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县人民医院 四川省阿坝州 汶川县 623000
[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2021年我院收治的120例儿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例数均为6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实施静脉留置针护理,最后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留置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有利于提高留置成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儿科;护理;静脉留置针
传统静脉注射均为利用穿刺的方式进行,而穿刺过程中会使患儿产生强烈的疼痛感,进而对穿刺产生恐惧,对患儿的心理建设存在一定影响。同时,由于患儿的年龄特点导致其不具备较强的自制能力,并且长期进行反复穿刺很容易给患儿的血管造成损伤,不利于其康复。而静脉留置针可有效避免反复穿刺的现象,便于患儿的治疗和康复,避免对患儿的心理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同时,也有助于护理人员有效开展工作[1]。本文选取2020年-2021年我院收治的120例儿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021年我院收治的120例儿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儿60例,包括28例女、32例男;年龄2~11岁。研究组患儿60例,包括29例女、31例男;年龄1~11岁。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在常规检查后,实施常规的体征检测、药物皮试等,在完成静脉输液后,护理人员将针拔掉。研究组实施静脉留置针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2.1健康教育
医护人员需要先详细的向儿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静脉留置针的主要作用、使用
方法以及在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儿科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让其对静脉留置针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消除儿科患者及其家人的顾虑[2]。
1.2.2正确的静脉留置针护理
首先定位大小合适、弹性好、利于穿刺的血管,合理选择安全性良好的留置针,儿科一般用24G,输血时用18G。在穿刺过程中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选择血管,采取0.5%碘伏消毒穿刺局部皮肤3次,75%的酒精消毒2次,并连接留置针与输液管,护理人员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留置针针柄,在与静脉呈30°角度下缓缓刺入,在出血后再进针2 mm,固定外套管后将针抽出,在用透明贴膜固定软管。1.2.3留置期间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保持穿刺点和肝素帽无菌。每天用75%酒精消毒穿刺点,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情况,是否清洁干燥.有无发红、渗出。局部一旦有发红或渗出,必须拔除重新穿刺。严格交接班制度,仔细巡视检查穿刺部位,发现向题及时处理。
1.2.4正确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通常采用正压封管,取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处的输液针头内先缓慢推注2~3mL,再边推余液边拔输液头皮针,将头皮针留在肝素帽内少许,使封管液充满整个管腔。当推剩0.1~0.2mL时,用小夹子夹住延长管,然后拔出头皮针。肝素对于凝血机制正常的患者封管是安全的。生理盐水可用于一般患儿的封管。临床上由于儿科的特点,生理盐水封管操作简单,安全,经济有效。
1.2.5留置时间与拔管方法[5]根据BD公司建议,套管针留置时间为3~5d。拔管时取下干棉签的棉签杆,局部按压2~3min,防止出血。
1.3评价指标
对对照组和研究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对对照组和研究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和比较,满意度分为三个方面: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总数×100%=总满意度。
1.4统计学护理
数据统计分析中使用SPSS21.0软件,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数资料。P<0.05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儿留置成功率
研究组患儿穿刺成功58例(96.66%),对照组患儿穿刺成功47例(78.33%),两组患儿留置成功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满意程度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48例)80.00%,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59例)98.3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儿科患者中普遍年龄较小,而且血管也比较细,在进行穿刺操作的时候很容易哭闹,不仅会对护理工作造成极大干扰,而且也会导致临床疗效受到影响,甚至会引发医患矛盾
[3]。在儿科的临床实践中应用静脉留置针可以避免反复穿刺,能够降低患儿的痛苦,并且确保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4]。
在静脉留置期间,要经常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留置针情况,观察要点:①渗漏:穿刺不当、患儿躁动、针头固定不牢等,都能导致血管外渗漏。无刺激性药物渗漏可抬高肢体或用50%硫酸镁湿热敷;高渗性药物或化疗药物渗漏可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②管道阻塞:轻轻捏挤输液管或推注少许肝素稀释液,阻力较大时不可强行推注,避免将管内的血栓推入静脉.③局部皮肤过敏:产生过敏的原因较多,如患儿皮肤细嫩,出汗多,胶布黏性物质刺激等,如粘贴部位红、有渗液,应立即更换胶布,严重者更换穿刺部位,局部涂百多邦软膏。④脱管:躁动、固定不牢患儿拽掉均可导致脱管。不完全脱管,消毒后重新固定。完全脱管,消毒后按压即可。⑤静脉炎:主要原因有化学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拔管后静脉炎等。需要针对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一旦发穿刺部位出现条索状红肿,应立即拔针,局部消毒,用50%硫酸镁湿热敷或用庆大霉素液湿敷。本次研究显示:研究组患儿留置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应用,有利于提高留置成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冯瑞玲.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及体会[J].中国医药指康前沿,2015, (11):39-40.
魏洁.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193.
陈丽纯.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饮食保健,2017,4(17):253.
李红,娄小丽,刘琼帆.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9):248-249.