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分析

郑丽燕 通讯作者李子奇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 内蒙古021000

【摘要】目的:进行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纳入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得分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72例患者采取随机方法分组为对照组(36例)、研究组(36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电针治疗,研究组接受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方法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的86.11%,H-B评分研究组(17.2±5.1)分,高于对照组的(13.1±5.9)分,RPA评分研究组(2.2±0.5)分,低于对照组的(3.4±0.6)分,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患者面部神经症状、面部功能得到较好改善,推荐应用。

关键词温针灸;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由神经管内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面部肌肉周围性瘫痪,临床主要表现为各种面部神经症状以及面部功能受损,例如口眼歪斜、无法闭眼抬眉、无法鼓嘴等[1]。对于该疾病,临床通常选择针灸治疗以改善患者面部神经炎症反应以及血液循环。本文就对其中的温针灸治疗方案展开了详细研究,一下为全部研究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研究资料来自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得分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共72例患者在随机方法下分组为对照组(36例)、研究组(3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16例,年龄26-50岁、平均(35.1±4.8)岁,病程1~5d,平均(1.3±0.6)d。研究组患者男19例、女17例,年龄22-49岁、平均(35.8±4.2)岁,病程1~5d,平均(1.6±0.7)d。基线资料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电针治疗。选穴:地仓穴、睛明穴、鱼腰穴、下关穴、阳白穴、丝竹空穴、夹承浆穴、翳风穴、合谷穴。治疗时患者取仰卧位,清洁消毒所选穴位后,对相关穴位实施无菌针灸针刺,得气后取G9805-C型电针仪连接睛明穴、地仓穴、下关穴的针灸针,然后给予20min的电刺激治疗,频率设置为2Hz。以上为一次治疗过程,每周3次,疗程为一个月。

研究组接受温针灸治疗。选穴、常规消毒、针刺方法与对照组一致,区别在于针刺得气后取2cm长短的艾柱套于下关穴、翳风穴的针柄上,点燃艾柱下端待其燃尽后取出针。其余针留20min后再取出。疗程与治疗周期同样与对照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首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计算和对比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治疗人数的占比)。评价标准为:①显效。患者面部表情恢复自然,可自主、完全可闭合眼裂,无口角歪斜,额纹正常。②有效。患者面部表情基本恢复自然,可大部分闭合眼裂,无口角歪斜,额纹一定恢复正常。③无效。未达有效及显效治疗的其他情况。

其次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面部神经及功能评分,对比指标分别为H-B评分以及RPA评分。其中H-B评分为面部神经功能分级量表评分,主要评价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越好。RPA评分为面颈部症状评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面部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6.0软件处理样本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分别以“x±s”“n(%)”形式表示,P<0.05表示具统计学差异意义。



  1. 结果

2.1治疗有效率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详见表1:

表1 治疗有效率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有效率

研究组(n=36)

29

7

0

36(100%)

对照组(n=36)

20

11

5

31(86.11%)

x2

/

/

/

5.373

P

/

/

/

0.020


2.2面部神经及功能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B评分、RPA评分均接近,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H-B评分高于对照组,RP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详见表2:

表2 面部神经及功能评分

组别

H-B评分

RPA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n=36)

8.7±3.3

17.2±5.1

17.2±4.1

2.2±0.5

对照组(n=36)

8.6±3.5

13.1±5.9

17.0±3.9

3.4±0.6

t

0.125

3.154

0.212

9.219

P

0.901

0.002

0.833

0.000




  1. 讨论

急性周围性面瘫的发病原因主要为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其诱因比较复杂,受寒、受累、病毒感染均可能诱发此病。而在中医学领域,则认为急性周围性面瘫是由于正气亏损、病邪侵入脉络导致的面部气血失和,是一种风寒型疾病,对此须以针灸治疗以疏通经络,促进面部经脉恢复正常功能,进而缓解治愈面瘫[2]

本研究中对两种针刺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展开了深入研究,发现:温针灸治疗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电针治疗的对照组,H-B评分高于对照组,RP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温针灸治疗效果要优于常规电针治疗。首先,两种针灸治疗方案均通过针灸疏通患者经脉,以祛风散邪、充分去除患者体内邪气,促进患者面部神经、血液循环恢复,进而达到治疗面瘫的效果[3]。而温针灸在此基础上还具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于风寒所致的气血亏损、脉络失养的周围性面瘫效果颇佳[4],可强化对患者的血液循环改善效果,因此研究组整体疗效更好。

综上可得结论: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患者面部神经症状、面部功能得到较好改善,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静华, 崔耀辉, 李瑛,等. 针刺患侧"反映点"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对照观察[J]. 中国针灸, 2019, 39(006):588-592.

  2. 田卫卫, 赵林华. 周围性面瘫中医分期治疗[J]. 吉林中医药, 2019, 039(005):574-577.

  3. 陈炽祥. 温针灸联合祛风解毒活络汤对周围性面瘫患者FDI,血清ET及NO水平的影响[J]. 上海针灸杂志, 2020, 039(003):310-314.

  4. 易海燕, 廖运生, 张成明,等.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探究[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 17(09):204-205.

  5. 周英, 宋丰军, 李灵浙,等. 不同针灸方法早期介入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 54(01):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