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医院 710068
【摘要】目的:讨论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以及预防性护理效果。方法: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实施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28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144例,对照组患者给与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与预防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发生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手术制动时间、合并基础疾病、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病史是导致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较多,其中术后制动时间较长、合并基础疾病、存在冠心病和糖尿病病史为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术后结合预防性护理可有效提升护理效果。
【关键词】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上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是心脏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缓性心律失常,治疗手段相对比较成熟,临床效果较好。但是目前在其应用过程中仍然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为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一旦发生则其可能会导致肺栓塞,威胁患者生命[1]。因此,找到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并给预防性护理对患者来讲,具有重要意义的。笔者针对就诊于我院且实施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原因给予预防性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实施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28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144例。对照组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74例,年龄52-72岁,平均(62.3±3.2)岁;观察组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73例,女性患者71例,年龄52-73岁,平均(62.5±3.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
1.2方法
术前和术后3个月对患者的上肢行血管超声检查,检查方法为频谱多普勒方法和彩色血流方法,一部分患者则进行上肢静脉造影,在肘前静脉进行注射造影剂,并进行数字剪影血管造影。经上肢造影检查或者超声检查后结果提示贵要静脉、腋静脉、头静脉、颈内静脉、头静脉、无名静脉、颈内动脉以及上腔静脉等上肢深静脉系统是否存在血栓。对照组患者按照术后常规护理展开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则采取预防性措施,包括缩短制动时间、对于患有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给予高度关注,通过评估检测凝血因子的水平进行护理干预,并关注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变。
1.3疗效观察
针对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率进行统计,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观察其影响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SPSS21.0统计学软件;资料描述:计数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 ±s);差异检验:计数资料为χ2,计量资料为t;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n,%)
组别 | 例数 | 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 | 发生率 |
观察组 | 144 | 2 | 2(13.89) |
对照组 | 144 | 35 | 35(24.30) |
t | | | 12.658 |
p | | | 0.000 |
2.2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经分析后发现,年龄>65岁、术后制动时间>72、合并基础疾病是导致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主要因素,统计学显示(P<0.05),具体见表2。
表2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变量 | 例数 | 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n=37) | 未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n=251) | X2 | P | |
年龄 | >65岁 | 211 | 35(16.58) | 176(83.41) | 13.026 | 0.000 |
≤65岁 | 77 | 2(2.59) | 75(97.40) | |||
术后制动时间(h) | >72 | 201 | 36(17.14) | 165(17.91) | 26.321 | 0.000 |
≤72 | 87 | 1(1.15) | 86(98.85) | |||
合并基础疾病 | 有 | 116 | 29(87.0) | 87(75.0) | 18.302 | 0.000 |
无 | 172 | 8(4.65) | 164(95.34) |
3讨论
临床很多学者对因永久起搏器植入术者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进行了较多研究,但是研究结果均存在一定的不同[2]。通过本次研究后发现,年龄>65岁、术后制动时间>72h、合并基础疾病是导致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主要因素。年龄影响因素是众多学者均认同的一个结果,主要是由于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在血液循环相对较慢,这对术后血栓的形成营造了一定环境,而65岁以下患者从血流速度和新陈代谢方面均优于65岁以上的患者,因此年龄成为了影响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显示术后制动时间>72h也是导致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主要是由于当肢体进行制动时,血流速度会变慢,而当制动时间在72h以上时,血流速度则变得明显减慢,因此当制动因素持续存在时,则会直接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合并基础疾病,例如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均可能存在脂质代谢紊乱或者糖代谢紊乱的情况,而这种生理变化的发生则可能会导致凝血系统更新速度得减慢,进而导致静脉血栓的形成[3]。本研究也显示,针对导致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护理后,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几率得到了明显降低,结果再次证明了预防性护理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较多,其中术后制动时间较长、合并基础疾病、存在冠心病和糖尿病病史为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术后结合预防性护理可有效提升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晓琳, 高春红, 张雨露. 品管圈活动提高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老年患者上肢功能锻炼遵循率的效果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 23(36):4618-4623.
[2]杜霞, 雷润梅. 普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 血栓与止血学, 2019,25(4):694-695.
[3]方雪娥, 廖晓琴, 顾雪华等. 起搏器胸带联合早期活动方案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18,33(17):1629-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