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以《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7
/ 2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以《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为例

姚敏

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 45000

一、单元大概念的提出

1.课程标准分析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统编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规定是:“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知道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课标归纳出本单元的核心内容,为教师指明了本单元的教学方向。

2.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起点: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历史学科,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成熟。本单元距今年代久远,需要老师设置一定的情境进行引导。

3.核心问题的提出与单元大概念的提炼

在史前时期历史教学中,学生需要理解的核心问题:史前时期,中华早期文明起源具有什么特征?这个问题实际由以下五个问题组成。

1.我们了解史前时期人类历史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2.我国境内早期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3.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的演变脉络是什么?

4.新石器时代晚期,从分布区域上看文明产生和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这五个问题为什么是重要的?因为史前时期没有文字记录,探究方法主要是考古发现和传说相互印证,就需要引导学生强化对“化石、遗址、神话与传说”的理解;从分布特点来看,从满天星斗到多元一体的特点;从生产力角度来看,劳动工具从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金石并用的趋势,食物来源从狩猎采集——农耕经济出现——农业发展;社会结构从群居——氏族——部落联盟(禅让制)这样一个相互交织、相互联系的演变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确立本单元大概念:早期人类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体化的特征。


4.本单元内容进行如下整合:从考古维度把第1.2课整合为本单元第一课:早期人类的起源(1课时),从传说维度确定本单元第二课:早期文明的产生(1课时)。


5.学习目标的制定与核心素养的落实

见下图:

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

课标素养名称

学习目标

对应关系说明








A唯物史观

B时空观念

C史料实证

D历史解释

E家国情怀

认识人类由古猿演化而来,说明生产力的发展在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中起着重要作用。


A唯物史观

通过地图了解中国境内早期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比较早期人类代表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与农耕时期代表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生产生活特点。


B时空观念

通过化石、出土文物、传说等,教会学生初步运用考古发现作为证据的意识。


C史料实证

依据考古发现,分析不同时期古人类生产生活的状况,原始农耕兴起和发展的意义。


D历史解释

通过了解先民在生产劳动、抵御自然灾害中体现出来的智慧与取得的成就增强学习祖国历史的兴趣,加深对祖国文化的认同与尊重。


E家国情怀


二、七上第一单元第1课《早期人类的起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教学目标:

(1)通过化石等想像北京人的生活。

(2)通过考古遗址想像原始聚落的生活。

2.学习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本节课必备知识清单,教师制作上课PPT。

3.教学过程,见下表:

学习任务

课时

任务分解

教学过程

素养评价




第1课时




任务1

何为史前时期?我们如何了解史前时期的证据是什么?依据这种证据可以将史前时期划分哪几个阶段?

展示元谋人门齿化石和北京人遗址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理解化石概念,初步认识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远古人类生活的重要证据。根据文献和考古发现,将史前时期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关注学生对史实概念的理解,初步感知“一份证据说一份话”






任务2

观察我国早期人类遗址分布图和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分布图,它们有什么特点?

教师展示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和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分布地图,学生观察两幅地图,归纳概括分布特点,并在地图上找到最具有代表性的古人类遗址和农耕时代代表。


关注学生从老师提供地图材料中提取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活动3

列表比较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北京人和山地哦那个同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自主探究:依托教材,从时间,区域,生产工具,食物来源,社会结构几个方面对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三个代表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发现演变的脉络。



关注学生根据课本文字、图片材料归纳概括的能力。在历史叙述中将考古发现与历史解释结合起来。


活动4

列表比较新石器时代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生产生活。

在对新石器时代河姆渡和半坡人生产生活特点比较的基础上,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关注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活动5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表格进行比较,总结二者在生产力、经济、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演变脉络。

学生在老师引导下总结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变化趋势:狩猎采集——农作物种植,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家畜饲养的出现,群居——聚落。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原始农业对古代文明社会产生奠定物质基础。

关注学生的观察比较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

    1. 素养评价


    评价任务:

    任务1 通过比较,总结出古人类在生产力、经济、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演变脉络。

    任务2 网络参观河南博物院史前展厅,以“河南境内史前文化之旅”为主题写一份400字的参观报告。

    评价对象: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 合作意识

    评价指标:阅读和梳理老师提供的材料(5分),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把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发生变化的情况进行归纳(15分),并能分享自己的观点(10分)。根据老师提供的网络地址参观并归类(15分)得出相应的启发和感受(25分)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 课堂笔记

    评价分值:70分

    评价主体:自评、组评、师评


    参考文献:

    1.赵辉《中国文明从哪里来?从满天星斗到多元一体》 《历史园地》2021年8月。

    1. 杨飞杰《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历史教学》2020年7月。

    2. 柯小娜《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研究》硕士论文,202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