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亚骨科医院内分泌科
【摘要】目的 根据心血管危险性对高血脂患者行分层处理,根据分层结果进行治疗,分析疗效。 方法 对高血脂患者进行研究,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就诊,经抽签法分组,各为48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以心血管危险分层为治疗依据,比较血脂水平和心血管危险分层。 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血脂指标对比有差异(P<0.05);观察组低危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中危和高危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根据高血脂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进行治疗,可调节血脂水平,降低危险程度,存在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血脂;心血管危险分层;血脂水平
高血脂在临床上较为多发,可增加患者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相关标准对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予以分层,根据分层结果开展治疗工作,可提高治疗工作针对性和治疗效果[1]。在此背景下,我院将常规治疗和基于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基础上的治疗对比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文中研究对象为高脂血症患者96例,2018.2-2020.2就诊,经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8例,27例男性,21例女性,49-80岁,均值(63.21±2.54)岁,发病时长2-10年,均值(6.72±1.12)年,病史:高血压21例,糖尿病15例,吸烟史12例。观察组48例,男女均为24例,50-78岁,均值(62.56±2.92)岁,发病时长3-8年,均值(6.48±1.32)年,病史:25例高血压,13例糖尿病,10例吸烟史。纳入标准:(1)患者病情均满足高脂血症诊断标准[2];(2)年龄40-80岁;(3)患者了解研究详情,主动参与。排除标准:(1)生命体征异常波动者;(2)现行其他治疗者;(3)病例资料不全,难以配合完成研究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体重、生活习惯、疾病史、家族史和血脂水平,危险性分层标准[3]:总胆固醇不低于6.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低于4.14mmol/L,无高血压,危险因素<3个;总胆固醇在5.18-6.19mmol/L之间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3.37-4.12mol/L之间,有高血压,有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为低危。总胆固醇不低于6.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低于4.14mmol/L,有高血压,有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总胆固醇在5.18-6.19mmol/L之间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3.37-4.12mol/L之间,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危险因素不少于1个为中危。总胆固醇不低于6.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低于4.14mmol/L,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危险因素不少于1个;总胆固醇在5.18-6.19mmol/L之间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3.37-4.12mol/L之间,存在冠心病等危症为高危。两组基础资料无差异(P>0.05),存在对比价值。
方法
对照组根据既往病史和血脂检查结果予以降血脂药物,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观察组基于心血管危险分层治疗:低危患者主要进行非药物治疗,必要时可予以藻酸双酯钠,定期复查;中危患者予以泛硫乙胺类药物和不饱和脂肪酸类性质温和的降脂药;高危患者所用治疗药物包括三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类药物或苯氧芳酸类药物。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需接受健康教育,保持良好的饮食与运动习惯。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血脂指标对比
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1.3.2 两组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对比
比较两组高危、中危和低危患者所占比例。
1.4 统计学处理
软件SPSS 22.O录入数据后统一处理。血脂指标为名义变量资料,`x±s表示,t检验,危险性分层为无序分类资料,百分数(%)表示,x2检验,P<0.05里提示有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血脂指标对比结果
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存在数据差异(P<0.05),报道如下表1。
表1 两组血脂指标对比结果(`x±s,mmol/L)
组别 | 例数 | 总胆固醇 | 甘油三酯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对照组 | 48 | 5.36±0.78 | 2.92±0.32 | 2.78±0.56 | 0.92±0.16 |
观察组 | 48 | 4.54±0.42 | 2.16±0.27 | 1.98±0.24 | 1.52±0.32 |
t | | 6.413 | 12.576 | 9.097 | 11.619 |
P |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2.2. 两组心血管危险性分层比较结果
观察组高危和中危患者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低危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报道如下表2。
表2 两组血管危险性分层对比[n(%)]
组别 | 例数 | 高危 | 中危 | 低危 |
对照组 | 48 | 20(41.67) | 18(34.62) | 10(20.83) |
观察组 | 48 | 2(4.17) | 6(12.50) | 40(83.33) |
X2 | | 19.105 | 8.000 | 37.656 |
P | | 0.000 | 0.004 | 0.000 |
3 讨论
高血脂属于代谢性疾病,患者血液处于高黏状态,血流速度减慢。脂类物质于血管内蓄积,可增加动脉硬化风险,若不及时救治,可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4]。目前临床主要是用降脂药物对高血脂患者进行治疗的,他汀类药物是较为常用的降脂药物,此类药物经口服,可对低密度脂蛋白生成产生抑制作用,使得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下降,可有效缓解症状,控制原有疾病进一步发展。但高脂血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不同,仅行常规治疗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预后一般。
为在高脂血症治疗中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应对高血脂患者心血管危险性与于分层,根据分层结果采取治疗措施,可进一步提高疾病治疗效果。低危患者可短期服用藻酸双酯钠类药物,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中危患者多用泛硫乙胺类或不饱和脂肪酸类降脂药物治疗,可使得患者血液黏稠度下降;此外,此类药物药性温和,可在降低患者血脂水平的同时不至于引起较为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对高危患者进行治疗时,应予以见效快,持续时间长的降脂药物,可迅速降低患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进而缓解病情[5]。
文中对比两组血脂水平,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更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更高,组间对比存在数据差异(P<0.05),可见基于心血管危险分层对高血脂患者进行治疗,可获得比常规方案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文中进一步对比两组心血管危险性分层,结果显示,观察组高危与中危患者所占比例较之于对照组更低,低危患者占比较之于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这一研究结果证实根据心血管危险性对高血脂患者行分层处理,可降低疾病危险程度。
总的来讲,以高血脂患者心血管危险性为依据行分层处理,根据分层结果予以针对性治疗,可对血脂水平起到调节作用,也可降低危险程度,存在广泛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梁晓坤、农玉梅、廖晓波. 左卡尼汀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伴高血脂肾病综合征患儿脂代谢,氧化应激反应及尿蛋白定量水平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0, 21(6):74-76.
[2]郭继鸿. 临床实用心血管病学[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5:21-22.
[3]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19(5):4-14.
[4]苏轲、王珍、许晓燕. 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合并高血脂患者脂代谢及肾功能的影响[J]. 甘肃医药, 2020, 39(8):46-48.
[5]贾玉莉. 高血脂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的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 2019, 48(5):582-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