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背景下我国飞行人才培养新思路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军民融合背景下我国飞行人才培养新思路浅析

李庆平 1 刘金帅 2

1 身份证: 21060319730228****

2身份证:41078219870919****



摘要:我国飞行事业的显著发展,使得飞行人才的培养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以培养新型飞行人才为目标,探讨军民双径培养的思路,提出人才培养市场化、培养空间开放化、培养对象年轻化等策略,意在降低飞行人才的培养成本,提高飞行人才的培养效果。

关键词:军民融合;飞行人才;培养策略

我国的航空事业起步很早,但是在飞行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始终没有找到适恰的方式。因此,调动更大的力量投入到飞行人才的培养事业中,实现军民培养资源的共享,必然成为一个客观趋势。

一、传统飞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一)国家包办,成本过高

我国航空事业对飞行人才的需求与培养速度严重不匹配,导致国内飞行人才的缺口很大。这与我国的培养模式有着直接的关系:被选拔进入飞行学院的学员只需承担少量的生活费。数百万的学费全部由国家承担。这就使得飞行学员的培养成本和培养风险都非常高昂。为此,国家不得不放缓培养速度,在甄别、选拔飞行人才时提高门槛,造成了飞行人才培养基数的挤压。

(二)空域受限,模式被动

大部分的飞行训练需要在低空空域完成,但是低空空域的资源主要由空军掌控,民航飞行员训练需要使用时,必须提前24小时向相关部门报批。很多培养部门为了省却繁琐的程序,只能是减少训练时间。另外,伴随着民航运输、军航活动的增加,空域有限的使用时间也被进一步压缩,没有充足的训练时间,人才培养的质量一定会大打折扣。

(三)协作不利,资源独享

我国军航和民航的飞行人才在福利待遇上有着很大的差距。民航的福利高、待遇好,优秀的人才逐年大量的流失到了民航系统,使得人才配置严重失衡。其次,军航的飞行人员在45岁之后退役,如何安置这些专业的飞行人才也是一个急迫解决的问题。这就使得人才一边储备不足,一边流失严重,人才培养的消极态势长久得不到改变。相较于国外飞行人才的培养商业化,我国飞行人才的培养并没有充分调动起军与民的力量,因此,借鉴国外“以通航储备人才”的做法显然不能取得实效。

二、军民融合培养飞行人才的策略

一)人才培养市场化,构建军民合作模式

我国的飞行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从招生到培养,实现一体化的改革。首先,扩大飞行员的招生范围,从应届高中毕业生、社会适龄人员等多个渠道招生。其次,招收学员的培养工作直接交给市场来做。由市场的需求来决定培养的内容和考核标准,最大程度降低培养资源的浪费,激发学员在培养过程中的积极性与竞争性,使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在数量和质量上尽快达到平衡。再有,将退役的空军飞行员安排到民航单位就业,一方面解决了军航人员退伍安置的工作,一方面让军航和民航在人才的共享共建上实现流动,扩大军民融合的态势,使得我国的民航飞行人才质量大大提高。由此可见,对飞行人才的培养是逐步推向市场的,其最终要达到的是,航空业通过对飞行人才的“订单式培养”,达成人才结构和人才数量上的匹配。

二)适当开放空域资源,简化军民协同手续

国内飞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实训能力的培养,而实训能力的培养是由大量的飞行实践促成的。因此,适当开放低空空域,给予培训学院一定的实训自主权,是非常有必要的。考虑到我国的空域安全,我国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可以把空域根据安全级别划分成若干个等级,每一个等级均列有详细的飞行要求,如飞行员的飞行资格、可飞行飞机型号等。在严格遵守梯度式开放的基础上,对每一个等级内的飞行员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的可以升等,反之则要降等,严重的可以对其关闭空域资源。通过这种方式,既保证了空域安全,也督促飞行培训系统的每一个人严遵行业规定,提高飞行的职业素质,从而整体化推进军航与民航的合作质量。

(三)重视航空教育,培养飞行后备人才

我国对青少年的航空教育实际上起步的比较晚,仅有的一些学校尚处于实验阶段,并没有总结出可行性经验。针对这种情况,国内应该尽快建立预备役,依托和利用民用航空、通用航空的力量,扩大飞行人才的队伍。在队伍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可以科学地分化出军航飞行人才、民航飞行人才,而民航飞行人才也需要承担一些预备役的工作。这就使得军民的合作在产出阶段也有了较深的融合。另外,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着力开展青少年航空教育,整编富余或闲置的飞行训练资源,让退役的飞行员进入到青少年航空教育机构,如航空博物馆、航空教育俱乐部等,开展青少年的社会航空教育,这样一来,对飞行人才的培养就进入到了基础化的阶段,更有利于向行业输送质量兼备的飞行人才。

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飞行人才的培养采用军航合作的方式更符合国情社情与行业的需要,也更能适应外部快速发展的时代需求。因此,在对现状进行客观审慎的分析后,采取逐步逐时逐量的方法完成这项工作,是推动我国航空事业人才质量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

参考文献

[1]杨源,航空情缘[M].航空工业出版社.2012

[2]王瑞杰,丁茹.推进军民融合培养人才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国防.2017(04).46-48

[3]于传海,孙建华.军事人员现代化视域下专业化军事人才培养探析[J].政工学刊.2021(02).15-17

[4]高培新.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民航飞行员培养策略[J].学理论,2017(05):225-226.

[5]姜平.对加快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培养的思考[J].政工学刊,2017(09):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