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8
/ 2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王 华

重庆市青木关中学校 401334

摘要:传统的初中数学教材有着难、繁、偏、旧的特点,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都会感受到不仅题目千变万化,考试知识点也是比较生僻。因此,刷题的学习方式一直以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但是随着新课改理念地提出之后,不仅教材在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式等都在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开始意识到,在课堂上不能仅靠刷题的形式,而是应当迎合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本文主要介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问题导向法,希望能够为相关数学教师带来帮助。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应用教学

随着国家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国家各级各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也开始迎合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讲,学校不仅提供必要的信息化技术设备,还会为教师引进更多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样一来,教师依靠多年教学经验,再加上分层次教学法,问题导学法等的教学方法,就可以很好地开展课堂教学。问题导学法是指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使用问题导学法能够很好地改善以往的教学弊端。

  1.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通过采用问题导学法,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可以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并且通过教师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学生能够很好地达到深度学习,不仅想象力得以拓展,思维也可以更好地发散。在课堂上有趣的问题还能促使学生积极回答,课堂氛围会更加轻松愉悦,再加上小组合作等的教学方法的辅助作用,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也会得到很好的锻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采用问题导学法时应当注意,问题以教学目标为基本方向,所有的问题都应当让学生主动思考,渐渐走向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问题导学法可以通过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也可以通过激趣法,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且主动探索,还可以通过演示法,向学生展示各类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自己观察找出问题,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复习原有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之上,合理拓展思维,发现新的问题,接受新的知识。因此,问题导学法在使用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多样性和趣味性,以此不断完善数学教学体系。

  1.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思考

科学有效的问题应当建立在必要的情景中,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思路跟着教师走。因此,教师应当重视提出问题之前为学生首先创建情景,然后建立情境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探索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数学《勾股定理》时,教师首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以下情景:在学校中有一块长方形的草坪,草坪对应的四个区域分别是学校的食堂、宿舍楼、操场以及教学楼,一些学生在往返教学楼和宿舍楼之间,为了更快到达目的地,于是在四边形中找出了一条斜路,而这个斜路与其他两个边正好构成直角三角形,学校领导要对斜路上的草坪进行修复,现在已知条件为长方形的两边为3m和4m,请问斜边的长度是多少?学生通过画图必然会陷入思考,当学生的思路受到阻碍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引出勾股定理的概念,学生了解勾股定理之后,再用勾股定理解决课程起始的问题,就能顺利解决。由此可见,情境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思考。

  1. 利用问题导学,开展学生深度学习

现在的很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课堂上仍然没有重视生本理念,还是以教师主要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这样的课堂上,并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以及数学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模式的创新,依据学生的基本学情科学设置数学课堂。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时,该章节的重点内容是让学生正确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并且学会用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解决具体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将重点放在理论和知识相联系的教学内容中,此时可以通过问题导学法,对学生开展深层次的引导。教师可以借助以下习题:已知登山队从山脚的营地出发,每向上攀登1km,气温就会下降6℃,山脚的营地气温是5℃,如果登山队从营地攀登x千米时,所在的气温是y摄氏度,那么x与y的关系如何表达?学生会根据教师的问题,详细探究解析式的列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次函数形式上的共同点,最后再根据共同点列出函数的概念。学生从不懂到理解,最后到正确使用,不仅完成了函数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提高了探究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把握提问时机,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虽然通过提出问题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思考,但并不是课堂上一直要给学生提问题,教师提问题时应当注意时机,例如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教学目标是否有相应的要求等,只有正确把握提问的时机,学生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数学综合素养也才可以有效提升。

例如,在讲解华师版初中教材中平方根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应当首先了解本节课的重点是学生了解平方根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并且要了解开平方与平方是互逆运算,利用互逆运算关系可以正确求出非负数的平方根。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使用以下案例:有一个正方形的展厅 面积为25㎡,它的边长应当是多少呢?如果面积是50㎡,那么它的边长应当是多少呢?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可以快速得出答案,但是对第二个问题,学生可能无从下手。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若X2=a,则x叫做a的平方根。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真正了解平方根的概念,教师可以继续提出问题:试着说出16,25,9,100的平方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快速解答问题,然后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如果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互为相反数,那么它们的平方有什么关系?正数有平方根吗?如果有,有几个?0有平方根吗?负数有平方根吗?教师将这些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一一解答,最后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发现,若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则它们互为相反数,0有平方根就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自主获取答案,这样理解和运用起来会更加有效率。

(四)注重问题层次性,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教师在提出问题时也应当注意问题采用由简到难的层次,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深度学习思维,有效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时,为了能够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现在分别在纸上画出边长为6cm、8cm、10cm的三角形,然后将三角形剪下和同桌比较是否能够完全重合。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会发现完全重合,进而得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相等”,然后教师接着提问:三角形其中两条边长分别是15cm和20cm,这两条边夹角为60度,请同学们继续画出三角形,再剪下来比较,学生进一步会得出能够完全重合的答案。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出全等三角形的特点,学生可以说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其中两边与其夹角对应相等。”由此可见,问题层层递进,学生概括能力也会不断增强。

总结

总而言之,作为初中数学教师,首先应当重视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其次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教学大纲,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设置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时机的把握,问题层次性的关注等,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师才能站在学生角度为学生构建科学有效的课堂,不仅提高学生初中数学成绩,同时提高数学核心素养,为后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铃.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分析[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 000(002):P.151-151.

  2. 陈淼.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0, 000(008):P.1-1.

  3. 黄志娟.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分析[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