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4
/ 2

新媒体视域下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路径探析

韩璐璐

吉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117


【摘要】:爱国主义情怀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凝聚全民族力量的道德根基。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媒介融合与创新改变了媒体传播格局,新时代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以新媒体为背景,深入分析新媒时代给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带来的挑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虚拟与现实的错位、主流与多元的碰撞和技术与资本的异化等问题的挑战。所以,需要通过优化内容供给,在文化教育中深化对国家的认同;创新方式方法激发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力;加强协同治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一、新媒体视域下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新挑战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5g时代的产物,互联网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与发展更使互联网成为舆论信息传播的主阵地,对于大学生而言,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传播自身价值的全新场域。但互联网在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由于新媒体娱乐性、实时性、共享性等特点让各种各样的信息井喷式的涌入网络,多元社会思潮让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利己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的冲击,爱国主义情感受到冲击,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受到挑战。针对这样的形势,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增进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提出优化路径就显得格外重要。

)虚拟与现实的错位:理想信念动摇

克劳斯·布鲁恩·延森指出:“数字媒介不仅能够促进新传播形式的出现,也会激发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拓展传统领域的边界”。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时代,在全媒体时代媒介以一种隐喻但却有很力量的方式来定义现实世界,重新建构起一座飘荡无根的城堡,让人们生活在一个人工的虚拟世界确浑然不知,甚至心甘情愿。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人们为之奋斗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在虚拟与现实交织错位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体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和较强的可塑性,他们沉浸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恣情纵欲,以瞬息即逝的快感代替理性的思考,潜移默化中被各种异质化思潮渗透,这种虚拟与现实的交织,淡化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动摇了爱国信仰,就像浮萍一般无思想、飘荡无依。

(二)主流与多元的碰撞:文化认同危机

主流意识形态由多元主体媒介进行传播是一种必不可挡的趋势,一面是主流价值观,但更多面是良莠不齐的非主流思想,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这些社会思潮犹如汪洋大海般肆虐,在主流与多元的碰撞中传统主流文化逐渐被解构。这一代的大学生成长于开放化的市场环境下,看着美国大片、吃着炸鸡汉堡、梦想与众不同,因此“一种耻言理想、蔑视道德、拒斥传统、躲避崇高、不要规则,怎么都行”的社会思潮越来越受到部分大学生的追捧。长此以往,必然会削弱他们的文化自信和爱国信念,产生文化认同危机。因此,全媒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以互联网为中心,面向大学生、引导大学生,剔除大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思想,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提供风清气正的环境。

(三)技术与资本的异化:价值选择嬗变

由资本的逻辑所构成的人对物的依赖关系的“异化“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金钱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在时代性问题面前,在商业利益机制运营下,资本家利用技术最大程度的消费用户,同时大量的西方腐朽文化通过网络进入人们生活,在各种社交软件中进行文化渗透,肆意弯曲我国历史事实、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贬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爱国信仰极度容易被资本所结构,从而造成他们的价值观嬗变,激化社会矛盾。

、新媒体视域下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新路径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努力回应所处时代、所处社会对教育发展的现实诉求,通过优化教育内容深化国家认同、创新方式方法激发爱国主义活力、加强协同治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等路径来加深大学生对祖国的情感。

(一)优化内容供给,在文化教育中深化国家认同。

首先要加强党史国史教育,在学史中不断深化对祖国的认同。当今时代意识形态斗争激烈,西方国家借助互联网对我国的国史进行歪曲与否定,否定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甚至以电影、电视剧的方式对伟大的历史人物事迹进行歪曲,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一度泛滥,动摇了大学生的信仰。其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党史国史教育,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国家发展史,引导他们知史爱国,学史燃情,从而加深对祖国的情感。

(二)创新方式方法,激发爱国主义教育活力

首先,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创新爱国主义宣传方式。要创新爱国主义的话语表达,转变以往传统、死板的讲授方式,注重对网络语言进行挖掘,学会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表达方式来开展活动,让高度凝练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以平实、趣味的形式传递给大学生。其次,还要创新爱国主义的载体,高校要借助新媒体高效化、个性化特征,创新运用“三微一端”媒介,将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富有爱国主义气息的故事、视频以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方式推送,让学生在社交网络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熏陶,坚定理想信念。

(三)加强协同治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首先,坚持主流媒体与新兴媒体相协同。融媒发展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是简单的嫁接相连,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融合。主流媒体作为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要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内容为王,永远是王”的原则,始终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不断强化新闻舆论宣传和引导能力为使命,牢牢占据舆论宣传和文化引领的制高点。其次,新兴媒体要认清自身优势,在坚持主流价值导向的前提下注重地方特色,通过技术手段不断扩大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产量,通过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来获取更多更广的群众基础。只要这样,主流与新兴媒体相互协同,共同构成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才能全面的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

参考文献:

  1. [丹]克劳斯·布鲁恩·延森:《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M].刘君译,厦门: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

  2.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

  3. 孙正聿:《马克思与我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课题《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及实践研究》GS2022

韩璐璐,1987.12,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讲师,思想政治教育吉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