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前导读策略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8
/ 2


小学数学课前导读策略浅谈

樊菲菲

颍东区东盛路小学 安徽省阜阳市 236000


摘要:良好的课前导入,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向心理场,从而让学生的脑力产生令人振奋的状态,课堂教学的成功或失败在于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而积极影响则可以凭借课前导入环节作为媒介物来产生.纵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教师对课前激趣启智的关注度稍有欠缺,针对此现象,各个教师应不断补充此方面的理论知识,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下积极实践.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导入;方法;技巧

引言

课前练习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之前教师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为学生设计和布置相应的练习题,学生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提前了解和掌握将要学习的知识。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教师不断变革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希望能够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有效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设计课前练习,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地完成,对数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不至于在课堂中由于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而一步步落后。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事先在课前通过练习自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有效节省课堂教学时间,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但是,通过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情况的调查发现,很少有教师会在教学之前设置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大多数教师都是直接在课堂中开展新课的教学,学生事先不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很难进入课堂高效学习状态中。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明确意识到课前练习的重要作用,总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1结合教学实际,合理布置预习任务

小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不能一次性设置太多的预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当自学内容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时,他们会感到疲倦和无力,自信心受挫。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认真、仔细地预习,从而达到理想的预习效果。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接触数学,在掌握基本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而不是“加塞”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学习任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懂得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科学、合理地布置预习任务。

2应用微课帮助学生进行概念的学习

小学阶段数学学习,一些内容涉及概念较多,需要较强的理解能力学习理论概念。通过对这些数学概念的指导和训练,可以更好地增加学生理解能力,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按照传统数学概念预习方法,学生只是单纯地背诵数学概念。而且学生也没有意识到理解概念的重要性,一些重要的理论往往被学生进行单纯记忆来应付。认为只要背过就可以了,甚至部分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存在大量错误。错误性认知在学生记忆当中形成第一印象,此后的运用中进行纠正起来将较为困难。因此,在小学数学预习阶段对学生理论概念理解的指导具有必要性。而应用微课形式,教师可根据预习内容,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制作一段5分钟左右的以概念讲解为主题的微课。对概念理解的难题将得到有效解决。例如,小学四年级《较大数的认识》预习中,对于十万、百万以及千万、亿等较大计数单位概念以及比较的理论知识,容易产生不理解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日常接触较少,感性经验不足。由此,笔者特利用微课的形式,向学生制作6分钟讲解微课。对本课中要求掌握的计数单位、大小比较的方法等作出详细讲解,利用计数器等教学模具,向学生直观地讲解概念,引导学生增强对大数的认知。在微课中以最快速度为学生仔细讲解“千万”“十万”等具体含义,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通过几分钟微课,学生对较大计数单位产生较为充分认知,印象亦更加深刻。

3注重能力提升的导读提纲是课前导读的关键

小学数学教学的要义之一,是要在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课前导读提纲的设定,需要围绕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来思考。教师要由简单的问答式改为启发式、设疑式、激趣式。如何才能设计出具有启发、设疑、激趣效果的导读提纲呢?教师需要充分熟悉授课内容,提前预判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瓶颈,指导学生在读懂课本的前提下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授“体积单位的换算”时,教师可以从生活入手设计导读提纲:1.请你观察教室,小组内讨论如何测量教室的长、宽、高并进行测量(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化“体积”“空间”的概念);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实景能够充分体现空间感(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发言,建立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3.我们看到的这些实景都是有体积、占空间的,体积的单位换算就是我们需要掌握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小结前述概念,引出本课主题)。这样的课前导读提纲能较好地实现预设目标,用问题驱动学生思考,将生活实景变成数学问题,再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4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展较为不成熟,他们的有意注意力还没有形成,在学习生活中往往使用的是无意注意力.又考虑到数学是一门以逻辑思维能力为基础,研究空间、数量、变化和结构形式的科学,基于此,教师的课前导入方法可以采用单刀直入式,简明扼要地使用陈述句或者设问句,来引领学生意识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思考的方向.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导入的技巧主要是为了增添趣味性,没有什么比直截了当的趣味性更能够抓住他们的无意注意力.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教师在设置课前导入问题和内容时,首先要明确“认识钟表”一课在智力层面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能够初步认知钟表的外形特征并正确地读取整时.因此教师的导入内容可以是和钟表有关的趣味谜语:“圆形运动场,选手三个人,最短的永远跑最慢,最细的永远跑最快,不细不短的一直夹中间.”先引发学生的思考,他们在不知晓答案的情况下,自然会寻求答案.接着,教师可以选择直接揭示谜底,也可以按兵不动,“同学们想知道答案的话,好好听完这节课就能知道啦.”当然教师也可以直接拿出几个提前准备的式样精美的钟表,直接让学生观察:“同学们,下面大家轮流观看一下这几个物件,然后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由此,教师便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无意注意力,让他们快速对钟表有一个实际的认知行为.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解构钟表,先给学生展示出一个绕圆心持续旋转的指针,逐次增加另外两个绕圆心旋转的指针,然后给出具体的刻度、再添加一个外框,由此便能让学生直接从感性层面对钟表建立认知.学生在对钟表的运作原理具备初步认识后,便为后续理解钟表读取规则奠定了基础.可见,教师不管是使用语言还是道具,始终秉持趣味性和直接性的原则,便能达到激趣启智的导入目的.

结语

总而言之,课前练习逐渐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因为它不仅可以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效果,还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及学生发展的要求,使得学生在完成课前练习的过程中掌握相关数学知识,为之后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不断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秦燕.小学数学课导入技能有效性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62):85-86.

[2]肖佳丽.关于从课堂导入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思考[J].情感读本,2020(12):46.

[3]钱韵.小学数学课导入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0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