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浅析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策略

赵庭梅

永登县城关镇五渠小学 730300

摘要:目前,小学高年级特别是毕业班,常有一些学生情绪反常,出现厌学、辍学甚至离家出走的现象。还有些本来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突然成绩直线下降。也有一些比较老实的学生和同学闹起意见,和老师、家长闹别扭。这些异常现象的出现,除了受周围社会影响外,主要与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有关。因此,我们要分析学生的心理,掌握其心理特征,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效果。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心理问题;疏导策略

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即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一系列措施对于不同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根据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较常见的心理困惑进行心理辅导工作,并灌输相关的、合理的心理健康常识,使小学生能够掌握有效的预防心理知识,增强小学生自我认识能力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由于教育水平的局限,以往的小学教育中心理教育的缺乏导致许多小学生不健全发展,一些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小时候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长大了便会发展成为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学生正常的生活与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一旦发现了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其解决。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

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早期,青春期是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相当于小学后期和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还对师长的正当干涉感到反抗抵制。情绪不稳定。注意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人的记忆力增强,注意力容易集中,敏锐,特别是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加强了,自我意识、评价和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和人生观。但意志力仍不够坚定,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在发展中,所以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灰心。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在当前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困难的问题,如厌学、考试焦虑,注意力障碍等;青春期烦恼的问题,如体征引起的烦恼,异性交往的烦恼的以及情感误区的烦恼等;心理品质与行为的问题,如儿童强迫症,学习能力缺失、说谎、孤独、嫉妒、自卑、抑郁、多动症,以及极少数学生因受环境影响和不良影视剧的影响而产生的自暴自弃,厌世轻生,玩世不恭的念头和行为。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更好的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要

小学高年级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此期间一个孩子在生理、心理、智力、学识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长久以来人们习惯于以单纯智育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成长过程,即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判断一个学生的发展前途。这种认识方法忽略了学生在人格与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发展需要。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挫败感会加速不良情绪的蔓延,长期的消极体验破坏学生的健康身心。教师要有长远的眼光,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心理困惑,及时疏导不良情绪,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不同的心理障碍分类指导

在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中,由于先天的生理因素不同和社会环境因素不同,他们的心理障碍表现也各不相同,要结合他们的特点分别予以具体指导。对遇事胆小、害怕、退缩逃避属行为障碍的学生,要由易到难多给他们做事的机会,使他们慢慢增强信心,恢复正常心理;对集体漠不关心、对他人冷漠无情的属人际关系障碍的学生,教师要多接触、多关心、多教育,增强其群体意识;对性格表现异常属性格障碍的学生,教师就指导他们以有健全个性的同学为榜样,学习他们性格开朗、待人热情、富于同情心和责任感、胸怀宽广、豁达大度等优点,做个心理健康的人。心理辅导也是思想交流的艺术。教师要教好学生知识,光靠业务本领是不够的,还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情感交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珍惜现今的学习时间和机会,掌握心理健康辅导的技巧,可更好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表现不良的学生,要善于理解他们的苦衷,多讲鼓励、肯定的话语,促使他们彻底改变对自我的认识,改写人生的路途。

(三)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表现才华的舞台,调节学生的身心,释放学生的潜能,并通过各种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奋勇拼搏的精神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班级活动中,可以把不怕困难、顽强拼搏、不怕失败、积极进取等良好的心理因素融入其中。让学生将这种种良好品质的种子深深植于心中,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有益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利用好学校的各种现代化设施,通过宣传橱窗、校园网、心理咨询室、热线电话等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受伙伴之间团结协作的亲密友谊。

(四)做好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大量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家庭教育存在过于注重成绩而轻视小学生心理,许多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正视,家庭教育的不当让学生的心理隐患增多。小学生长期积压的心理问题到高年级会更加明显,如果把不良表现仅仅和学习困难联系起来,而对学生心理不加疏导就错失了教育的良机。开辟与学生沟通的多种渠道,使学生随时能与教师、家长、同伴沟通,共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转变教师与家长的意识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关键。

三、结束语

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有助于小学生的成长发育。如何有效帮助小学生解决在成长过程中存在心理问题是教育人员应当探讨的重要问题。学校要提高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助其成长,使学生拥有强健的心理。

参考文献:

[1]杜瑞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6(08):50

[2]刘英华.班主任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05):133.

[3]楚俊娟.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5(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