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中医院肛肠科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154002
摘要:中医肛肠学科随着近年来临床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各学科疾病中,中医特色制剂的研究运用、中西医结合下手术改良、术后中医药介入等均取得较好效果,在既往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包括提升远期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减轻疼痛等。目前,临床大数据显示,肛肠病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手术治疗虽可获得理想效果,但由于侵入性操作,术后往往伴随程度不一的并发症,如肛门狭窄、排二便困难、疼痛难以忍受等,不仅不利于疾病的预后,也对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中医药在改善、降低术后并发症、疼痛中具有独特优势,特别在近年来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颁布《肛肠疾病的诊疗规范》以后,为肛肠疾病围术期治疗提供了标准,为中医药在肛肠疾病术后疼痛治疗的应用中,提供了基础保障。现通过结合临床运用情况,综述分析此方面的治疗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肛肠疾病;术后疼痛;中医
1、中医对肛肠疾病的认知
在我国的传统中医中,对于肛肠疾病很早就有了相关的记载,如《黄帝内经》中便有对于痔疮的记载:“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为痔”。我国中医在肛肠疾病的治疗上提出一些手术治疗方法,例如,在复杂性痔瘘的治疗中,挂线疗法、结扎疗法等,同时对于肛肠疾病和治疗后的疼痛症状的消除也有着一定的研究。对于“疼痛”本身来说,中医理论中认为其主要与气、血、痰、湿以及邪气瘀滞,经络血脉运行不畅、经脉脏腑失养有关,即“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而针对肛肠疾病术后疼痛,认为其病机主要是实痛为主,虚实结合。患者因手术造成的机体直接损伤,气血瘀滞而导致疼痛,同时患者久病、术后气血虚弱,脏腑失养,也促进了疼痛的虚实的产生。
2、中医药治疗肛肠疾病方案
2.1、中医内治
中医药内治以中药汤剂、中成药为主,①中药汤剂:中医治疗重视对症原则,依据病机、表现整体治法,旨在调节阴阳平衡,促机体经络、气血通畅,达到缓解疼痛之效。据现阶段临床报道用药方剂呈多样化,典型如止痛软便汤、保愈汤、银芍冲剂、止痛如神汤等,均显示有助于缓解术后疼痛,同时对于创面的愈合起到了重要作用。②中成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中成药经临床的不断研究进展,加上制药技术的不断改进,在临床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上述我们提及肛肠病术后疼痛病机为气血不通、寒气湿邪侵入,在此辨证基础上,采用银芍冲剂、龙血竭胶囊治疗,具有显著改善疼痛与并发症的作用。这在既往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2.2、中医外治
中医学除了应用方剂治疗以外,还有者非常丰富的特色疗法,在针对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的治疗上,常用的中医外治法有中药外敷、中药熏洗坐浴等。其中中药外敷又可以分为膏剂、散剂、栓剂等多种形式,根据患者需要将中药炮制加工成各种剂型,在伤口处进行直接外敷或塞入肛门中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如普剂痔疮栓、黄芩油砂药膏、云南白药膏等。中药熏洗是根据患者辩证将配制好的中药液用热水冲泡,然后让患者坐于盆中进行局部熏蒸或坐浴,使药力、热力直接透过皮肤进入机体,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根据相关研究显示,中医外治疗法能够起到良好的止痛、止血、止痒以及抗感染、消水肿的效果。
2.3、针灸治疗
针灸属于祖国中医学特色治疗手段,靶向经络、穴位刺激,调谐阴阳、疏通经络。目前针灸治疗疼痛在临床普及度较好,于手术围术期间镇痛效果突出,同时有助于减少药物的用量与并发症。常见针灸治疗方法包括体针、电针、耳针、穴位注射按压等,对于穴位的选择包括气海穴、中脘穴、水分穴、天枢穴、关元穴等,通过针灸治疗显示效果显著。此外,中医特色护理方案中,针刺点穴、耳穴艾灸在肛肠疾病术后并发症预防中效果突出。(1)穴位注药也就是俗称的“水针”,是基于针灸“金针”原则,此疗法始于近代,即20世纪50年代,此时中医现代化改革,临床采用注射器替代原有金针,起到治疗的作用。随着运用研究进展,此方法已然逐渐扩展到穴位封闭等多个疾病领域的治疗。治疗中由于采用现代提纯的药物,不同于传统针灸,但此疗法同样依据我国传统经络理论。现阶段的研究已证实此方案可达到满意的止痛、防御、调整等目的,以止痛为例,在临床大量研究中证实,穴位注射与针刺机制相似,均可对靶向穴位予以兴奋刺激,产生针感效应,通过不同的途径抵达脊髓、脑部,产生诱发电位,此机制的产生具有突出抑制作用,因局部刺激信号进入中枢后,进一步激发神经元活动,释放多种神经元节制,其中便包括具有止痛作用的5-羟色胺、内源性吗啡等,此类物质的释放起到了较好的止痛作用。(2)电针疗法更多适用于毫针刺法的主治病症,由毫针、电针机两部分构成,电针机使用前,将其强度调整旋钮为无输出位,随后每对输出的两个电极分别连接两根毫针,将同一对输出电极连接在身体的同侧治疗。依据传统针灸理论,循经选穴,辨证施治,如可用阿是穴作为电刺激点,还可结合神经的分布选取有神经干通过的穴位及肌肉神经运动点,起到止痛的作用。
结束语
总的来讲,我国传统中医学在肛肠疾病的治疗上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在肛肠术后疼痛的治疗上也有着丰富多样的治疗方法,中药汤剂、中药外敷、熏蒸坐浴、针灸治疗等方法既可以单独运用也可联合应用,在临床上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方便、成本较低。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应用能够起到更好的临床效果,是肛肠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不过在当前的中医药缓解肛肠术后疼痛的相关研究中,大多数在实验设计上不够严谨和深入,可重复性差,缺乏基础文献、动物模型以及客观参数的支持,从而导致了其在临床上的运用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治疗方案多样,规范性不足。因此,对于中医药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更为科学的研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形成明确的临床路径,从而更好的发挥中医药在该病治疗上的优势与特色,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更好的增强。
参考文献:
[1]冯轩.张龙江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肛肠病经验总结[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09):136-137.
[2]郭飞.中药治疗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7,33(02):49+53.
[3]何之光,耿学斯.中医药治疗肛肠病验案举隅[J].中医药通报,2016,15(03):50-51.
[4]杨金禄.中医药治疗肛肠疾病的特色及社区发展优势[J].光明中医,2012,27(11):2332-2334.
[5]李向东,于永铎.中医药治疗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的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09):36-37.
[6]张旭玲,杨珠英.中药熏洗治疗肛肠疾病术后的疗效观察和护理[J].光明中医,2010,25(04):722-723.
[7]李春生,冉墨.中医药治疗肛肠疾病术后便秘研究近况[J].今日药学,2009,19(05):10+68.
[8]王烈,张再重,王瑜.中西医结合外科治疗肛肠疾病的临床现状与展望[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08):1653-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