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检察院 天津市 300202
摘要: 近年来,随着司法改革及两反转隶工作的开展,检察院的工作职能发生了转变,公益诉讼是新时代检察职能新的突破点和着力点。在新的形势发展机遇下,基层检察检务保障部门积极做好检察公益诉讼技术支持保障工作是当前辅助办案的首要任务,如何在公益诉讼办案前期技术性调查及固定证据等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无人机+办案”技术模式的普遍应用,无人机在检察办案中的应用需求愈加广泛且形式多样,全国检察机关在办理公益诉讼案件中运用无人机进行证据调查、现场勘查、污染治理等工作开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检察机关在提起公益诉讼工作中仍在调查取证方面缺乏必要的辅助措施,无人机技术在公益诉讼办案前期技术性调查及固定证据方面能够充分体现作用。无人机技术不仅能够提升公益诉讼办案效率,实现办案模式优化提升,也是探索新时期检察工作“智慧检务”的新举措。
一、无人机在检察公益诉讼中的应用背景
2009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坚持把现代科技作为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检察信息技术建设走过了“数字检务”、“网络检务”和“信息检务”阶段,现已升级步入“智慧检务”阶段。随着警用无人机、消防无人机等公务类无人机的发展和普及,检察机关的工作与无人机的融合也日益密切,无人机投入到检察业务工作中势在必行。增强依托科技的力量,不断创新推动司法办案质效的提升,持续加快新时代检察机关“智慧检务”建设。
2015年7月1日,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开始,2017年6月27日,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正式写入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2017年底,检察机关开始将无人机航拍技术正式与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相结合。
二、无人机在检察工作调查取证工作中的优点
无人机轻巧灵活,能够全方位的对干警执法过程及现场的画面进行全程拍摄,具有覆盖面广、精准定位、立体航拍、高清摄录、动态追踪、全面客观、细节捕捉等优势,克服涉及面积广,距离长,且地势陡峭等难题,弥补相机拍摄取证和执法记录仪的这种传统方式中的视角局限,无法真实反映现场画面等不足之处,从而有效提升案件证据的时效性、客观性及全面性,节省办案时间、办案质量和办案成本。具体到生态资源保护类公益诉讼工作中有以下优势:
现场勘查搜索,拍摄现场环境。
无人机技术可实现人机分离、远程操控, 具有轻巧灵活、高清摄录、画面实时传输等优势,且不受地理、环境条件的限制,将调查取证、现场勘验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环境资源类案发现场,通常需要拍摄现场方位图、概貌图和细目图来记录和展示现场方位、周围环境、进出线路等信息。
及时固定证据,适合“秘密调查”
由于无人机体积小、飞行中噪音小,因此相应数据瞬间被完整固定,可以在不干扰当事人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取证任务,保证证据的完整性。不仅直观地掌握了被破坏现场所处的环境位置,也能看到水源保护地、森林矿山等被侵害的全面立体情况,使举证更有直观性。
实现监督全覆盖,便于定期巡查
传统取证方式难以实现有效的全覆盖,容易出现巡查空间和时间上的盲点。而无人机取证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可以将巡查工作成为常态,对固态问题可以定期巡查,发现问题立即调查、介入。及时制止污染破坏行为,避免造成更大损失。此外,无人机以其突击性、远程可视性等优势,能够迅速出现在现场,避免涉案人员销毁、破坏证据的情况发生,进而达到监督的目的,确保违法行为不会继续滋生蔓延。
三、无人机在检察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自公益诉讼工作全面推进以来,全国四级检察机关把公益诉讼工作作为检察工作新的着力点和“一把手”工程来抓,最高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积极谋划,认真部署,四级检察院强化落实,联动开展,确保公益诉讼工作稳步推进。
(一)服务秦岭北麓违建整治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2018年,一场雷厉风行的专项整治工作在秦岭北麓西安境内展开,全面打赢秦岭保卫战,我院积极服务秦岭北麓违建整治工作,抽调干警,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并安排检察技术人员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对整治前、整治中及整治后的成果进行拍摄,进行对比,以整治促成效。秦岭违建别墅问题,不仅给生态环保带来阵痛,拆除秦岭违建别墅,人民群众拍手称快。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绘就新时代“五位一体”全面发展蓝图,维护好秦岭绿色生态宝库,正是人民群众的期盼。
(二)倾倒生活垃圾
2021年8月,我院第五检察部针对卫津河多河段及天塔湖内大量水草生长过于繁盛、水面漂浮大量断根水草、水面出现绿泡、河水有异味,河水生态环境和河道景观遭到破坏,经过技术人员利用无人机取证手段,进行拍照、录像,进行证据固定,将证据的情况向河长单位马场、天塔、友谊路街道办事处制发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上述三个单位均在检察建议回复期内进行整改并对我院作出书面回复。在前往卫津河、天塔湖进行公益诉讼“回头看”,开展复查工作,发现上述河湖内的水草已经得到有效清理,无人机技术为民事行政检察部的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这些具体的个案应用通过利用无人机的“传统+现代”科技手段,提供多层次、全方位、远距离拍摄的方式为办理公益诉讼案件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保障,解决了普通相机和摄像机都无法全面真实反映现场情况的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该院将大力加强检察技术助力检察办公办案,让公益诉讼插上科技的翅膀,为保护绿水青山继续贡献力量。
四、无人机在检察技术工作中的应用发展前景及建议
(一)建立专业化操作人员队伍
由于目前无人机技术还属于起步上升阶段,专业操作人员并不配备齐全,需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与无人机使用经验丰富的单位多交流学习,学习无人机的安全使用规范、无人机的维护及保养、无人机航拍技术、无人机视距内飞行及无人机超视距飞行,培养具有实战能力的专业人才。同时,注重成功实战案例的收集,积极探索适用于检察机关的运作模式,以达到熟练使用的程度。此外,由于无人机在基层工作中应用还不普遍,可能出现在一些案件中不能意识到无人机参与案件办理的重要性和便捷性,导致无人机闲置的情况,应积极引导使用人员转变观念,发挥无人机作用。
建立无人机使用管理制度
要严格无人机操作人员的“准入”制度,操作人员需通过规定的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件,避免出现“黑飞”情况。要严格遵守低空空域管制条例,及时报备飞行路线,规定的禁飞区域做到坚决不飞。要加强安全风险防控,使用无人机可能对操作人及第三人造成侵害,为化解相关风险,做好必要保障。此外,无人机在信息采集方面可能会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秘密,对巡查、调查获得的图像、视频信息进行严格筛查和保密,按流程进行处理,不能私自外泄。
检察院将加强使用无人机航拍取证技术助力公益诉讼工作,不断强化科技信息技术与检察工作高度融合,不断让无人机成为保护公益诉讼的前沿触角,使检察公益诉讼走出一条有特色的路。可以预见,随着未来“智慧检务”建设不断深入,日常应用日趋成熟,无人机在检察工作中还将发挥更为重要、更为直接的作用。未来,无人机制造商完全可以根据检察工作的具体需求,开发出一款专业的“检察无人机”,不仅可以推动一个新行业的兴起,也有利于“检察+无人机”技术能够产生更加明显的作用,让无人机成为保护公益工作的“鹰眼”和”侦查员”,为依法高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提供重要依据,为检察事业的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