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乡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从城乡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

赵彩云

聊城市财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山东省聊城市 252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网络、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社会到来,为民生、经济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影响。智慧社会的出现不仅给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更多的便捷,也为其增加了更多新的挑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方面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国土空间规划必须要积极借助各项信息技术工具,融合各项制度创建完善的规划体系,进而制定出智慧型的规划方案。

关键词:城乡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措施

引言

国土空间规划运行与实施过程中的多规融合措施旨在确保不同层次上的国土空间规划不会产生运行冲突的情况,运用全面协调的思路来保证国土空间规划顺利施行。由此可以看出,在国土空间规划在制定及运行实施环节中运用多规融合的改进措施很有必要,充分展现了空间规划协调性与多规融合举措之间的内在联系。

1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作集中体现在“多规合一”,而“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不是简单的“一二三叠加”,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整体重构,是在“吸收、改革、提升”基础上的系统重塑。我国现行的三大空间规划之间经常会出现矛盾,尤其是土地规划和城市总规,因为用地指标的问题矛盾重重,所以需要大量综合调整工作,这样的反复调整会降低规划在顶层设计中的权威性,同时会影响规划最终落地的效果。所以需要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统一的平台搭建,才能从源头解决可能遇到的矛盾。

2 多规融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实践意义

多规融合举措的本质就是国土规划监管部门通过全面融合多个不同领域的国土资源空间规划要素,有效杜绝了分散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导致的规划冲突情况。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监管部门来讲,相关部门必须准确认识多规融合的价值与作用,运用科学手段来助推多规融合模式的转型与创新。从空间规划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角度来讲,国土空间规划涉及到不同层面上的立法监管机制,因此容易导致规划层面上发生相互冲突现象。近些年来,国土管理部门全面施行多规融合的重要实践举措,依靠多规融合的思路来灵活调整空间规划体系,有效保证了不同层面的空间规划内容整合于统一的国土规划编制与监管系统内,搭建监管控制国土资源规划运行的统一平台。

3 从城乡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措施

3.1 构建总体思路,遵循以人为本

基于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国土空间规划要秉承“生态文明、以人为本”的原则,借助特定的技术应用,构建完善的规划框架。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国家战略发展目标,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规律,以生态空间保护为规划前提,走上高质量的发展之路。在绿色环保的基础上,兼顾国土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界定各个自然资源条件的发展潜力,以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为国土空间规划基础,制定合理的发展规模。由此不仅能有效的优化自然资源利用,还能保证原有生态系统的完善,将国土空间开发强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实际的规划过程中,全面体现人的主体需求,参照公众需求和满意度,将情感活动融入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最终使得国土空间规划变得更加智能化,各个规划技术流程更加合理。

3.2 国土空间规划信息一体化平台的搭建

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要对区域内土地的利用状态等其他数据进行实时、长期的监测和评估,当监测数据与规划目标出现偏差时,要及时发出预警,这样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就成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着力打造国土空间规划信息一体化平台,作为国土空间数字化体系的基石。在现有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库的基础上集成地理信息系统、建筑信息化模型等新技术,整合公共服务数据、智能感知数据等为不同部门的用户搭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管理信息的一体化平台,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在线审批、协同办公、智能编制、历史信息查询比对和预警的功能。通过增加大数据挖掘和云计算的应用,增强规划大数据的挖掘分析,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推进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方面的智能化发展。

3.3 依靠信息化方式推行多规融合举措

多规融合的重要实践举措必须建立在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前提下,否则就会导致相关监管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出现混淆国土空间规划信息的后果,不利于确保国土空间规划决策的精准性。多规融合的网络信息化平台有助于完整收集国土空间规划的庞大数据体系,运用大数据的重要技术支撑手段来整合现有的国土空间规划数据资源,防止出现遗漏国土空间规划关键数据信息的后果。网络信息化手段在融入多规融合实践的过程中,基本的改进思路是基础资料平台的调整与丰富。基础资料平台承载了国土资源监管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信息内容,上述网络资源平台如果缺乏完整性,则会导致国土资源监管与规划的总体实施效果受到影响。因此,国土空间规划部门以及业务人员应当运用统筹视角来丰富资料数据库,不断扩充现有的基础资料内容。

3.4 嵌入中间层次规划,落实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传导

目前多数城中村或老旧小区更新时采用的融资模式为增容,其路径就是“拆除—增容—返迁—出售增容部分”。在城市更新后,大幅度增加了土地开发强度,如果全部更新项目都单一追求一次性财务平衡,势必增加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及交通压力。以单一项目开展的城市更新,片区统筹方面存在天然缺陷,市场逐利的特性导致更新专项规划以追求空间增量为核心诉求。深圳市更新单元叠加法定图则,难以实现区域统筹,单个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点状突破的影响可控。但不同时期批复的城市更新项目的合成错误,会导致实际建筑量突破法定图则基于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确定的最大可建设量,造成城市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转,给城市带来安全隐患。可以参照北京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引入中间层规划,建立了“单元指引-单元规划-规划综合实施方案”多层级的详规体系。一方面,可以在“街区”指引层面梳理总体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及市区管控要求,有效传导市区国土空间规划的指标,强化总体规模管控与市区级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落实 ;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管控弹性和灵活性,以街区为单元进行总量管控,将空间资源与更新任务相匹配,变一次性指标分配为动态按需调配,为后续根据项目随需编制的规划综合实施方案预留空间。

3.5 及时更新理念,做到与时俱进

目前,我国信息通信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其不仅能够有效的扩展国土资源数据的获取范围,还能够进一步丰富数据的类型,持续提升数据的精准度。具体来说,第一,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从多个维度、尺度、角度上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各项数据实施动态监测,能为人地关系的分析夯实基础,尤其是出现有关人的行为数据,可以将其应用于制定国土空间的布局,以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类对国土空间的基本需求。第二,借助计算机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分析制图、建模,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进而为后续的土地规划、评估和监测预警等,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全方位的实现数据驱动。

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国土空间规划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其能够有效解决资源数据收集分析问题,对检测对象实施动态管理,促进国土资源的科学配置,进而结合现实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土地资源利用方案。

参考文献

[1] 丁寿颐.“租差”理论视角的城市更新制度——以广州为例[J].2019,43(12):69-77.

[2] 戴源,李晓红 . 基于新型基础设施视角加快数据中心建设[J]. 江苏通信 ,2020(3):26-30.

[3] 向华.基于“多规融合”的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性评价[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