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

/ 2

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相关指标

的影响

朱晶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4医院 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模式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年4月—2021年4月间收治的74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平均分组后,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循证护理干预,比较护理结果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后的心功能检测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方案的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相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干预期间,循证护理模式的出现可以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可以改善患者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功能;循证护理


前言:心肌梗死是临床上的常见心血管疾病,是指因为冠状动脉缺血所造成的心肌坏死,并且随着疾病的发展,可能导致心肌细胞大量凋亡且炎症细胞在心脏聚集,影响了心脏症状收缩功能,并发展为心力衰竭。护理干预在促进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合理的护理干预手段,其中循证护理强调对护理过程做进一步优化,在坚持获取证据、结合临床科研结论等方法进行结合的基础上,优化临床护理决策内容,最终促进康复[1]。现为深入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相关临床指标的影响,本文以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20年4月—2021年4月间收治的74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做平均分组,其中实验组患者37例,男/女=21/16,年龄62-78岁,平均年龄(70.42±3.79)岁。对照组患者37例,男/女=23/14,年龄60-77岁,平均年龄(70.34±3.6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在医院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例如护理人员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对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检测等;强化药物评估,了解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疗效并判断有无不良反应等。

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护理方案包括:(1)了解循证问题。护理人员在充分听从患者反馈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法,分别从患者一般资料、身体状态、病情发展与转归等角度做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判断患者各项临床治疗对康复的影响,确定循证干预的基本方向。(2)查询文献。按照确定的循证问题,获得关键词之后开始在知网、万方等平台上检索资料,根据我院患者实际情况以及相关学者的经验确定护理方案内容,提取其中有操作性的护理方案。(3)循证护理的具体实施内容。①强化病情患者。本病症患者在治疗期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等病症,所以护理期间需要做24h心电监护,护理人员访视期间注意询问患者感受,如有无胸闷、心悸等情况。②强化心理支持。本病症的发展较快,预后差,患者的不良情绪成为影响临床干预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循证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通过健康宣教的方法配合图片、视频等介绍心肌梗死,通过阐述成功案例打消患者的疑虑;护理期间重视与患者的主动交流,完善心理疏导方案,正确评估患者对疾病的焦虑情绪并在精神上给予支持。③循证康复指导。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患者完成康复锻炼,早期的健康锻炼内容要严格控制运动量,以肢体活动为主,如上下肢的抬起、伸曲等;随着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可恢复到下床运动。④饮食干预。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要警惕便秘等问题,因此入院期间要保证合理清淡的饮食,每天摄入充足的新鲜蔬菜水果,减少白肉与钠盐的摄入量,严禁食用辛辣以及油炸等有刺激性的食物。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各项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采用纽卡斯尔量表统计患者对护理方案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软件做数据处理,计量数据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值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心血管事件

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 心血管事件(n

组别

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死亡

发生率

实验组

2

0

0

5.41%

对照组

4

2

1

18.92%

x2




5.826

P




0.036

2.2心功能检测

患者的心功能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心功能整体优于对照组(P<0.05),资料见表2。

2 心功能检测结果(6168fac74289b_html_1dd2d11d3b53702c.gif

组别

LVEF(%)

心率(次/min)

LVEDD(mm)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52.06±2.71

59.86±2.35

89.63±3.28

73.92±3.02

68.29±5.49

53.02±4.19

对照组

52.19±2.52

55.39±2.41

89.52±3.16

80.16±3.25

68.38±5.37

58.74±4.23

t值

0.394

8.629

0.173

13.077

0.639

10.377

P

0.729

0.001

0.844

0.001

0.672

0.001

2.3护理满意度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估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感到(97.82±4.03)分,对照组为(92.44±3.85)分,数据差异显著(t=23.065,P=0.001)。

3.讨论

临床上将护理干预作为促进心血管患者康复的有效手段,针对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临床上为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则需要对护理方案做进一步改进,其中循证护理模式因为可以获得科学的护理理论支持而可以弥补常规护理方案中的缺陷,具有满意的效果。本文针对循证护理模式的临床实施效果展开分析,从数据上来看,该护理模式在促进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功能指标后,本文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LVEF、心率、LVEDD分别为(59.86±2.35)%、(73.92±3.02)次/min、(53.02±4.19)mm,相关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从数据上来看,实验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循证护理模式具有可行性。根据本文的研究经验,在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期间,该护理模式可以快速确定患者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科学护理支持下制定护理干预路径,确保护理方法科学有效,使患者在有效的支持下消除临床症状,并且相关护理措施可能从营养与运动等几方面进行支持,保证了临床护理目标的实现[2]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模式满足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要求,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董瑜静.循证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效果观察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影响评价[J].黑龙江医学,2021,45(10):1086-1087.

[2]宗飞,黄玲玲.循证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临床影响[J].中外医疗,2021,40(13):134-13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