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业结构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农业种植业结构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分析

陈新宝 程时军 全诗广 马国生 石 洁

阳新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湖北省阳新县435200

摘要:现阶段在我国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时,面临着一定的管理、自然、人为等问题,这种情况对实现种植业向集约化与规模化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为真正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入手,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本文主要分析目前农业种植业结构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种植业;结构;问题;措施

每次种植业结构调整共同的特征是粮食产量的波动,每次大的种植结构调整的根源都是粮食产量。周期性的“卖粮难”甚至长期的“卖粮难”,小品种作物或“姜你军”或“蒜你狠”,于是又开始新一轮的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

1、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意义

1.1有利于主要粮食作物的良性轮动,调节市场需求

在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各种先进农业技术被广泛利用,比如无土栽培技术、转基因技术等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对提高作物产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科技进步对种植业发展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平衡带来了新的冲击,只有在种植业结构得到有效的调整后,才能保证市场的稳定性,保持结构平衡逐步提高粮食市场整体效益,不断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大趋势。

1.2有利于农产品质量提升

在目前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的产量也决定着农业经营主体的实际收入情况。同时,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人们追求绿色生态环保农产品时,农产品经营就不是单纯以数量上的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应针对生态环保产品质量作出有利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并积极与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相结合,积极培育出更好的绿色生态农产品。

2、农业种植业结构面临的问题

2.1缺乏种植业整合规划管理内容

目前,我国特别提出了关于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通知。其该通知中提出,为有效促进我国粮食、种植业、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应真正建立一批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进而耕地质量有所改善[1]。但目前在种植过程中,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管理内容,从而导致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逐渐下降。这种情况不仅会引发病虫害的发生,还会限制农业村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2.2农产品质量的化学农药安全隐患

首先,农业种植业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多,农业技术操作水准参差不齐,就算是新型专业合作组织也无法做到企业化标准生产要求,特别是化学农药品种较多,如果用错或者过量,都会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其次,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内容也是不够细化,农产品安全标准的类型和级别以及相互之间的适用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参照标准不统一,就农药残留来讲,甚至一些农产品没有对应的检测标准,如叶菜类蔬菜还没有国家级残留标准。

2.3经营主体的改变带来的需求问题

一是对知识的需求。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者仍然是农民,文化程度偏低,制约着个人的经营能力和技术接受能力,在生产与营销的配合,产量与品质的平衡等关键问题上不知道轻重,干劲十足而能力不足。二是对资金、土地流转等等政策扶持的需求,解决农业种植业面积规模,持续稳定的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2.4基层农业推广体系服务能力和效果退化

一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而且后继无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还要承担大量的非技术行政工作。二是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对象是广大的农民,有一定文化素质生产的年轻农户进城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都是老年人,习惯遵循守旧的模式,对新型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化化设备掌握有一定的难度。

3、针对农业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措施

3.1通过特色产业整合进行规划管理,构建完善的生态平衡机制

在针对特色产业种植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时,其首先应通过特色产业整合进行规划管理,以此构建出完善的生态平衡机制,在适宜特色产业生长过程中,促进当地生态效益。其特色产业整合结构管理在特色产业种植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有效的特色产业整合规划管理,也针对特色产业种植资源、生态资源、生态平衡做出针对性的改善与帮助[2]。由于我县生态区域大多数是南方丘陵山区,在土壤肥力有限、面积狭窄的情况下,为避免产量、质量及销量下降应不断完善特色产业整合模式,可通过现代化科学手段强化特色产业生态环境,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品质。以此不断促进农业种植业整体产业结构的和谐发展,并构建出完善的生态平衡机制。

3.2少用甚至不用化学防治,保障农产品质量。

为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应做好病虫害预防工作,应对病虫害发展动态进行把控。可组织人员对特色产业、农业发病因素进行分析,从而针对发病情况进行处理,由于有害生物具有潜伏性、传播性及周期性的特点,可加强病虫害监测,根据监测治理情况再次进行药物喷洒,以巩固治理效果。例如可引进杀虫灯、色诱电光板等科学技术,对杀虫诱捕进行研究在最大限度上保证特色产业健康生长,抑制虫害,降低病虫害传播率,结合土地实际情况使病虫害防治更有效。

[3]

3.3促进农业种植业调整的适应性

在进行农业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时,应明确认识到现阶段的经营主体,由承包责任制广大农户为主逐步向土地集中流转综合型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为主转变中,对于种植业的经营一般会优先考虑经济效益的需要。因此,首先应对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政策引领,并不断以此提高对于经营种植业的思想认识。其次,在对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政策和专业知识培训时,除了对农业种植业整体调整要有一定的认识,更要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全面学习,培养新型农业职业农民,促进了农业种植业调整的适应性。

3.4建立完善的农村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制度

建立健全推广制度,并不断完善推广体系,确保农村生态农业技术推广达到效果,以此有效提高农业种植业的快速发展。首先可大力推广“绿肥”种植、秸秆还田技术等,积极引导扶持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在农作物收割完后,通过翻压还田当作农作物有机肥料,全面改善土壤肥力,使农产品达到绿色、有机条件。其次改变种植模式,将农作物种植由一年一茬变为一年两茬,或通过人工条件反季节生产,并结合市场需求,推行“订单种植”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第三在对土壤条件污染、草地退化、水土流失、农作物病虫害等问题进行重点防范,重点推广防范农业技术。第四要解决好当前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资源配置碎片化、科研和推广无法结合等问题,当地基层部门应结合推广人员不断加快农业科技制度创新,突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以技术创新、长效机制发展下,可有效促进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效益。以此,为助力乡村振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当地特色种植,设施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泽波,夏卫生,朱捍华,等. 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以湖南省为例[J].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4):13-18.

[2] 刘春龙. 基于农业增效增收的农村产业结构战略调整研究[J]. 江西农业,2020(14):131-133.

[3] 刘丹. 关于磐石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的探究[J]. 市场周刊,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