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善县实验小学
【内容摘要】沉浸式教学是国外双语教学领域的一种成功教学法。将沉浸式教学法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领域,是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具有创新性的教法改革。本文将结合体态律动教学的实践解析,就如何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教学中,根据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从挖掘生活、节奏、游戏、创造中的体律活动,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多元化需求且富有童趣的体态律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升音乐体验,掌握节奏律动,提高内心听觉,将音乐感受与身体表达有机结合作一简要阐述,并探讨沉浸式体验教学运用于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体态律动;沉浸式体验教学;小学低段音乐;实践运用
一、什么是沉浸式体验教学
音乐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并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沉浸式体验教学意指通过身体、律动等反应,让学生浸润在音乐作品中,建立对作品的经验链接,唤起孩子的情感需要,最终实现由内而外的综合化的音乐感知、理解与表达,是提升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有效途径。它强调集中的注意力、明确的目标感、即时的回馈和投入忘我的状态,其核心是身体参与、深度投入。
(一)结合生活,创设情境
体态律动是一种天生、自然的反应。小学阶段的孩子在毫无拘束的状态下,在受到音乐的影响时,身体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的节奏而手舞足蹈。节奏,通常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富有生活经验的节奏,然,这些不断重复、不断运用的节奏,学生却没有意识到与音乐学习的联系。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引导学生主动观察与发现这些来自周围生活和人体自身的自然节奏,并巧妙地将生活中的这些自然节奏与音乐课堂学习相结合,教学内容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如核心素养中的音乐速度教学,教师一般习惯在课堂教学时用快速、慢速、中速等来描述音乐速度,但对于低段学生而言,他们并不明白各种速度间的间距如何辨别与均衡。在学习《火车开啦》这首歌曲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回忆坐火车的情景,火车从开动到结束的速度是怎样的?学生争相讨论坐火车的体验、火车开动时的心情和火车行进时的感受,总结出了火车行进的速度变化规律:“启动—慢慢行进—快速行进—缓缓入车站—停止”。中间每一个过渡都是渐渐地加快到渐渐地放慢到最后停止。接着,笔者带领学生进行了开火车的游戏,体验火车的行进速度。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来形象地讲解速度间的间距;再辅以肢体动作加以表现,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之后再将其迁移到情境体验中去,学生在情感、动作两种体验结合下较高质量地完成了歌曲的学唱。
(二)注重节奏,随“境”而动
“无节奏,不律动”,节奏练习在体态律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一席之地,教师应顺势利导加强对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根据学生对节奏的本能意识,设计一些遵循儿童天性的教学情境,并加以音乐融合,以达到唤起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目的。
1.语言律动——触发音乐节奏感
在传统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教学,教师往往会一股脑儿将所有时值的节奏进行单纯组合,从头至尾都用一个象声词“嗒”字来念,而整个过程学生只能跟着老师枯燥地念节奏,却并不知道节奏里面各时值的准确性,也不明白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念?笔者认为,语言结合动作串连起音乐节奏的学习便是很有效的方式。如《数鸭子》这一课中节奏这一音乐元素的教学设计与体验。学生跟随教师模仿小鸭子的步态表现恒拍后,教师适时加入童谣,学生跟随,模仿小鸭子的恒拍步态,嘴巴念童谣,形成脚和嘴的二声部合作。然后,停止步态,进行童谣的节奏名反应;教师进行X和XX的手势提示,教师手势一次念ta,二次念titi;最后,ta做拍手,titi做行走的反应,边念童谣,边在空间行走。学生在这一体验中,对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体验从最熟悉的经验——童谣开始,不断进行深入展开,使学生对这两种节奏型的体验、感知与运用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2.乐器演奏——巧练音乐节奏感
各项数据统计表明,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教学中结合打击乐器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学生也十分喜爱并热衷于这样的节奏学习。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可创造性地使用打击乐器,鼓励学生多样化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例如在歌曲《闪烁的小星星》学唱之后,以乐器叠加的方式加入打击乐器,第一遍:在长音处加入碰铃X—;第二遍:加入双响筒:X X;第三遍:加入沙钟:XX XX,在歌曲表现环节时一起加入,这样的练习过程,可以为音乐节奏感的培养锦上添花。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每一种乐器加入前教师做示范,所有学生做徒手模仿,教师关注学生的乐器使用方式及节奏敲击的稳定性,并及时给予指导与帮助。
(三)设计游戏,寓“动”于乐
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中明确指出:“来自于音乐的身体运动与儿童的游戏活动最易于融合在一起。”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的体态律动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出诸多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相符的相关游戏教学方法与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小学低段音乐课堂中应摒弃古板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身体感受为主,在课堂中引入游戏式的教学,让“玩中学”彻底渗透到小学低段音乐课堂中,为课堂之所用,为音乐节奏感培养所用。
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的节奏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身势动作与声音表现出不同节奏,从而促进学生更快掌握与理解不同的节奏。如在一年级学习 “x”和“xx”这两种节奏时,笔者设计了四分音符的节奏敲一下鼓面,孩子们听到了拍一下手;八分音符节奏敲两下鼓边,孩子们左脚右脚交替踏步两下,以此来训练孩子身体对节奏的反应。而在学习“x”和“x-”节奏时,通过抛沙袋和托气球的活动,让孩子们直观地感知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时值上的不同,学习时值的概念。相比单一地介绍音符名称和时值,这样的练习容易理解并且轻松有趣,符合低年级的游戏活动特征。通过这样的节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掌握不同节奏,而不是生搬硬套。在学习的趣味性上有所增强,学习效率上有所提高。
三、沉浸式体验教学带来的思考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沉浸式体验教学正是适应这些要求的最佳选择。但要进一步运用好这一教学策略还需做到三注重:
要注重创设音乐体验情境
情由境生,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创设生动活泼的音乐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来,再用体态律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表达音乐作品,使学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充分地感受美,情感得以激发和深化。
要注重培养音乐感受能力
音乐是动的艺术。每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都是独特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元教学手段去刺激和调动学生的听、唱、动、视等联觉感官,通过有线条、有起伏的身体律动表现音乐特性,将学生浸润在音乐作品中,使其获得丰富的音乐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体态律动教学,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到达沉浸的状态,从而实现身心一体式地对音乐的全面感知、理解、表达,实施和推广沉浸式体验教学将是未来音乐课堂教学中一条值得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杨立梅 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S].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01:11. [2]〔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心流 — 最优体验心理学》[S].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67.
[3]姚丽雅,《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新常态”课堂》[S].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0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