导刊,2015,(9).13-15.

[2]刘昌平,汪连杰.老年服务业供给侧改革:研究缘起、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河北学刊,2016,(5).120-124.

[3]文建东,宋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20-27.

[4]龚刚.论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13-20.

[5]杨宜勇,邢伟.公共服务体系的供给侧改革研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5).70-83.

(个人简介)张宇禾,1999年生,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经常深入企业和社会调研,探索运用人力资源系统理论知识观察发现,尝试破解社会和职工关心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