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共建对携带引流管出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4

医联体共建对携带引流管出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研究

何丽 程层 李利荣 杨玲 彭为 通讯作者 : 刘桂秀

长江大学附属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仙桃, 433000

【摘要】:[目的]探讨医联体共建对携带引流管出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研究。[方法] 本研究观察对象为2018年11月~2020年11月218例携带引流管出院患者,均为普外科带引流管出院患者,其中2018年11月~2019年11月110名患者采用常规随访护理,设为对照组,2019年12月~2020年12月108名患者采用医联体辖区医疗机构随访护理,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带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自护能力、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以及护士管道护理能力等[结果] 观察组各种管道堵塞、管道脱出、置管部位感染、引流口或周围皮肤破损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护能力评分、依从性评分以及护士管道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联体共建辖区医疗机构随访护理能有效降低普外科带引流管出院患者管道脱出、置管部位感染等并发症,提高患者自护能力、依从性以及满意度,提升基层护士管道护理能力。

关键词:医联体共建;携带引流管出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

目前对于择期手术、需长时间进行引流治疗等患者多需要携带引流管出院,以降低住院费用,节约医疗资源。通常情况下患者需要定期入院进行相关的管道护理,但对于距离较远者耗费时间以及费用;或是到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进行护理,但由于本区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相应的管道护理专业知识较为缺乏,护理效果较为局限[1]。近年来医联体及医共体模式在我国发展迅速,指同一个区域内按三级/二级医院、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医院合作的医疗服务模式,整合医疗资源,但用于携带引流管出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还少有报道[2]。因此为进一步降低携带引流管出院患者并发症,节约医疗资源、人力资源,构建了基于对口帮扶的医联体共建模式,以一个护理部引流管小组主导,小组护理骨干负责联动各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构建引流管护理网络,通过专项管道护理知识培训、微信平台实时管理等模式进行医联体共建随访护理[3]。现纳入218例普外科带引流管出院患者,就该模式运用前后护理效果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我院普外科带引流管出院患者;均居住在我市辖区内;年龄18~75岁;除普外科现疾病外无其他严重疾病。排除标准:出院前以合并感染;;生活无法自理或存在精神障碍。本研究观察对象为2018年11月~2020年11月218例携带引流管出院患者,均为普外科带引流管出院患者,其中2018年11月~2019年11月110名患者采用常规随访护理,设为对照组,2019年12月~2020年12月108名患者采用医联体辖区医疗机构随访护理,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男性58例,女性52例;年龄35~67岁,平均(54.12±5.91)岁;肝胆疾病65例,胃肠疾病30例,其他15例。观察组男性61例,女性47例;年龄34~68岁,平均(53.54±5.67)岁;肝胆疾病60例,胃肠疾病38例,其他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培训所涉及基层护士共108名,其中男性8例,女性100例,中专学历34例,大专64例,本科10例,以培训前后进行分组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随访护理,办理出院的前一天由护士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按照普外科各种引流管护理常规进行出院指导,包括注意休息、饮食合理、按时服药、避免剧烈运动等;进行引流管居家护理教育,教育形式以口述为主,视频、画册为辅,包括观察引流物颜色、性状、管道周围皮肤护理等;责任护士与患者通过电话联系,提醒门诊随访时间。

观察组采用医联体辖区医疗机构随访护理。(1)由引流管护理小组及该领域的护理专家对各合作医疗单位选送的技术人才进行专项培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固定:引流管出口端应具有适当弧度,该弧度需“工”字胶布固定,活动时、平卧时引流袋分布低于切口以及液中线高度;②畅通的识别:若遇引流不畅,护士一手固定导管上端,一手指腹与大鱼际反复挤压导管远端促进引流物排出;③引流液颜色、性状及量:正常引流液应为无杂质、澄清,颜色性状异常时及时上报上级医院,术后引流量异常增减及时上报上级医院;④掌握各种引流管的拔管指证:无腹痛、无发热、引流液颜色正常,无脓液、无沉渣;或影像检查符合出院标准;⑤并发症处理:管道周围皮肤出现红、热、肿、痛、瘙痒等自行处理;若出现皮肤感染、置管部位感染指证立即上报安排入院就诊。(2)建立微信平台信息系统。患者出院时记录性别、年龄、疾病类型、预计带管时间、出院带药数量等资料,微信平台将资料与下级医院共享;以一名护士长和一名护理骨干负责一家医院的模式进行管理,下级医院每周在平台上报管道及引流情况,先由下级医院联系进行询问,若问题未得到解决再由上级医院进行电话随访。

1.3观察指标

记录带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管道堵塞、管道脱出、置管部位感染、引流口或周围皮肤破损;带管结束前进行自护能力评分,采用自护能力实施量表(ESCA)评价[4],包括健康知识、责任感、自我概念、护理技能等4个方面,共54个条目,每条评分0~4分,得分越高自护能力越好;依从性评分采用Morisky依从性问卷(MMAS-8) [5],共8个条目,符合记1分,不符合记0分,得分越高依从性越良好;护理满意度[6]:通过护理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个等级,以十分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人数所占比例为满意度;护士管道护理能力,采用我院自制评价工具,包括理论水平、操作水平、临床实践、沟通能力等4个方面,由负责该院的一名护士长打分,各条目评分10分,总分40分换算成100分制,得分越高管道护理能力水平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0软件,计量资料以 “614aee2f1c979_html_5099d43b9afabab5.gif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管道堵塞、管道脱出、置管部位感染、引流口或周围皮肤破损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

管道堵塞

管道脱出

置管部位感染

引流口或周围皮肤破损

观察组(n=110)

8(7.27)

4(3.64)

4(3.64)

4(3.64)

对照组(n=108)

24(22.22)

20(18.52)

16(14.81)

20(18.52)

χ2

8.567

10.847

6.886

10.847

P

0.003

0.001

0.009

0.001

2.2 两组自护能力评分、依从性评分比较

观察组自护能力评分、依从性评分以及护士管道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自护能力评分、依从性评分比较(614aee2f1c979_html_5099d43b9afabab5.gif )

组别

自护能力评分

依从性评分

护士管道护理能力评分

观察组

154.41±21.88

6.65±0.76

34.12±3.23

对照组

124.17±17.38

6.01±0.68

26.19±2.03

χ2

11.286

6.548

21.602

P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组别

十分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n=110)

78

15

13

4

106(96.36)

对照组(n=108)

45

27

20

16

92(86.19)

χ2





8.172

P





0.004

3讨论

目前普外科胰瘘、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等患者可能涉及携带引流管出院等情况,例如术后T管引流是胆道减压、预防残留结石、胆漏以及胆道狭窄的常规治疗方法。但在这期间,为了节约医疗成本,减少住院时间,患者多自行出院,以自我护理为主,或就近到社区、乡镇医院就诊,但由于患者医疗知识护理水平有限或基层医院引流管护理专业技能不足导致脱管、感染等并发症频发。《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7]指出,延续护理服务模式应向医疗资源整合的方向发展,其中提到医联体共建模式,家庭-社区-大型综合医院三位一体,将护理服务延伸到社区、家庭。但目前该模式以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心衰等慢性疾病为主,对于携带引流管出院患者却很少提及[8]。我院近年将医联体共建随访护理模式用于携带引流管出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结果显示对于带引流管出院患者,该模式能够显著降低管道堵塞、管道脱出、置管部位感染、引流口或周围皮肤破损发生率。

本研究采用的医联体共建随访模式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对各合作医疗单位选送的技术人才进行专项培训涵盖管道固定、引流畅通、引流物性状及流量、拔管指证、并发症处理等五个大的方面,主要原因在于基层医院护士并非均具有携带引流管出院专项护理知识,尤其是T管引流类对需要一定的外科专业护理知识的管道护理[9-10]。通过对医疗单位选送的技术人才进行专项培训能够让带引流管出院患者就近得到相对专业的护理,降低相关并发症,减少离医院较远者通勤上浪费的时间与费用,同时避免自我技能不足造成的居家护理效果差[11-12]。除了出院前接受自护知识宣教外,医联体共建模式下患者在基层医院也能得到护士的专业技能培训,有助于提高自护能力,本研究观察组自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便可证实。良好的线上指导也是医联体共建发挥效果的重要步骤,基层护士理论水平、操作水平、临床实践、沟通能力等管道护理相关能力得到提升。我院通过建立微信平台信息系统,实现了与基层医院资料共享,能够让基层医院全面掌握患者院内疾病、生命体征以及治疗计划等病历资料[13-14]。另外微信平台还能发挥监督功能,基层医护人员监督管道及引流情况上报不积极的患者,并通过基层医院以及本院两级监督,以此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15-16]。满意度调查方面,本研究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医联体共建随访护理将护理服务延伸到社区、家庭的模式能够提升带引流管出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医联体共建随访护理能有效降低普外科带引流管出院患者管道脱出、置管部位感染等并发症,提高患者自护能力、依从性以及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连云港市东方医院"院府共建"紧密型医联体的创新与实践[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8, 29 (4):19-21.

[2] 许贤雄, 李跃明, 林琴棋,等. 政府与医院共建医联体模式探讨[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9, 35(11):903-906.

[3] 顾掌生. "互联网+"在中医医联体建设中的作用[J]. 医院与医学, 2019, 7(2):8-11.

[4] 侯小娟, 白洁, 周璇,等. 延续性护理对胆道探查术后携T管出院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J]. 海南医学, 2019, 30(18):2445-2448.

[5] 张婷, 王庆, 王莹. 护理延伸服务对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健康行为和心功能的影响[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 11(12):121-123.

[6] 边珊珊, 刘燕, 丁小娥,等. 长期护理保险背景下基于HCSI模型的居家护理老人满意度问卷的编制及评价[J]. 上海医药, 2019, 4006):19-23+47.

[7] 汤晓燕. 延伸护理服务,打造"无边界"医院[J]. 中国质量, 2019, (7):75-78.

[8] 程洁, 徐向天, 王哲,等. 医联体"专全结合"慢性病管理模式及其对开展分级诊疗的作用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34):23-27.

[9] 孙海燕, 刘洋, 周滋霞,等. 江苏省基层医疗机构护士核心能力的调查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18, 53(2):226-230.

[10] 王爱玲, 翟月华. 唐山市基层医疗机构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医学, 2019, 47 (5):118-121.

[11] 朱振新, 杨志奇, 孙振纲,等.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漏的处理[J]. 腹部外科, 2018, 31(5):345-348.

[12] 翟咪咪, 刘苏顺, 冯爱芳,等. 激励式护理对留置T管患者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15(7):996-998.

[13] 郭家华, 张金华. 基于Hadoop的医院智慧医疗信息管理系统设计[J]. 粘接, 2019, 40(12):119-122.

[14] 陈慧, 杨毅华, 郭素云,等. 智能化预警系统对护理输液效能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 15(4):130-131.

[15] 张景龙, 熊晓明. 基于云平台的病人信息传递系统[J]. 电子器件, 2018, 41(5):1334-1340.

[16] 黄跃, 魏岚, 张蕾,等. 基于大数据的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与应用[J]. 中国医学装备, 2019, 16(4):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