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新突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30
/ 2

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新突破

高怡 郭健

(沈阳大学美术学院 辽宁沈阳 110000 )



目前,在高校艺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艺术类学院会根据其专业性质的不同,分别开设不同种类的专业课程。这促使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总体向着更加成熟、完善的方向发展,但是从深层来看,短期经凑的专业课程使得艺术设计教育只悬浮于形式模仿的表层形态和理论探讨上,以至于每年高校培养出大批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出现此现象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授课方式过于单一和传统。在课堂上,大部分授课教师选择把别人的作品当作所谓的案例展示给学生,虽然对作品加以了表象的介绍,但仍是缺少对设计作品灵感的来源、设计思路的产生、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等深层次的分析和说明。这样授课方式下,不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甚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模式的发散和创新,培养出的只是一种简单的模仿能力。第二,授课教师过分关注最终课程教学结果。授课教师和学生往往更加注重作品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从而忽略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试错与成长,更加忽视了对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陪伴与帮助。最后方案的设计效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程中学到了什么,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了多少基础。

当然,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已经注意到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实际需求。因此,他们在开展实践教学行为前,努力设计出多样的授课方式,培养学生全面的专业能力,进而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能不遗余力地发挥在校所学技能。我校导视系统设计课程的两位教师敏锐地洞察到课程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并且致力于给学生提供一次更富有创新性和更具有互动感、实操性的教学体验。作为学生我很荣幸参与了这样一次新型教学模式下的导视系统设计课程。同时,通过此次课程的体验让我鲜明地感受到了新旧不同教学模式下艺术类课程的不同之处。


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与项目化教学方式的不同。

61557aced5657_html_a9870744e127447a.gif

19视觉传达1班 高怡 B1988101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通过“前期调研——资料收集——项目分析——提出主题——归纳元素——方案设计——方案修改——最终方案定稿与展示”的步骤,来完成教学课程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与以往传统课堂教学相比,项目化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与未来工作岗位需求相结合,有利于同学们在毕业之后迅速融入社会中,缩短适应时间。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使得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及岗位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的很大的提高,还能使得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得到提升。

因此,我校授课教师就将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方式融入到了此次导视系统设计的课程中,这也成为了本次课程最大的改变和亮点。

在第一周的课程中,授课教师就向学生公布了此次课程所需要完成的项目——“为美术学院设计一套全新的导视系统”。全班同学以自由组合为前提分为八组,每组4位成员。在未来的四周里,同学们在团队里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分别完成美院信息收集、摄影、平面设计、贴图、材料加工、PPT竞标提案等工作。然后,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研究和配合提交出一份具有竞争力的设计作品。最后,在同学和专业老师对各组导视系统设计作品的实用性、功能性、创意性等多方面综合评价下,评选出一组优胜组并给予全场最高分的光荣奖励。简而言之,就是根据项目化情景设置中的任务要求,来完成每个小组(设计团队)的导视系统设计方案。

作为课程中一位同学,聆听完老师对新型项目化课程设置的介绍之后,我是紧张大于兴奋的。紧张是由于本次导视系统设计中项目化的课程设置对于学生来说是前所未有的。由于课程任务要求陌生且复杂,学生听上去认为极难完成它。这使同学们形成了极大心理压力,是同学们能力上的一次挑战。而兴奋则源于预测完成此次项目化课程后的喜悦,同学们始终坚信如果顺利完成此项目,我们的专业能力必定能得到突破与提高。

参加完此次新型项目化课程,总的来说,是收获大于遗憾的。通过在教师主导下所构建的完整、仿真的项目结构,激发了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和创作热情,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校就能有机会学习项目设计中的做法和流程,真正实现同学们毕业后的“零距离”就业。


二、设计方案评价环节中单一评价主体与多元化评价主体的不同。

与传统教师对设计方案评价不同,新型教学方式下的设计方案评价环节在评价主体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变得更加多元化。从传统的教师单人评价变为以学生为主导的师生双评价模式。

在此次导视系统设计课程的设计方案评价环节中,每组的提案人对本小组的设计方案进行简单阐述,主要是初步设计理念、如何实现创意方案等,其他小组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提案人携同小组其他成员一起就具体的设计细节和如何达成设计目标等方面的问题做详细回答。最后,各组在评价中吸取优点与经验,对设计方案做进一步的修改,产生最优的设计方案。教师则负责在各组阐述和互评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组存在的问题,帮助同学们在众多提案中选择出更具有价值且可施行的方案。

这样多元化的设计方案评价模式,使同学们更加全面且容易地明白各自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知晓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同学们通过互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学们的洞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会随着每个提案的完成而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授课教师在课程中的角色有了细微的变化。

如今,艺术类专业传统授课方式中,存在教学方法趋于雷同,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性的问题。授课教师表述过程单调乏味,趋于程式化的语言,无法使同学们对艺术有切身的理解和感悟。因此,在本次导视系统设计的课程中,老师由传统、单一式的教学角色,逐渐向引导、监督和协调的教学角色上转变。

通过同学们课后对整个导视系统设计课程的总结,会发现初次面对项目化课程中所出现的任务,同学们出现了无从下手、设计思路不明确、设计形式单一、缺乏创意等问题。尤其在第一周,同学们需要在对前期项目资料的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设计主题、归纳设计元素,这成为整个课程中最艰难的一步。因此,出现了项目设计停滞的情况,这也大大地影响了项目化教学课程进程的推进。但面对这一困难,本次课程的两位教师悉心的指导给予了同学们很大的帮助。

在设计方案中头脑风暴的环节,同学们兴致很高,讨论非常热烈,针对本小组的设计方案提出了很多想法,但在面对最终选择使用哪个更加符合实际的且可实行方案的问题上,同学们变得十分的苦恼,难以抉择。在这一过程中,本次课程的两位教师就这个问题给予了同学很大的帮助。他们不再是单单评判学生方案的好坏,而是根据自身的专业经验,从旁引导,参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为同学们营造出了探寻设计灵感的气氛,并且针对每组同学的想法提出参考意见。

每组同学在选定方案后发现很难将自己的方案转化为实际的元素、色彩、材质。这有方案选择的原因,也有同学们自身设计能力不足的原因。因此,在这一阶段两位指导教师也是给予同学们极耐心地辅导,帮助同学们找到方案转化的方法。



四、结语。

在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中,采用这样的虚拟项目教学法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教师的适当指导,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团队项目,同学们的实际专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同学们也学会了如何准确满足甲方(客户)的需求、解决甲方(客户)的问题,如何分配和处理好设计团队成员的工作和关系和如何联系作品实物制作商家等等的技巧,这些都是在传统艺术类专业课程中无法学习到的。总之,这次的课程创新和改革是有效且值得的。



高怡(2000.12),女 汉族 浙江温州人 学历:本科 职位:学生 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郭健(1981.1),男,汉族 辽宁沈阳人 学历:硕士 职称:讲师 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邮寄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鑫祥商务 王红13131180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