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济华骨科医院 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危重心血管病急教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截取的时间区间在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以我院收治的58例危重心血管病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29例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纳入常规组,余下29例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纳入研究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危重心血管疾病;急救护理;满意度
近几年,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逐渐提高,饮食及生活习惯上均有所改变,加上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我国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该病也被大家称为富贵病[1-2]。据了解,心血管疾病目前已经被公认为病死率极高的疾病,并且在近几年发病率极高。据不完全统计,约有25%左右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送入医院之前便已经死亡,该病发病十分危急,尽管已经在院内接受过及时的治疗方案,也同样会存在死亡的风险。因此,对患者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十分关键,但是同样关键的是正确的护理模式[3]。基于此,本文旨在对危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急救护理中加入临床护理路径后的效果展开调查,现有如下调查数据。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截取的时间区间在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以我院收治的58例危重心血管病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29例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纳入常规组,余下29例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纳入研究组。常规组中男:15例,女:14例,年龄区间在45-80岁之间,以(55.97±4.56)岁为年龄区间的平均计算值,其中心肌梗死有5例、心源性猝死有6例、窦性心动过速有8例、心绞痛有10例;研究组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区间在43-78岁之间,以(55.25±4.74)岁为年龄区间的平均计算值,其中心肌梗死有6例、心源性猝死有3例、窦性心动过速有6例、心绞痛有14例。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组:
该组患者选择常规急救护理,院前急救护理:研究显示,心脑血管病的特点是急性发作,病情严重。通常需要先打电话进行接诊,接完电话后,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仰卧位休息,可自如搬动,服用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油;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需要为患者进行吸氧,并创建静脉通道。如果患者在口服硝酸甘油后没有缓解疼痛,应将其作为心肌梗死处理,需要给予ECG诊断,给患者注入杜冷丁肌肉注射,以缓解疼痛,然后送患者到重症监护室及时进行抢救。
1.2.2研究组:
该组患者选择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具体:①制定出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表,依照患者的实际状况实施精准的护理,制定护理路径,其中包含健康宣教、病情评估、心理疏导、动作指导以及饮食指导等。依照患者入院的状况对患者进行评估,深入的了解患者病情状况,从而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②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依照患者文化程度,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患者出现病情的原因、治疗措施、治疗目的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告知,从而提升患者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③对患者心理进行疏导,积极的和患者进行沟通,深入的了解到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患者的心事进行倾听,使其能够树立起治愈的信心;④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要求患者合理饮食,依照患者病情状况制定周密的饮食方案,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提升患者的抵抗力,促使患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康复。⑤监护室的护理:快速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呼吸等指标,为患者提供吸氧,速率一般在5-6 l/min;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肌注杜冷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脏动态。应用利多卡因治疗存在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如果治疗无效,应隔15分钟再重复一次。如果出现紧急症状(动脉脉搏消失,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心跳停止等),应立即对心前区进行叩诊。如果患者心音、脉搏恢复正常,提示抢救成功,应进行下一步治疗。⑥并发症护理: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心律不齐及其他程度的并发症在心血管疾病中较为多见。在为患者进行护理服务时,应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对于左心衰的患者,应综合应用强心药、利尿剂、速尿、西地兰、地塞米松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要补充血容量,同时配合强心治疗。观察皮肤温度、尿液情况、血压、脉搏等指标的变化;;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间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颤等。如果发现上述情况,立即报告医生。
1.3观察指标
(1)满意度调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满意度进行调查),有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2)不良事件分析,通过再梗死、心律失常、猝死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软件为SPSS23.0版本,计数型指标则采取例数(n\%)表示、通过x2的方式检验,计量型的指标方面采取均数±标准差的方式来( ±s)描述,如果P<0.05,则两组结果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n/%;例)
组别 | 例数 | 非常满意 | 比较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研究组 | 29 | 20(68.97) | 8(27.59) | 1(3.45) | 28(96.55) |
常规组 | 29 | 15(51.72) | 6(20.69) | 8(27.59) | 21(72.41) |
X2 | - | - | - | - | 6.7094 |
P | - | - | - | - | 0.0096 |
2.2对比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例)
组别 | 例数 | 再梗死 | 心律失常 | 猝死 | 总发生率 |
研究组 | 29 | 1(3.45) | 0(0.00) | 0(0.00) | 1(3.45) |
常规组 | 29 | 4(13.79) | 1(3.45) | 1(3.45) | 6(20.69) |
X2 | - | - | - | - | 5.4971 |
P | - | - | - | - | 0.0190 |
3.讨论
在21世纪的新时代中,我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口仍然处在快速增长的阶段,而人口老龄化现象仍然存在,并且占据主要人口。这种情况同时说明了,老年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在持续上涨。心血管疾病属于老年性疾病的一种,愿意在老年人群中发现,加上老年人口不断上升,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涨[4]。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病,拥有病情严重和危急的临床特点,部分危重症可能会在几小时内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及时挽救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命是目前临床上重点关注内容。临床路径护理作为这几年盛行的护理模式,是通过对特定的患者群体,将时间设为横轴,将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饮食、教育、出院等理想护理手段设为纵轴,从而定制出一个完美的日程计划表[5]。同时根据护理人员丰富护理经验,为患者提供更加系统及全面的护理服务,以改善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文中经研究证实,研究组不良反应更低,满意度更高,p<0.05。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在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峥,李浩.临床护理路径在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08):133.
[2]李红梅,刘娟,王焱.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临床路径的护理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19,43(12):1993-1994.
[3]李清,吴艳.临床护理路径在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9(20):73-74.
[4]温桂华.临床护理路径在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6):91.
[5]姜美华.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A0):19695-19696.
作者简介
姓名:薄建英 (1973.02)女,汉,河南省郑州市,社区部主任 主管护师
学历:本科,单位:郑州济华骨科医院,研究方向:内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