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四川 达州市 635000)
心血管疾病现在是全球疾病的第一杀手,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超过了1700万人,而在我国大约每五例因病死亡的人,有两个就跟心血管疾病有关,而且现在心血管疾病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25-34岁心脏病高危患者已超五千万。所有关注心血管疾病、了解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做到有效预防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用药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误区,不得不做科学普及。
1、心血管疾病三大误区
1)住院治疗才重视心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形成是渐变的,其发展过程我们大多没有感觉。等我们有感觉了,血管已经被栓塞得差不多了。更可怕的是,血管中的斑块可能会脱落,被血液带到心脏或大脑这样重要的器官。到了心脏,就会发生心梗,到了大脑,就形成脑梗,很容易偏瘫甚至死亡。血管的硬化,还会造成脑血管的破裂,发生脑溢血,死亡率和残疾率非常高。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来说,防病于未发才是至关重要的,等事情严重到需要住院治疗再去处理,往往会给人们造成很大的遗憾。
2)依赖西药治疗,治标不治本,没从根源解决问题:过去人们习惯了用大量的西药化药对抗身体的不适,有病毒了就杀病毒,有炎症了就消炎症,但却没能从根源上铲除疾病的隐患,而且过多的药物摄入给人体造成了不可逆的巨大伤害,常年药不离手,身体的抵抗能力却越来越差。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已指出:最好的医生就是你自己。绝大多数疾病都可以依靠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新陈代谢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康复。
3)总希望治疗能立竿见影,不按疗程调理,盲目相信神医:任何疾病的调理都需要按周期进行,更何况人体的血液垃圾是经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堆积形成的,因此清除血液垃圾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少心脑血管患者由于急功近利、缺乏基本常识等原因,总希望治疗能立竿见影,调理几天看不到明显变化就不坚持了,因此往往陷入越治越重、久治不愈的治疗误区。更有患者盲目相信“江湖神医”“大师”等,不仅没能药到病除浪费钱财,而且错过了最佳调理阶段。
2、心血管疾病用药三提醒
1)服药时间:有的心律失常患者,需要服用心律平,科学的服用方法是,每天24小时,每8小时服用一次。但是,绝大多数患者都是简单地采取早中晚各服用一次的方法,结果,3次药都集中在白天的12小时,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此外,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缺血等疾患的发作时间多为清晨和上午,因此,病人每天第一次服药的时间尤为重要。例如络活喜、波依定、阿司匹林、依那普利,起效平缓,其血药达峰时间4~12小时,持续12~72小时,因此,主张临睡前给药,使血药峰值落在清晨。而培哚普利、卡托普利,起效快,达峰时间短,故应早餐前给药。掌握好用药时间,及时、按时给药,可以得到最好的疗效。服药前要多与医生沟通,仔细阅读说明书。
2)服药方法:缓释剂型或控释剂型的心血管药物,一般含量较大,如果咀嚼、研碎、掰开或溶于水后服,药物突然大量释放,易造成毒副作用,也达不到缓释及控释的效果。而有些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如异博定、倍它乐克可以掰开服用,故应认真阅读说明加以区别。还有些药物对胃有刺激性,如阿司匹林肠溶片,需要靠肠溶衣的保护,吃的时候不要掰开服用,而是用水送服后在肠道内发挥功效。
3)用药剂量:对抗心律失常药物,应掌握小剂量给药,逐渐增加药量,再逐渐减少药量后停药,禁止立即停药。另外,老年人的用药剂量要严格遵循医嘱。比如老年人对奎尼丁的总清除率比年轻人减少50%,半衰期延长30%,血药峰浓度增加一倍,因此使用该药的维持量应减小。一般掌握在年轻人剂量的3/4,并应适当延长给药的间隔时间。由于个体差异,特别是心衰患者生物利用度较小,所以最好能通过监测血药浓度来调整剂量。老年人利多卡因的半衰期比年轻人长,主要原因是老年人的肝血流量减少,而利多卡因的清除与肝血流量密切相关。其中毒的发生率,50岁以下为4%,70岁以上则达8%。所以,在老年人低血流量状态(心衰或急性心梗)时使用尤应谨慎。要注意放慢滴注速度,必要时配合监测血药浓度。普鲁卡因胺是经肾脏排泄的,同理其使用剂量也应减少;还有常用的心律平,在使用相同剂量的情况下,老年人血药浓度比年轻人高,心传导异常发生率也高,所以剂量也应减少,一般每天服用450毫克左右为宜。
4)过量用药:有些患者为了更快的见到用药效果,就盲目的加大用药剂量,这样做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某些心血管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大剂量的服用会引起肠道的不良反应,延误疾病的治疗。
5)长期依赖一种药物:长期依赖一种药物会患者患者的机体造成不小的伤害,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病情合理的选择,否则就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6)多种药物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同时使用,会造成药效叠加,引起心血管过度扩张,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因此,心血管病患者不可服用过多种类的药物!
总之,从近年心血管病治疗学进展可见,危险性越高的患者,越应强化治疗,越应严格达标、尽快达标,尽快逆转病情,体现医生所施加的治疗强度与患者的病情危险程度相匹配的原则。科学用药,远离心血管疾病的困扰,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