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 老年医学科 四川成都 610072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实施预防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20年4月—2021年3月期间,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归纳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预防性护理,分析2组护理价值。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DVT发生率分别为6.67%、36.67%,实验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可获得显著价值,能够有效降低DVT发生风险,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 脑卒中;卧床;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逐年步入老年化社会,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该疾病已被归纳为仅次缺血性心脏疾病的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每年全球约有550万人因脑卒中而死亡,给家庭乃至社会造成极大经济负担[1]。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由于下肢瘫痪,需长期卧床,导致其血液回流速度减慢,加之活动较少,进而极易诱发不同程度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率可达到4.5%—25.7%。若未予以对症干预及预防,可直接诱发致命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因此为老年脑卒中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积极规避DVT发生风险,降低不良风险发生显得尤为重要。而预防性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卧床患者中可获得显著价值,能够有效降低DVT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鉴于此,本文选取老年脑卒中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进行分析,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60例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20年4月—2021年3月期间,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归纳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男女比例分别为:14:16、15:15例;年龄分别为64—86岁、65—87岁,均值分别为(72.32±1.12)岁、(71.64±1.03)岁;组间基线资料差异经检验显示(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由责任护士向患者介绍脑卒中、DVT相关知识,使其能够了解基础性预防方案,并对其各项指标进行密切监测,遵医嘱为患者用药,定期予以翻身、按摩等干预。实验组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建立个人档案:患者入院后,由专业护理人员对其各项指标实施判断,如患病时间、年龄、体重、病情程度、卧床时间等,且对患者出现DVT因素,予以前瞻性判断,深入掌握其四肢手术史、凝血功能指标、PE、心肺功能等,依据其各项指标,制定系统化、精细化、综合化预防性护理措施。(2)心理护理: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加之病情较为复杂,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瘫痪,使患者诱发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此时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沟通,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干预,使其能够掌良好的心理,对病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进而促进其提高治疗配合度。(3)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可通过健康宣教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阐述DVT的形成因素、危害性、预防措施等方案,使其能够深入掌握该症状相关知识,提高认知度,且促进家属积极参与预防护理措施,进而利于从患者自身及家属陪护,而全面预防DVT。(4)康复护理:针对长期卧床、活动较少患者,由康复护理人员依据其病情状况,制定系统化、科学化锻炼方案,如告知家属需定期协助其更换体位以及翻身的正确方式,同时对下肢实施合理性按摩,促进血液回流速度。必要时,护理人员可选择间歇充气压力泵等措施,促进血液回流。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髂股静脉血栓、左下肢血栓性静脉炎、股静脉血栓、小腿深静脉血栓)。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DVT总发生率为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67%(P<0.05),见表1。
表1 DVT发生率比较(n=30,例)
组别 | 小腿深静脉血栓 | 髂股静脉血栓 | 左下肢血栓性静脉炎 | 股静脉血栓 | 发生率(%) |
实验组 | 1 | 0 | 0 | 1 | 2(6.67) |
对照组 | 2 | 3 | 4 | 2 | 11(36.67) |
χ2 | | | | | 26.511 |
P | | | | | P<0.05 |
3讨论
脑卒中已被归纳为造成我国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首要因素,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逐年呈上升趋势,具有致残率、致死率高等特点。研究发现,脑卒中偏瘫长期卧床,可直接导致血液循环减慢,加之该疾病伴有血栓性疾病的基础,进而极易增加DVT发生风险。
相关数据统计,脑卒中患者DVT发生率可达到35%,而发生DVT后可诱发不同程度的下肢疼痛及肿胀,严重者甚至造成下肢坏死,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故为该类患者提供预防性护理干预显得十分重要。而本文研究显示,实验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通过科学性判断,制定系统化康复护理方案,积极规避医源性血管损伤,进而有效强化患侧DVT血流速度,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规避下肢肿胀、疼痛、皮肤颜色改变以及DVT发生风险,全面降低血栓脱落而诱发PE,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病情转归,达到最佳治疗预期。同时通过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强化运动锻炼康复等干预,全面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与血管功能,对规避DVT有着显著效果。相关研究证实,预防性护理更加符合人性化服务理念,主要以患者为中心贯穿于整个护理期间,在过程中积极主动关心患者,强化其治疗信心及配合度,同时在各项护理服务中,确保患者能够取得较高水平护理服务[4]。
综上所述,预防性护理干预贯穿于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中可取得满意结局,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范天伦,符川,李娇红,等.康复护理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6,27(10):1719-1720.
[2]杨玉玲,顾丹凤.康复护理对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的Meta分析[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40(9):2420-2426.
[3]王京燕,王振,陈熙,等.前瞻性护理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4):680-681.
[4]陈晓洁,李文秀,姜义卿,等.脑卒中患者早期系统护理干预深静脉血栓的循证实践[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8,25(5):519-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