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学院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2皖西学院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 安徽 六安
作者简介:程颖.1986.11,女,安徽安庆,实验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材料加工工程
基金项目:皖西学院2020年度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20szsfkc0976;2020szsfkc0899
摘要: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和传授,引导学生对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践行是实施创新发展、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迫切需求,也是党和国家对新时代的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为了探讨课程思政内容在教学环节中的具体融入,针对材料成型工艺与装备课程的特点,以思政教育为价值引领,采取优化课程设置、修订教学大纲、完善教学设计等措施。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方面的融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材料成型工艺与装备 ; 课程思政 ; 实施措施
中图分类号
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科学地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构建“三全育人”的格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是当代高校专业教师的重要使命。
思政教育价值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大学生提出要求:“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3-4]作为育人主渠道的课堂,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融入课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材料成型工艺与装备作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课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课程知识点繁多、实践性强,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科学原理与人生哲理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机制,从而促进学生对本专业的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的趋势等有更深入的思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让课程思政落地
材料成型工艺与装备课程内容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密切相关,教师应主动关注时事要闻,找到时事和专业知识的交叉点,在课堂上自然引出并加以引申。在学生接触课程的第一堂课上,以材料为先导的实际工程介绍,特别是国家重大工程介绍与讲述,使学生了解作为中国材料人应当掌握的专业知识,以及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通过对世界材料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我国在该领域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等的介绍,采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5]在后续课程的逐步深入中,将相关的新闻资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应用等前沿发展情况带入课堂,如在讲授铸造工艺前,介绍古代铸造工艺的高超,在讲授经典知识的同时,通过实例分析,将各种铸造技术和工艺的特点和优劣介绍给学生,着重对学生进行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方法的培养,强化对学生进行铸造工艺和装备的理解、设计、实现能力的培养。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从专业、文化、国家的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提炼课程中蕴涵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拓展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实践中,注重知行合一,学生在做中学,弘扬劳动精神,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如在实践实验教学中引入各项工程的案列,如英国航空BAC1-11型飞机固定风挡的螺栓设计尺寸偏差险些导致飞机失事,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就是由于零部件材料性能不足、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事件、重庆彩虹桥坍塌事故等重大工程事故。[5]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很多工程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设计、制造工艺、使用环境等因素考虑不周,使用不当而造成的。通过案例与理论有机结合工程师价值观和工程伦理道德的培养,引导学生重视实践操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培养具有伦理意识以及以造福人类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现代工程师。
三、思政教育的实施与探索
在推进课程思政教育的建设过程中: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活跃要素,增强研究意识,着力优化课程设置,修订教学大纲;将教学目标中融入育人目标,集体备课,深挖思政教育元素,资源共享,并对应相应内容,完善教学设计。
充分把握课堂之外与学生的接触和交流机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生多数在今后成为一线生产工程师,认识实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实践之一,在这里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第一次完成碰撞交流,避免走马观花,让学生有收获,产生的正面影响将会在学生们今后的生产实习甚至踏上工作岗位烙下深刻印记。首先开展实习动员,教师与学生一起观看国之重器纪录片提升大家的爱国热情与科技兴国的责任感,另外提前与企业讲解人员进行沟通,为学生设计参观过程中回答问题的互动环节实习,过程中教师秉持严格要求、耐心负责的态度,仔细参观各个环节,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在实习地点之一的安徽应流集团了解华龙一号反应堆冷却剂主泵泵壳部件,航空发动机单晶叶片、重型燃机轮机定向叶片的生产流程等等,从企业的技术突破与发展让学生直观感受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为将来的学习和就业点燃理想之火。
拥抱时代,利用好互联网的发展,将“互联网+”资源和平台充分用于教学服务,整合现有资源、挖掘内在资源、转变教育方式,构建互联网与课程思政并行的模式,[6]利用网络资源及慕课课堂对学生开放记录片、新闻、视频等资源,借助视频资料的视觉冲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对授课内容的有益补充,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入思政引发思考。对学生学习的轨迹进行跟踪分析,挖掘学生的兴趣点,为之后进一步完善思政育人素材,提供更多的政治教育资源做准备,两者之间完成深度融合,实现课程育人的有效性。在课程考核和评价过程中,加入创新精神、职业道德等德育目标考核比例。同时,教师也利用课程平台主动回应学生的价值困惑,通过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师生的在线互动中,创建线上线下一体的多元化育人渠道,争取在学生毕业后的持续发展阶段中,通过问卷的形式保持沟通反馈,并将反馈的建议完善到教学过程中,完善课程思政建设。
结语:
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深入探究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的融合,全面强化体系化、规范化建设,进行科学实施考核评估与效果评价等,是今后的重要工作目标。专业任课教师需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学习,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德树人。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工作,做到思政元素与专业技能的完美结合,引导学生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之中。
参考文献:
[1]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
[3]陈晓庆,孙秀伟.“大思政”格局下协同育人实践模式探究[J].辽宁经济,2020(04):78- 79.
[4]李兰云,李霄,刘静,董会.材料成型卓越人才自主探究性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15):154-156.
[5]赵倩,胡林岚,仲太生.“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思政实践探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03):72-74.
[6]刘淑慧.“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建构的理论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